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推进阶段,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是检验课程改革成效的唯一指标。当前,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立足于教学实施过程的优化,立足于学生审美价值确立与审美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教学与社会实践、人生发展及生命体验的相融相生。本文从研究了解农村学生的学情入手,倡导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教学理念。并围绕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先学后教,发展课外知识;提倡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上进等关键点,在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探索与总结,以促进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向更高效的目标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美术教学 愉快教学 先学后教 实效高效
一
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家长超前期望与中考升学目标的驱动下,他们大部分精力都会不自觉地由小时候的多样化而转向单纯的应考学科学习。这种特定的社会氛围,决定了初中美术科的落寞与边缘化,成了众人口中的“次科”、“副科”。美术课“不需要统考”、“学不学无所谓”等言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削弱了教学的质量,也使该学科的老师产生了生存的压力。
所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与家长准确认识美术学科对于人的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对学习更多的关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曾对我校初中部的276名学生在喜爱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什么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这些问题上,同学们大致要求如下: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和我们成为朋友,有幽默感,和我们玩在一起。
多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改作业多给点“A”,男女组成小组,合作学习。
多讲点课外知识,上课内容不要太局限于书本,让我们多看一些美术作品,提高美术欣赏的能力;课堂中多点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课堂上能教一些有趣的,教一些手工制作。美术可以不止教绘画,教一些贴近生活,有欣赏性的手工制作会更有趣。在教课方面可以多些互动或实践,可以教学生一些创造性、艺术性的东西,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或动手能力。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严肃认真型的老师不受学生喜欢,而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不受学生欢迎。有96%的同学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喜欢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要提供更多的欣赏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比较喜欢欣赏课程,希望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课堂不只是绘画、制作和设计。
学生美术课外知识的涉及过少,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多数同学课外对美术知识关注不多,这可能是老师引导不够或是其他功课压力过重等原因。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术教学并非不可为,也不是完全不能为。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切合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期望值,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是否有充满教学个性的智慧与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活泼有效的方法。
二
结合多年来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该着力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课堂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中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更是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很多人可能更喜欢自己的教学在安静的课堂来进行,他们常常追求初中生的乖巧听话,喜欢同学们专心听课。但是这种安静的课堂,却很容易约束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这安静的气氛中,学生的思想反而很容易开小差。调查表明,79%的同学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他们需要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为了使全班同学的思想集中起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少的,而幽默言语正是它的必备良剂。例如我之前曾听到某位老师讲他下课时的一个小例:按常规,下课时,同学们都是一声“老师再见”,老师则是“同学们再见”,而他却打破常规,下课铃响后老师一声:“下课,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肃静了片刻,既而反应过来,却是高声喊:“为人民服务!”于是师生在愉快欢笑中再见。是的,这句话听来极感熟悉,这不是借用了主席在大阅兵时所说的话吗?
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主动学习,喜欢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基本保证。在这种课堂里,同学们既可以学习到课本知识,又可以受到良好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必要的德育教育。
多媒体作为一种视听觉的媒介,它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利用多媒体在美术课中配合教学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尝试:一是直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信息;二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同学进行授课;三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老师在此进行技法演示或图片资料及学生作品的直接投影,达到讲解的目的。在多媒体课堂里,我们更能把美术与地理、历史、音乐、语文等学科知识相互整合,实现审美情操与学科知识同步发展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合作学习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新课程的美术教材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教学”改为“活动”。如此,课堂中集体合作的教学方式也是大势所趋。
在分组活动中,讲究的是团结与协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活动中,同学们是分工合作的,彼此之间的工作量相对减少,而且此种方式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了讨论的形式,可以帮助同学如何去挖掘材料、如何去组织画面、如何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等。通过讨论,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感悟与和生命体验的闪光点,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比起教师单纯的灌输,比起学生个体的思考感悟,效果是明显的。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一课中,其实大家对以往有印象、有意义的事肯定很多,但这毕竟是藏在自己心里的,可以通过讲的方式,把自己的故事与其他同学分享,从中也可了解别人的故事,这样,我通过了提取——交流——整合——表现的方式,使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分享创造的成功与喜悦;学会了如何向别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等,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 (三)关注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
一般情况下,美术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依据教科书进行教学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真正追求教学高效的老师不难发现,在初中部分,包括小学部分的美术知识内容都是比较精简的。所以老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多进行课外知识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拓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想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
1.课前的预习。在课前的预习中,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问题,由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做好有关笔记,在课中进行交流,通过大量摄取有关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眼界,也能使老师在授课中不至于演独角戏。比如,当我们在讲《悉尼歌剧院》的作品时,如果在课前要求预习,对作品的国家、作者、艺术特色等进行必要的了解,上课时,不只是老师在讲,而是学生在讲,而且可以讲得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热烈。这样不但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而且实践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2.课后的作业。其实美术作业也不一定局限在画、做等方面,在作业中,适当的小评论、小总结也将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对作业的评价改变之前的“很好”、“很漂亮”、“很有创意”等简单的词汇,老师适当的文字作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如:“你知道世界上十大天价名画吗?”“听说金字塔在考古上有新发现,你们想知道发现什么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肯定能吸引学生。所以,适时地通过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美术的发展动向及美术的生存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四)注重评价方式,体验快乐。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看到学生对作业的批改各有所好,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有再学习的冲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组织有关的讨论、评价与展览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小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把同学的作业放在展示台上进行投放,由其他同学对其作品作出评价,或是由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当然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在评价中,老师要注意语言的合理性,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千万不可损坏学生的自尊。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虚荣心,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举办各种比赛与展览活动是最好的途径。所以在每堂课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同学的作业,有时放入展览窗里进行展览,有时贴在教室里进行展览,当然,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同学大展身手的舞台。教师在选择作品时不仅要注重作品的“精”,而且更应注意到面积的“广”。因为我们举办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进一步提高。开展这样的作品展览活动,可以有效借鉴和参考他人的长处,对今后各方面的提高也是相当有益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尝试,不但使新课程标的实施有了可供着落的平台,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大胆突破,它为师生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有序地、富有个性地开展,使我们尝到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教学改革带来的甜头。
我们面对全体同学,教会他们的并不单单是一种技能,而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培养他们,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三
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自身素质,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年龄兴趣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的悬殊,各自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发展观的不同,决定了教与学双方的异向性,而教学目标与效益的预期却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争取最大的同一性。要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实现教学目标,老师的态度首先决定了一切。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学生总乐于与他配合,而忽视学生感受的老师,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排斥。所以为师者应好攀谈,勿自大,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应该不断地加强老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赢得学生的掌声。
(二)合作学习与愉快教学是大势所趋。
如果一个人有一种想法,十个人可能就有十个想法,集多元为一统必是智慧的结晶。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将坚实如钢,团队的精神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个人的公司或是一个人的部门。我们的学生当结束学生时代参与社会工作时,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必将受到别人的排斥。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寓教于乐、愉快教学可以使效益最大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拓展视野,让学生多关注美术知识。
美术知识涉及非常广泛,知识的积累不仅是教材的内容与教师的示范讲解,有限的课堂教学,必然约束着师生发展的空间,限制着我们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视野。教师只有着眼引导学生放眼未来,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深入社会实践,理解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涉猎异彩纷呈的各种艺术流派,从身边,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学习美,去摄取广泛厚重的美学知识与营养,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也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带领学生到附近的风景区去郊游体验,摄像写生,选择优秀作品展示,鼓励所有同学参与评价;每周点评一幅名作,或每周在班里的墙角报上张贴一两则介绍美术知识的文章,供大家学习。或举办一些小心得、小评论比赛?我想这些妙招一定会让美术教学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美术教学 愉快教学 先学后教 实效高效
一
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家长超前期望与中考升学目标的驱动下,他们大部分精力都会不自觉地由小时候的多样化而转向单纯的应考学科学习。这种特定的社会氛围,决定了初中美术科的落寞与边缘化,成了众人口中的“次科”、“副科”。美术课“不需要统考”、“学不学无所谓”等言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削弱了教学的质量,也使该学科的老师产生了生存的压力。
所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与家长准确认识美术学科对于人的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对学习更多的关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曾对我校初中部的276名学生在喜爱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什么样的学习内容、什么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这些问题上,同学们大致要求如下: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和我们成为朋友,有幽默感,和我们玩在一起。
多给我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改作业多给点“A”,男女组成小组,合作学习。
多讲点课外知识,上课内容不要太局限于书本,让我们多看一些美术作品,提高美术欣赏的能力;课堂中多点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课堂上能教一些有趣的,教一些手工制作。美术可以不止教绘画,教一些贴近生活,有欣赏性的手工制作会更有趣。在教课方面可以多些互动或实践,可以教学生一些创造性、艺术性的东西,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或动手能力。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
严肃认真型的老师不受学生喜欢,而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满堂灌的学习方式不受学生欢迎。有96%的同学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喜欢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要提供更多的欣赏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比较喜欢欣赏课程,希望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课堂不只是绘画、制作和设计。
学生美术课外知识的涉及过少,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量。多数同学课外对美术知识关注不多,这可能是老师引导不够或是其他功课压力过重等原因。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术教学并非不可为,也不是完全不能为。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切合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期望值,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是否有充满教学个性的智慧与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活泼有效的方法。
二
结合多年来具体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该着力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课堂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在课堂中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前提条件,更是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很多人可能更喜欢自己的教学在安静的课堂来进行,他们常常追求初中生的乖巧听话,喜欢同学们专心听课。但是这种安静的课堂,却很容易约束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这安静的气氛中,学生的思想反而很容易开小差。调查表明,79%的同学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他们需要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为了使全班同学的思想集中起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少的,而幽默言语正是它的必备良剂。例如我之前曾听到某位老师讲他下课时的一个小例:按常规,下课时,同学们都是一声“老师再见”,老师则是“同学们再见”,而他却打破常规,下课铃响后老师一声:“下课,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肃静了片刻,既而反应过来,却是高声喊:“为人民服务!”于是师生在愉快欢笑中再见。是的,这句话听来极感熟悉,这不是借用了主席在大阅兵时所说的话吗?
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主动学习,喜欢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基本保证。在这种课堂里,同学们既可以学习到课本知识,又可以受到良好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必要的德育教育。
多媒体作为一种视听觉的媒介,它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利用多媒体在美术课中配合教学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尝试:一是直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信息;二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同学进行授课;三是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老师在此进行技法演示或图片资料及学生作品的直接投影,达到讲解的目的。在多媒体课堂里,我们更能把美术与地理、历史、音乐、语文等学科知识相互整合,实现审美情操与学科知识同步发展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合作学习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新课程的美术教材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把“教学”改为“活动”。如此,课堂中集体合作的教学方式也是大势所趋。
在分组活动中,讲究的是团结与协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在活动中,同学们是分工合作的,彼此之间的工作量相对减少,而且此种方式可以取长补短。通过了讨论的形式,可以帮助同学如何去挖掘材料、如何去组织画面、如何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等。通过讨论,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感悟与和生命体验的闪光点,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比起教师单纯的灌输,比起学生个体的思考感悟,效果是明显的。例如:在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一课中,其实大家对以往有印象、有意义的事肯定很多,但这毕竟是藏在自己心里的,可以通过讲的方式,把自己的故事与其他同学分享,从中也可了解别人的故事,这样,我通过了提取——交流——整合——表现的方式,使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分享创造的成功与喜悦;学会了如何向别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等,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 (三)关注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
一般情况下,美术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依据教科书进行教学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真正追求教学高效的老师不难发现,在初中部分,包括小学部分的美术知识内容都是比较精简的。所以老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多进行课外知识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拓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想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引导。
1.课前的预习。在课前的预习中,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问题,由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做好有关笔记,在课中进行交流,通过大量摄取有关知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眼界,也能使老师在授课中不至于演独角戏。比如,当我们在讲《悉尼歌剧院》的作品时,如果在课前要求预习,对作品的国家、作者、艺术特色等进行必要的了解,上课时,不只是老师在讲,而是学生在讲,而且可以讲得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热烈。这样不但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而且实践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2.课后的作业。其实美术作业也不一定局限在画、做等方面,在作业中,适当的小评论、小总结也将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对作业的评价改变之前的“很好”、“很漂亮”、“很有创意”等简单的词汇,老师适当的文字作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如:“你知道世界上十大天价名画吗?”“听说金字塔在考古上有新发现,你们想知道发现什么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肯定能吸引学生。所以,适时地通过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美术的发展动向及美术的生存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四)注重评价方式,体验快乐。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看到学生对作业的批改各有所好,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有再学习的冲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适时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组织有关的讨论、评价与展览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小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把同学的作业放在展示台上进行投放,由其他同学对其作品作出评价,或是由自己把自己的优点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当然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在评价中,老师要注意语言的合理性,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千万不可损坏学生的自尊。每个同学都有一定的虚荣心,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举办各种比赛与展览活动是最好的途径。所以在每堂课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同学的作业,有时放入展览窗里进行展览,有时贴在教室里进行展览,当然,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更是同学大展身手的舞台。教师在选择作品时不仅要注重作品的“精”,而且更应注意到面积的“广”。因为我们举办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进一步提高。开展这样的作品展览活动,可以有效借鉴和参考他人的长处,对今后各方面的提高也是相当有益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尝试,不但使新课程标的实施有了可供着落的平台,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大胆突破,它为师生的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有序地、富有个性地开展,使我们尝到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教学改革带来的甜头。
我们面对全体同学,教会他们的并不单单是一种技能,而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培养他们,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三
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自身素质,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年龄兴趣与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的悬殊,各自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发展观的不同,决定了教与学双方的异向性,而教学目标与效益的预期却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争取最大的同一性。要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实现教学目标,老师的态度首先决定了一切。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学生总乐于与他配合,而忽视学生感受的老师,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排斥。所以为师者应好攀谈,勿自大,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想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应该不断地加强老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赢得学生的掌声。
(二)合作学习与愉快教学是大势所趋。
如果一个人有一种想法,十个人可能就有十个想法,集多元为一统必是智慧的结晶。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将坚实如钢,团队的精神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在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个人的公司或是一个人的部门。我们的学生当结束学生时代参与社会工作时,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必将受到别人的排斥。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寓教于乐、愉快教学可以使效益最大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拓展视野,让学生多关注美术知识。
美术知识涉及非常广泛,知识的积累不仅是教材的内容与教师的示范讲解,有限的课堂教学,必然约束着师生发展的空间,限制着我们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视野。教师只有着眼引导学生放眼未来,开阔视野,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深入社会实践,理解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涉猎异彩纷呈的各种艺术流派,从身边,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学习美,去摄取广泛厚重的美学知识与营养,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也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带领学生到附近的风景区去郊游体验,摄像写生,选择优秀作品展示,鼓励所有同学参与评价;每周点评一幅名作,或每周在班里的墙角报上张贴一两则介绍美术知识的文章,供大家学习。或举办一些小心得、小评论比赛?我想这些妙招一定会让美术教学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