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中产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预防。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件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出造成事件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不规范的自备包包装(18.0%),器械清洗不彻底(12.0%),未关贮槽筛孔(10.0%),其中72%为直接风险事件,28%为间接风险事件。结论:针对风险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进行风险控制,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对策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患者、药物、环境、护理技术、医疗护理制度、设备等各项风险管理[1]。评估及控制各种潜在的护理风险是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保证医院免受经济损失,保证社会效益的关键。为探究消毒供应中心中产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将分析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分析
风险事件依据不同的发生原因,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风险。其中直接风险主要产生于工作人员本身,比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发生操作错误造成风险事件的产生。间接风险也就是产生与医院其他部门,主要是后勤系统的问题,例如不规范自备包包装,蒸汽供应质量,停水、停电、一次性用品质量存在问题等。
1.1 风险事件的组成
不规范的自备包包装(18.0%),器械清洗不彻底(12.0%),未关贮槽筛孔(10.0%);包装材料棉布产生破损比例为8.0%,消毒包内物品错误放置比例为6.0%,物品名称与标签不一致比例为4.0%。消毒时间及湿包错误的记录,敷料体积过大,烫伤,利器破损及一次性用品外包装不清洁和破损等方面的发生率均小于4%。其中直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72%,而间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28%。
1.2 发生风险事件的时间
风险事件一般发生在患者住院的高峰期,各科室临床自备包装清洗时,有较大工作量的月份,以上的时间均为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
通过对50件风险事件的总结及分析,发现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洗方面。由于护理工作有较为复杂的流程,且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成为护理缺陷发生增加的直接原因。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不重视护理风险,没有统一的清洗流程,采用不规范的清洗方法,没有进行明确的清洗分类,很多医疗器械是通过科室自行进行清洗,造成清洗无法彻底进行,虽然经过灭菌会杀死细菌,但是在物品上仍然会残留病菌,导致热源产生[2]。针对很多器械清洗无法应用机器的,比如精细的器械等,需要人工清洗,但是职业防护不到位,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增加。
(2)包装及检查方面。在器械包装前,没有检查其功能及清洗的质量,选择不合理的包装材料,包布产生破损情况,没有打开贮槽筛孔,不科学的包装松紧度,物品包重量及体积超出标准,造成不良的蒸汽穿透,对灭菌效果有影响,造成风险隐患的存在。
(3)消毒方法。在进行操作前对于消毒包的重量及体积没有进行认真检查,也没有查看包布及包外指示卡完成度、监测记录及时间记录完整及正确与否。没有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造成灭菌不到位,使风险隐患存在。
(4)灭菌物品保存方面。灭菌完成后,对于灭菌包是否完整没有做到认真检查,对于针盒、贮槽筛孔关闭不及时,干燥情况没认真检查[3]。无法采用认真的态度进行常规检查,不合理的放置物品会导致风险隐患的产生。
(5)一次性用品方面。科室在领用一次性用品时,使用时没有依据有效期,优先使用有限期短的物品,造成有的产品过期。在一次性用品应用后,没有进行规范的处置和分类,导致回收时误伤工作人员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针对以上结果中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主要对策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本中心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成员为组员,明确小组的责任,每周例会上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将呈报表进行填写[4]。将风险干预方法制定出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时进行监督。
3.2 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的方式,组织所有人员对消毒技术规范及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提升其消毒灭菌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视度,明确自己的义务及责任。并且要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3.3 细节质量控制的加强
针对高危环节,要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将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将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改进,将缺陷发生率减少。为灭菌物品合格率保证,将科室自备包取消,我中心统一进行清洗、包装、发放及回收,逐渐降低风险事件。
3.4 清洗及包装程序规范化
对多酶清洗剂进行合理使用,将再生器械清洗流程图制定出来,严格按照其流程图进行清洗。包装材料要合理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的材质,并对包装的物品及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对策是控制发生率的关键,除以上对策以外要严格监测和控制灭菌的整个流程,保证灭菌效果,做好风险控制,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辉娥,黄秀芹.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C].2010:625-627.
[2] 宣文霞.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相关护理风险隐患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05-2605.
[3] 张学瑞,李高利,尹素君等.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预见性管理的成效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2):144-144.
[4] 张文秋.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184-186.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中产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预防。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件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出造成事件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不规范的自备包包装(18.0%),器械清洗不彻底(12.0%),未关贮槽筛孔(10.0%),其中72%为直接风险事件,28%为间接风险事件。结论:针对风险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进行风险控制,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对策
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患者、药物、环境、护理技术、医疗护理制度、设备等各项风险管理[1]。评估及控制各种潜在的护理风险是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的最直接的途径,也是保证医院免受经济损失,保证社会效益的关键。为探究消毒供应中心中产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选取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50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将分析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分析
风险事件依据不同的发生原因,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风险。其中直接风险主要产生于工作人员本身,比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发生操作错误造成风险事件的产生。间接风险也就是产生与医院其他部门,主要是后勤系统的问题,例如不规范自备包包装,蒸汽供应质量,停水、停电、一次性用品质量存在问题等。
1.1 风险事件的组成
不规范的自备包包装(18.0%),器械清洗不彻底(12.0%),未关贮槽筛孔(10.0%);包装材料棉布产生破损比例为8.0%,消毒包内物品错误放置比例为6.0%,物品名称与标签不一致比例为4.0%。消毒时间及湿包错误的记录,敷料体积过大,烫伤,利器破损及一次性用品外包装不清洁和破损等方面的发生率均小于4%。其中直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72%,而间接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28%。
1.2 发生风险事件的时间
风险事件一般发生在患者住院的高峰期,各科室临床自备包装清洗时,有较大工作量的月份,以上的时间均为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发生风险事件的原因
通过对50件风险事件的总结及分析,发现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洗方面。由于护理工作有较为复杂的流程,且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成为护理缺陷发生增加的直接原因。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不重视护理风险,没有统一的清洗流程,采用不规范的清洗方法,没有进行明确的清洗分类,很多医疗器械是通过科室自行进行清洗,造成清洗无法彻底进行,虽然经过灭菌会杀死细菌,但是在物品上仍然会残留病菌,导致热源产生[2]。针对很多器械清洗无法应用机器的,比如精细的器械等,需要人工清洗,但是职业防护不到位,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增加。
(2)包装及检查方面。在器械包装前,没有检查其功能及清洗的质量,选择不合理的包装材料,包布产生破损情况,没有打开贮槽筛孔,不科学的包装松紧度,物品包重量及体积超出标准,造成不良的蒸汽穿透,对灭菌效果有影响,造成风险隐患的存在。
(3)消毒方法。在进行操作前对于消毒包的重量及体积没有进行认真检查,也没有查看包布及包外指示卡完成度、监测记录及时间记录完整及正确与否。没有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造成灭菌不到位,使风险隐患存在。
(4)灭菌物品保存方面。灭菌完成后,对于灭菌包是否完整没有做到认真检查,对于针盒、贮槽筛孔关闭不及时,干燥情况没认真检查[3]。无法采用认真的态度进行常规检查,不合理的放置物品会导致风险隐患的产生。
(5)一次性用品方面。科室在领用一次性用品时,使用时没有依据有效期,优先使用有限期短的物品,造成有的产品过期。在一次性用品应用后,没有进行规范的处置和分类,导致回收时误伤工作人员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针对以上结果中分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主要对策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本中心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成员为组员,明确小组的责任,每周例会上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将呈报表进行填写[4]。将风险干预方法制定出来,对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时进行监督。
3.2 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的方式,组织所有人员对消毒技术规范及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提升其消毒灭菌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视度,明确自己的义务及责任。并且要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3.3 细节质量控制的加强
针对高危环节,要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便将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将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改进,将缺陷发生率减少。为灭菌物品合格率保证,将科室自备包取消,我中心统一进行清洗、包装、发放及回收,逐渐降低风险事件。
3.4 清洗及包装程序规范化
对多酶清洗剂进行合理使用,将再生器械清洗流程图制定出来,严格按照其流程图进行清洗。包装材料要合理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的材质,并对包装的物品及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对策是控制发生率的关键,除以上对策以外要严格监测和控制灭菌的整个流程,保证灭菌效果,做好风险控制,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辉娥,黄秀芹.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C].2010:625-627.
[2] 宣文霞.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相关护理风险隐患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605-2605.
[3] 张学瑞,李高利,尹素君等.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预见性管理的成效报告[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2):144-144.
[4] 张文秋.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