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切苹果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情况下,人们切苹果总是习惯于从蒂处落刀,一分为二。令人想不到的是,如果把苹果横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开,就会发现苹果里有一个清晰的五角形的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多年的苹果,我们却从来没发现过苹果里面竟然会有五角形图案!而仅仅换了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确实令人深思。
  日本有一家企业专门生产圆珠笔,但销路始终不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笔芯中的油墨还没有用完,笔芯上的圆珠就坏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致命的质量问题。为此,厂家找了许多专家对笔芯中的圆珠质量进行攻关,设法进行改进。但是,做了很多努力,效果仍不理想。最后,还是这家企业的一个工人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办法很简单,把笔杆截去了一段。这样,没等“圆珠”报废,油已用完了。这个办法简单得不可思议,但却十分可行。
  还有一则故事,发生在上海。有一家手帕厂生产一种锦缎白手帕,尽管质量不错,但却销售受阻,库存积压达20万条。按照习惯思维,手帕除了用来擦手、揩汗、擤鼻涕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处呢?但销售人员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手帕除了实用的功能外,应该还有美化功能。仔细一琢磨,市场上还没有一家手帕厂是以美化功能进行定位的。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欣喜不已,立即付诸实践。他们对库存的20万条手帕重新进行加工,在上面印上图案,配上说明书,重新投放市场。结果可想而知,这批滞销的手帕成为畅销商品,很快一售而空。
  一个人如果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得出来的判断是大同小异的。这种常规思维不是不对,而是难以巧妙地解决现实问题。如果长期局限于这类思维方式,势必严重抑制创新能力的发挥。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一种切法,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图案。商场如战场,只有运筹帷幄,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完善离不开高超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
其他文献
激烈的商业竞争和紧张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保持高度的警觉和高度的戒备。防范心理使人们总是将彼此的关系搞得若即若离。办公室没有友谊,已经成了一种不容置疑的经验之谈。每个人在衣冠楚楚、谈笑风生的交往之间,总会习惯性地给出职业化的微笑,做出职业化的手势,说出职业化的措辞。于是,有人说,“职业化”就是一套面具,它在压抑自我的同时,也使职业人对自我心存极大的鄙夷。很多上班族都会在下班之后感觉精神疲
期刊
企业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人们往往只能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企业领导人。企业家的素质与企业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邯郸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汉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长期的实践中,以自身特殊的九大品质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精神  创造性企业家的本质在于创新精神,刘汉章的许多所作所为就是超前的甚至是“不合常理”的。在钢铁市场疲软的时候,刘汉章敏锐地感觉到,单纯靠增加产量的路子已经走不通
期刊
小团体的形成对组织未必有害,主管对小团体文化的拿捏与运用,才是一门大学问。  办公室的小团体,学名叫做“非正式组织”,讲得直白一点就是派系。想要管理好小团体,主管必须首先了解小团体的成因与角色。    志趣相投、利益一致    所谓的小团体,可分为两种性质:首先是利益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利益与目标;再者是友谊团体,因为彼此志趣相投、私交甚笃而扩展到于公于私都能互相关怀,形成小团体。小团体通常兼具以
期刊
企业在管理员工时,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究竟是以激励为主,还是以惩罚为主。这涉及到管理学中的X理论和Y理论,即把人的本性看作是向善的还是向恶的:如果认为人性是向善的,就会以激励为主,通过激励来达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如果认为人性是向恶的,就会以惩罚为主,借助惩罚来规范员工行为、促使员工在外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提高工作效率。  事实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往往是激励和惩罚并用,切实做到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牌之间的竞争。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品牌要想走向市场,必须重视文化这个灵魂。缺乏文化色彩的品牌是很难真正占据国内市场的,更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身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拥有五千年文明而骄傲、自豪。然而,国内一些企业却往往忽视了自己产品的文化内涵。河南有一种酒,照说应该很有卖点,因为该酒产地所代表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
期刊
梁思成在老北大开授“中国建筑史”,课讲完了,梁先生说:“为了应付公事,还得考一考,诸位说说怎么考好?”  堂下默然。先生鼓励道:“反正是应付公事,怎么样都可以,说说吧。”  仍然无人应答。梁先生恍然大悟:“请选课的举手。”眼看20多位学生没有一个人举手,先生乐了,向台下作了一个大揖:“原来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一笑而散。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自从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求
期刊
企业的人才跳槽、辞退、高薪招聘、高待遇(如股票期权、奖励)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的企业可能因为艺术地使用了好办法、恰当地使用了合适的人才而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更多的企业却常常因为没有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作为一个期望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企业来讲,应如何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辩证认识与处理好人才的“留”与“流”。    一、慎重考虑
期刊
人与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企业究竟应当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呢?应该认识到:追求卓越的企业就是追求卓越的文化,而成功的企业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就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的缘故。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
期刊
高级管理无模式,这话可能比较绝对。但事实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换句话说,没有永远优秀的管理模式,任何优秀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都只限于特定的条件之下。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不一定比多元化好,分权不一定比集权好。我国总结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如海尔模式、三九机制、邯钢经验,就是特定条件下的成功模式。管理是多变的,随着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管理的方法与手段也必须随之而变。工
期刊
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财富》(Fortune)杂志“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1/3已经销声匿迹了。根据壳牌石油公司的估计,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及40年。因此,当你看到自己身边的某个大公司在一夜之间垮掉时,你也不必感到惊奇。虽然这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新陈代谢”现象对于整个社会是有利的,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却是非常痛苦的。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