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因生活而精彩异呈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鉴于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笔者就此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探究数学活动蕴含的知识和原理,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思维和探索中,让小数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异呈。
  1 联系生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大桥之引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之初,学生就能在熟悉而又活泼的活动中开始新课,他们就会在充满激情中开始求知的旅程。因此,教师须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等,结合学生生活,挖掘内容在生活中的缩影、原型或运用作为导入,学生在倍感亲切中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分数时,我结合集市上卖鸡蛋的情景来导入——鸡蛋的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五角钱一个,有时六角钱一个,有时两元钱买三个……你知道这时的鸡蛋是多少钱一个吗?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我以观看当地冬天的天气预报引入——你收看了天气预报后,那温度最低是0度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如此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的作用,对于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2 训练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能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倡导地理教学要与时代特征、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
  现行新教材虽然经过大的改革,已呈现出课程明显的开放性,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吸收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科学地运用教材,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习连乘应用题时,我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创设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事例——我们班有6个大组,每个大组有8名学生,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每个班级人数一样,全校有12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个事例一出现,学生很快做好了题目。又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之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组有8个同学,请大家把他们排成一排,然后平均分成4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他们平均分成2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份人数多?学生因为熟悉感兴趣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联系实际生活,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由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
  3 精创问题情景,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积极讨论,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使之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身边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是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凸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活动所蕴含的生活现象及原理,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想使学生对数学课有兴趣、爱学习,就必须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视角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直接的能深入人心的直观的情镜打动学生,以一颗童稚的心和学生交流共鸣。如上例学习分数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几分?2份。这句话实在太长了,我们现在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大家说好不好?引出分数三分之二。接着,我拿出了学生常玩的魔方,展示黄色中出现一个红色,两个红方块或三个红方块分数的读写意义;由于学生对这些参照物耳熟能详,因此学得快,兴致很高。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如此在师生愉悦和谐的合作中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4 走进生活实际,实践学以致用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阐明了“学以致用,然后知不足”的思想。数学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服务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新课标也强调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生活化的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学了圆的面积后,可让学生算一算家中石英钟面的面积;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分组测量校园、花坛的面积;在学平均数时,组织同学求本组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请同学通过测量求课桌讲台的体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以致用的快感。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意识。
  总之,只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总结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期刊
面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为使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在中学阶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实际能力势在必行。如何达到这一目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成为他们内在的需要,使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知识。  1 充分认识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长远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第一站。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有以下目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这些已作为全面素质发展的目标被提出来,而品德素质则是一个传统而又反映新时代需要的课题,它包括爱的情感、人际关系和交往、良好的习惯、个性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道德素质各方面能否和谐发展将比智能水平的高低更能影响一个人一生。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教育
期刊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新时期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和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总结了一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和大家交流共勉。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然后在记叙过程时,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学科极具工具性,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视之为正常现象。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他(她)们有足够的动力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诚如苏格拉底所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在语文课中,重视并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
期刊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做好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新课改 因材施教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课
期刊
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是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那么应该怎么实施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呢?  1 使用有效的语言  有效的语言是初中历史老师顺利完成教学任
期刊
【摘 要】 面对初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怎么样在新课改的情况下带好学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教学中一直强调要紧扣课程标准,在围绕大纲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那么,一节45分钟的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让学生发挥出主体优势呢?才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呢?  【关键词】 新教材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是否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和叫好者,要极力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高效的师生关系。  1 师生交往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首先,教师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许多教师大多是有多年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