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起,《看历史》与《中学生历史教学参考》主办了“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意在引导学生们跳出历史课本,用自己眼睛去发现历史,用自己笔去记录历史。几个月以来,全国各地学校和学生参与踊跃,让我们喜出望外,其中不乏优秀文章,饱含着年轻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思索,为此本刊特撷取精华,以飨读者。
离开家乡已有些年头了,当我们提着行李远远看见苍茫月色中的家乡时,心里无限激动。顾不上旅途的疲惫,飞奔进朝思暮想的山村。外公外婆忙接过行李,关切地问长问短。
吃过晚饭后,一家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当我们问起家乡的变化时,外公说:“大主人死了。”“什么?大主人死了?”爸爸一脸惊异,妈妈一时也愣在了那里。以前从父母的口中我对“大主人”已有耳闻。
“大主人”姓朱名树,与外公年龄相仿。外公说,“大主人”是随他母亲来到这个山村的,便在这里的朱姓家族里认了宗。在那个人人脑袋发狂的年代,“大主人”不知从哪学来一句:“我们是社会的大主人。”反反复复地念叨,村里人便送他一个外号——“大主人”。真正的名字倒没什么人叫了。不久后,“大主人”的母亲便害病去了,留下他孤单一人。
“大主人”有些痴呆,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特别想娶老婆,人前人后地唠叨。便有人故意寻他开心,骗他说某地有个女人,她本是你妈给你订的娃娃亲,该是你的老婆,你现在应和她重修旧好,把她要回来。他听了几次之后,竟当了真,高高兴兴地洗了澡,换了身没破的衣服跑了去,结果被那家的男人提着大棍赶了出来,吓得他跑掉了裤子也不敢停下来提一提。
像这样的一个单身汉,每天除了捣鼓他的几片田地之外,余下的时候,也只有拢着手到处晃悠了。村子里的组长便将自己的一亩水田租给“大主人”种,生产收割他全不管,到时看产量给一部分粮食给“大主人”作为报酬。“大主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土地,无经济来源,自种的粮食当然不够吃,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应下了这件事。风里来,雨里去,收过谷子后,组长给了他三箩谷子,看起来有两百斤左右。可后来据“大主人”自己说,那三箩谷子只加工了不到一百斤米。原来,那个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家里奖状贴满了四壁的组长将二扬稻(瘪稻)与谷子掺在一起给了他。
从人们的议论中“大主人”再傻也明白自己是被人耍了,他就再向组长去要谷子,吃了闭门羹。谷子没要成,反而得罪了人家,到了冬天下雨时,牛棚一侧的墙被淋湿了倒了下来,“大主人”虽很幸运未被砸死,可他那可怜的又脏又暗的窝儿便全方位地开放了,冻得他缩着光头躲在被窝里发抖。他听了别人的主意又找组长给他解决这个困难。组长正捧着茶杯烤火呢,看了看“大主人”哭丧着的脸说:“我没空。”“大主人”又去找村长,却没有了下文。
那一年,“大主人”种了一亩田,却将自己的庄稼耽误了,结果粮食仍然不够吃。冬季雨雪天他便赖在床上不起来,一天喝一餐玉米糊。后来有一个小孩说他看见“大主人”将暖手火钵里的焦炭放在嘴里咯嚓咯嚓地嚼得满嘴乌黑地咽了下去,对此,村里的人议论几句也就无从谈及了,倒是有几个长头发的妇女挺“关心”这件事,见了“大主人”,时而会问一问:“听说你吃焦炭,有这回事?”
“大主人”在贫困孤独中挣扎着,这以后他又给许多人翻过地,种过庄稼,但人家许给他的承诺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也一天天老去,原本壮实的胸脯上一根根肋骨清晰地凸了出来。他那破屋子上的瓦片已遮挡不住风雨,再加上木头做的屋梁和椽子一根根的腐烂,“大主人”意识到了危险,索性把他所有的家当(一张破床、一只破木箱)搬到了牛棚里。在他年壮的时候还可以去做一些体力活赚一口饭吃,还可以种一些农副作物换一点油盐钱,到他老了,还是要去种他的地,以求一些微薄的粮食维持生活——虽然他连走路都已颤颤巍巍。
一天深夜,住在“大主人”隔壁的阿三嫂忽然听到“大主人”用哭腔叫着:“阿三,阿三……”阿三嫂忙跑到牛棚里,只见“大主人”一手举油灯一手捂着鼻子,低头坐在地上,煤油灯下微弱的灯光映着“大主人”脸上的斑斑血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味。阿三把他扶到床上仰躺着,“大主人”用颤抖的声音喃喃道:“阿三呐……我要死了……你望望呢,我鼻子淌了这么多血……”他原本黑瘦的脸上此刻苍白如纸,那双沾满血的双手不住地颤抖,阿三忙去请村里唯一的专职医生,阿三在他窗下候了十几分钟,医生只说没有药——“大主人”身无分文,他当然不肯给他用药的。
“大主人”在床上躺了两天,第三天他拄着拐杖,提着猪肉十分喜悦地告诉村里人:他找了村长,村长告诉他让他买些猪肉补补身子,钱由村委付。他提着肉给村委看,却全是土泡泡,原来那是屠夫将卖不掉的猪肚皮上的肉砍给了他。“大主人”看着肉,喃喃道:“这是过年才吃的肉呢,到现在都还没有吃过……”一边说一边缓缓地走向牛棚里去了。那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吃肉了。
“大主人”是在岁月的折磨中慢慢死去的。他死的时候没人知道,傍晚被路过牛棚的人发现时已无声无息地倒在他破旧的床上,两只眼睁得大大的,眼珠凸了出来,双手紧紧地揪着又黑又破的蚊帐。
“哎,‘大主人’生不逢时啊,现在大不一样了,村里哪还有人种田呢,有钱的都盖起自己的小洋楼了……”外公后边的话都淹没在对“大主人”的深深哀悼中。
清晨,我们路过村后的小山岗,在“大主人”生前种过的土地里,孤零零地立起了一座坟包,没有墓碑,没有花圈,风吹着枯草哗哗作响,我的双眼慢慢湿润。“大主人”过去了,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永远不逝。今日依旧阳光明媚。
离开家乡已有些年头了,当我们提着行李远远看见苍茫月色中的家乡时,心里无限激动。顾不上旅途的疲惫,飞奔进朝思暮想的山村。外公外婆忙接过行李,关切地问长问短。
吃过晚饭后,一家人便打开了话匣子。当我们问起家乡的变化时,外公说:“大主人死了。”“什么?大主人死了?”爸爸一脸惊异,妈妈一时也愣在了那里。以前从父母的口中我对“大主人”已有耳闻。
“大主人”姓朱名树,与外公年龄相仿。外公说,“大主人”是随他母亲来到这个山村的,便在这里的朱姓家族里认了宗。在那个人人脑袋发狂的年代,“大主人”不知从哪学来一句:“我们是社会的大主人。”反反复复地念叨,村里人便送他一个外号——“大主人”。真正的名字倒没什么人叫了。不久后,“大主人”的母亲便害病去了,留下他孤单一人。
“大主人”有些痴呆,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特别想娶老婆,人前人后地唠叨。便有人故意寻他开心,骗他说某地有个女人,她本是你妈给你订的娃娃亲,该是你的老婆,你现在应和她重修旧好,把她要回来。他听了几次之后,竟当了真,高高兴兴地洗了澡,换了身没破的衣服跑了去,结果被那家的男人提着大棍赶了出来,吓得他跑掉了裤子也不敢停下来提一提。
像这样的一个单身汉,每天除了捣鼓他的几片田地之外,余下的时候,也只有拢着手到处晃悠了。村子里的组长便将自己的一亩水田租给“大主人”种,生产收割他全不管,到时看产量给一部分粮食给“大主人”作为报酬。“大主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土地,无经济来源,自种的粮食当然不够吃,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应下了这件事。风里来,雨里去,收过谷子后,组长给了他三箩谷子,看起来有两百斤左右。可后来据“大主人”自己说,那三箩谷子只加工了不到一百斤米。原来,那个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家里奖状贴满了四壁的组长将二扬稻(瘪稻)与谷子掺在一起给了他。
从人们的议论中“大主人”再傻也明白自己是被人耍了,他就再向组长去要谷子,吃了闭门羹。谷子没要成,反而得罪了人家,到了冬天下雨时,牛棚一侧的墙被淋湿了倒了下来,“大主人”虽很幸运未被砸死,可他那可怜的又脏又暗的窝儿便全方位地开放了,冻得他缩着光头躲在被窝里发抖。他听了别人的主意又找组长给他解决这个困难。组长正捧着茶杯烤火呢,看了看“大主人”哭丧着的脸说:“我没空。”“大主人”又去找村长,却没有了下文。
那一年,“大主人”种了一亩田,却将自己的庄稼耽误了,结果粮食仍然不够吃。冬季雨雪天他便赖在床上不起来,一天喝一餐玉米糊。后来有一个小孩说他看见“大主人”将暖手火钵里的焦炭放在嘴里咯嚓咯嚓地嚼得满嘴乌黑地咽了下去,对此,村里的人议论几句也就无从谈及了,倒是有几个长头发的妇女挺“关心”这件事,见了“大主人”,时而会问一问:“听说你吃焦炭,有这回事?”
“大主人”在贫困孤独中挣扎着,这以后他又给许多人翻过地,种过庄稼,但人家许给他的承诺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也一天天老去,原本壮实的胸脯上一根根肋骨清晰地凸了出来。他那破屋子上的瓦片已遮挡不住风雨,再加上木头做的屋梁和椽子一根根的腐烂,“大主人”意识到了危险,索性把他所有的家当(一张破床、一只破木箱)搬到了牛棚里。在他年壮的时候还可以去做一些体力活赚一口饭吃,还可以种一些农副作物换一点油盐钱,到他老了,还是要去种他的地,以求一些微薄的粮食维持生活——虽然他连走路都已颤颤巍巍。
一天深夜,住在“大主人”隔壁的阿三嫂忽然听到“大主人”用哭腔叫着:“阿三,阿三……”阿三嫂忙跑到牛棚里,只见“大主人”一手举油灯一手捂着鼻子,低头坐在地上,煤油灯下微弱的灯光映着“大主人”脸上的斑斑血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味。阿三把他扶到床上仰躺着,“大主人”用颤抖的声音喃喃道:“阿三呐……我要死了……你望望呢,我鼻子淌了这么多血……”他原本黑瘦的脸上此刻苍白如纸,那双沾满血的双手不住地颤抖,阿三忙去请村里唯一的专职医生,阿三在他窗下候了十几分钟,医生只说没有药——“大主人”身无分文,他当然不肯给他用药的。
“大主人”在床上躺了两天,第三天他拄着拐杖,提着猪肉十分喜悦地告诉村里人:他找了村长,村长告诉他让他买些猪肉补补身子,钱由村委付。他提着肉给村委看,却全是土泡泡,原来那是屠夫将卖不掉的猪肚皮上的肉砍给了他。“大主人”看着肉,喃喃道:“这是过年才吃的肉呢,到现在都还没有吃过……”一边说一边缓缓地走向牛棚里去了。那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吃肉了。
“大主人”是在岁月的折磨中慢慢死去的。他死的时候没人知道,傍晚被路过牛棚的人发现时已无声无息地倒在他破旧的床上,两只眼睁得大大的,眼珠凸了出来,双手紧紧地揪着又黑又破的蚊帐。
“哎,‘大主人’生不逢时啊,现在大不一样了,村里哪还有人种田呢,有钱的都盖起自己的小洋楼了……”外公后边的话都淹没在对“大主人”的深深哀悼中。
清晨,我们路过村后的小山岗,在“大主人”生前种过的土地里,孤零零地立起了一座坟包,没有墓碑,没有花圈,风吹着枯草哗哗作响,我的双眼慢慢湿润。“大主人”过去了,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永远不逝。今日依旧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