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证型理论完成疾病分类,另选择130例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比对两组受检者Hcy水平均值及增高率;对比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的水平.结果 (1)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多种中医证型的疾病分布情况为(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风痰火亢型(27.23%)、风痰瘀阻型(18.46%)、风火上扰型(25.38%)、气虚血
【机 构】
: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西安71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中医证型理论完成疾病分类,另选择130例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比对两组受检者Hcy水平均值及增高率;对比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的水平.结果 (1)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多种中医证型的疾病分布情况为(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风痰火亢型(27.23%)、风痰瘀阻型(18.46%)、风火上扰型(25.38%)、气虚血瘀型(16.92%)、阴虚风动型(10.00%),Hcy 异常的患者占比分别为36.84%、33.33%、75.75%、77.27%、30.77%.(2)观察组Hcy水平升高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3)风痰瘀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cy水平最高,气虚血瘀型次之,风痰火抗型居中,风火上扰型和阴虚风动型最低.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Hcy水平相比(P>0.05);此两种类型分别与其他三种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风痰火抗型与风火上扰型、阴虚风动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型与阴虚风动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cy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其他中医证型相比,如果某一个证型分组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Hcy水平越高,则该证型中,Hcy异常患者的数量占比也越高.表明Hcy水平与异常患者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推拿联合针刺、牵引综合及健康宣教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研究1组(推拿联合针刺、牵引综合及健康宣教治疗)与研究2组(针刺、牵引综合及健康宣教治疗)各35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5-2019.5所收治,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总有效率上,研究1组为97.14%,研究2组为82.8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研究对象的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后研究1组症状积分均低于研
目的 探究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射频消融治疗)与对照组(手术切除治疗),各49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6、12、24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F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6、12、24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
目的 探讨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流程进行疾病的诊治及管理,研究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急救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措施优化,强化医务人员规范医疗操作培训、建立急性脑梗死溶栓标准化临床路径、完成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接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评价两组患者溶栓前、溶栓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期间的脑血管再通率
目的 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奥扎格雷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35例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进行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是91.43%,比对照组的71.43%高(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栓形成系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比对照组低(P<0.0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血清25-(OH)D的表达与其BMI及腰围的关系.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120例纳入肥胖组,同期纳入非肥胖人群10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25-(OH)D水平,并按25-(OH)D表达情况将肥胖组患者分为正常、下降和缺乏亚组.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血清25-(OH)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肥胖组25(OH)D缺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25-(OH)D缺乏组瘦素、神经肽Y、IG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