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语文与诗意语文实践探索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77059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优化。构建具有深度和诗意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营造情景交融的诗意化深度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在现有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和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深度语文;诗意语文;教学;实践
  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广泛提及的热门教育话题,语文课堂中的深度教学就是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将现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从而进行独立的判断并解决问题。而诗意语文课堂的构建是丰富学生语文情感,使学生体会语文活力与生命的必要途径。
  一、构建深度语文与诗意语文的教学背景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各们学科的基础,并且语文也是一门具有深度和诗意的综合性学科。语文学科的本性就是具有深度的诗意,语文所具有的生命与活力与均来自于语文的深度和语文的诗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是具有深度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课程,学生能够在文章的阅读和学习中感受到诗意化的情境。然而在目前大部分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征,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的,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和文化底蕴,这才是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语文教学,因此构建深度的、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造具有深度的诗意语文课堂氛围
  营造具有深度的具有诗意化的语文教学氛围,是开展好语文深度教学与诗意教学的基础,也是构建诗化课堂、深度课堂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以及良好的语文情感;要独具慧眼,发现问题;要运用具有凝练隽永的诗的语言,营造具有深度的诗意语文课堂氛围。诗的语言从何而来?化用、意象移植是极为简便的方法,比如化用改写古诗《上邪》:曾经有个梦想,要做你的新娘/你把浪漫写在天上,我把你藏入梦乡/耳鬓厮磨,呢喃软语,地久天长!/曾经有个梦想,要做你的新娘/你把情意写在脸上,我把爱恋装入行囊/四季失序,水枯草黄,天地碰撞!/旦旦的誓言,竟溢出最后的泪光!/如果有来世,我还做你一生的新娘!这种语言自然激发起学生极富诗意的回应。教师还要积极的拓宽学生的文学事业,不仅要立足于课堂,更要延伸至课外,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扩展学生视野,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文学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師的引导之下,带领学生深度的思考,扩展具有诗意化的思维和学习视野,进一步营造具有深度的是诗意化教学氛围[1]。
  三、构建深度语文与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以情感为导向,激励学生深度参与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语文课堂的的教学需要情感的积极渲染,语文课本身就是就是一条流淌着诗意情感的思想之河。在这条河流当中汇集了作者的精神、思想,这些情感、思想相互交融、碰撞、激荡,进而也产生了语文中的诗意。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是学生在对文章深度专研之后所产生的感悟与情感,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从一定角度说,没有情感就不是真语文教师,一辈子从没被文本感动过,他如何能感动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文本进行感悟,激发学生更具深度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可以发自内心深处礼赞母亲,诵读得泪流满面。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确保教师、学生以及文本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教学活动更具诗意化,从而培养学生诗意化的语文情感。
  (二)智慧构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学生的深度思考,要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进行深入的分析,实现由浅入深及由表及里的深化认知,进而不断的提升认知的深度和广度。要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度化的思考,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度的引领[2]。比如《过秦论》“赢粮而景从”,照常理,起义造反大多是衣食无靠,而他们竟然背着粮食造反,这当中作者一定有自己没有明说的意思:苦于暴政。在《孔雀东南飞》中“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既然要死,揽裙何意?脱鞋又是何意?没有这问题,学生是不会明白:告死是自为,非意外,非鬼神,是控诉!当然,教师对学情的理解是前提,多元化的解读语文文本,在反常处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诗意语言的激发,才真正能激发学生诗意的互动,深入地思考。从这角度讲,每个语文教师都该是诗人或者有诗的情怀。这诗的场景,自然激发学生驰骋想象,唤醒他们潜在的自我,自由地释放自我,创造新的文学的美境,进而陶冶出具有真文学素养的社会新人。
  (三)多方位感受文本之美,构建诗化语文课堂
  教师要引领学生全方位的感受文本中的文学美感,让学生深入的探寻文本内涵及作者精神思想,从而构建具有深度的诗化课堂[3]。首先要带领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之美,通过引导学生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读语文文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渐的体会诗词文本中的语言美。第二要带领学生感悟文本中的画面美。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插图等,进而达到渲染课堂氛围的作用,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精炼和含蓄的语言,从而达到深度语文和诗意语文教学目标。第三要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语文的美也在于灵动,在灵动中寻找诗意与深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语: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的基础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精神,使学生通过深度的学习,能够对语文课文进行独立的深入思考,在自己体会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而通过适宜语文的构建,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怀。因此深度语文及诗意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红.深度学习: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6(23):16-18.
  [2]李银芬,胡志红.让“深度学习”走入语文课堂——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3(25):77-79.
  [3]孙琪.王崧舟“诗意语文”理论体系的生命精神[J].教学与管理,2015(06):93-96.
其他文献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顺应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议题教学要达到效果,就需要立足于教材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筛选能够体现时代背景的情景设置科学有效的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探究,进而通过科学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议题教学;新课程改革;学情;交流研讨;平等开放  议题教学法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期刊
摘 要:文科物理学习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文科物理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文科物理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关键字:文科物理;科学素养;能力  辽宁地区,普通高中课改前,文科学生须完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必修2及選修1-1的课程,新一轮课改后,高考不选考物理的“新文科”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的主要特点、在此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何更好地提升诗歌鉴赏教学效果等。关于诗歌鉴赏题目特点分析,主要从题目的类型、题目的主要提问方式、题目的主要考察用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关于诗歌鉴赏题目教学思考方面,本文主要从丰富和拓展诗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诗歌鉴赏题目解决方法、全面加强诗歌鉴赏题目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创新。通过深
期刊
摘 要: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在课堂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过程性的评测成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卷)为例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评测的量化标准。并在以一道评测题为例展示了评测实施方法。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分组和差异化教学的依据,也提供了一个学科核心素养评测的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鉴于数学与实际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现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并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解决能力的提升。本论文立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数学课堂教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阶段,也是一个冲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的重,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习题,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有效的解题方法,那么在完成这些习题的时候会非常的吃力,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特别是数学习题,难度比较大,所以老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有侧重点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浅见。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大力推广和实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创新高中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成为必然举措。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生物教师应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重视融入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等理念。由此可见,教师要肩负起有关生命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将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知识,还要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生命观念。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学
期刊
摘 要:“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学科素养之一,其属于地理教育与地理学科的重要价值观念。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的人地协调观观念进行分析,并提出人地协观事件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教育;理念;实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地理学科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向标。地理学科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培养逐渐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实施了深入研究,并为地理学科素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从“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的相应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了,因此,教师也将教学重心从传统的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逐渐转变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下开展教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探究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具有严谨理性的数学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在高中数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当前高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运算思维较低,使得学生数学成绩无法提高。为了有效的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将运算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多样性的培养策略,实现高中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具体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