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6日,段永平终于和巴菲特大叔吃上了那顿被沸沸扬扬了一年多的“天价”晚餐。尽管最初只抱着“替老巴捧捧场”的心态,和股神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仍然让段永平觉得受益匪浅。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段永平事后在给巴菲特的email中这样写道。有为人处世的,也有落到投资领域的——“心里更坚定,对价值投资不能急,不能躁。”
从“无聊”到“段菲特”
年少得志、做实业在圈子里赫赫有名的“高手”段永平选择炒股,最初是为了解闷。
四年前,段永平刚刚移居美国和妻儿团聚。加州的阳光虽好,然而在国内过惯热火朝天的日子,忽然做起全职带孩子的家庭“主夫”,他开始“闷得慌”。毕竟,他才四十岁,本该还是驰骋商业的年纪。“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将来要在这里生活的话,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也不能整天在家里呆着。”
他想到了玩投资。在此之前,这位在外界评价中一直以保守著称、靠做实业起家的中国老板,对“投机”这两个字一直敬而远之。一切从头开始了,看了一些讲投资的书,什么K线图分析,什么涨跌概率,什么如何测市,聪明如段永平,也感到摸不着头脑,两个字——“不懂”。
直到有一天,段永平读到了一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说,“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
于是乎,化繁为简,投资理念就变得很简单。“我投资任何一家企业,应该跟我当年投步步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从前做步步高投资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做经营。…‘是不是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首先看它是否健康长久,这是看得见的。如果这个企业急功近利,那我就敬而远之,不管它短期内看起来有多红火。”
段永平信奉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移动。要寻找的就是那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另外一点,也如巴菲特所授,要投资那些自己“明白得了”的企业。
买网易的股票,是段永平投资历史上的成功案例之一。2002年正是网易跌入谷底的时候,公司的账面亏损达2.3亿元人民币,因为不规范操作,正面临着投资人的法律诉讼,随时都有摘牌的危险。内忧外患之下,网易的股价一度掉到1美元以下。
没人晓得,究竟是谁先找上了谁。反正,听丁磊介绍完了网易要集中兵力搞研发、做网络游戏的决定,过去做小霸王游戏机起家的段永平知道——在中国,这个游戏市场会有多大。随后,他查了网易的财报,发现每股价格仅有2块多现金时,他心动了。请律师对网易的法律风险进行评测后,他很干脆地砸下了两百万美元。
而网易在此后股价曾经冲高接近100美元,这让段永平手中的股票平均升值50倍。2007年2月份,经拆分的网易股价仍在20美元左右的高位。根据2006年11月的SEC文件披露,每个人持股仍有534万余股,占4.21%,另有1.81%、234万多股放在他的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名下。
段永平身后有个投资团队,他自己很少看财务报表,一般都有人专门研究这个。他的投资小分队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上网玩游戏,既玩网易的游戏,也玩它竞争对手的游戏,“这能看出每家公司很多很多的问题”。
一旦做出投资决策,他就会非常集中地去购买一只股票。“我们这叫投资,和理财的概念不同。理财是要diversify,撒胡椒面一样,只要不输给大盘,比放在银行里收益高就行了。这只需要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有些训练,能根据某种规则做出判断就行了。”“投资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包括对企业的理解,还有心态。”
“你问我对一般投资者的建议?我只有一个建议——最好你别碰,因为你不懂。”段永平毫不客气。
在华尔街投资圈里,段永平如今享有一个美号——“段菲特”。他不少朋友们也把资金委托他做股票。最多的时候,他的手头有十多个资金账户。
It’s like a game
十多年来,段永平对商界的种种潮流一直冷眼相对,不管是闹哄哄的多元化,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国际化”,还是如今的整合收购:“做企业是个dirty and boring的工作。哪来这么多聚光灯,企业家搞得跟明星似的。”他不掩饰自己的轻蔑。落到选股票上,他对那些炒作题材不断的上市公司也是敬而远之,“整天在编故事的,根本没有认真做企业。”
但段永平也承认,“判断一家公司不值得买,这不是很难,难在决定买一家公司。这要花很多精力从各个角度去了解。”段永平背后的支持团队,就是要对公司价值有更充分的分析。
除了网易,段永平还有包括Amerco(UHAL)在内的其他好几个成功投资案例,而投资前,都有一个非常细致的对于公司价值了解和分析的过程。比如说,他买进的UHAL股票,“可能就赚了七八千万”。当然,他也有投资失败的经验,比如投资Fresh Choice,这家公司最终破产、换股东、摘牌。
不管成功失败,获利如何,在投资上,段永平的心态很平和,关键是“少犯错误”。他曾经以2块多买进万科的股票,然后在股价涨到10多块时抛了出去。可如今地產股一路高涨,万科已经到达33块多每股的高位,他足足少赚了两倍多。“从目前的结果看,证明卖错了。”2007年5月23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但是,“不后悔。再涨不涨跟我也没关系了,因为我刚好需要这个钱。”
“这个股票值这么多钱,到了这个价格时,我觉得已经满意了。其实这只股票还该不该涨,我不知道,这跟基本面有关,我没有很好的研究。我卖万科,并不是意味着它超值了。”
“买股票很好玩,我还是比较喜欢做这样的事情。”“赚钱不是目的。赚钱的过程中,看到数字的增长,以证明、修正自己的判断。It’s like a game。”反正,他早就不缺钱花了。
已经结束了企业家生涯,段永平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个人投资者”。对于成立投资公司或者私募基金,他毫无兴趣。“买股票是乐趣,享受过了就行了。因为我本来就不想要做成怎么样,只要维护现成的东西,保持正常的增长就行了,不保证每年都赚钱。但要确保在做的事情是对的。我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作为巴菲特的忠实信徒,他奉行的是价值投资和长线作战。
不过,这不影响他偶尔也“小赌怡情”。段永平自己有两个账号,一个是长线账号,一个是短线账号。“短线是做着玩的,每年家庭的开销都从这里面出,交税也是从这里面交,但是钱没有少过”长线的,有时候都不知道它赚钱了,最长线的是我买了之后没动过,现在也没动,5年下来大概有50多倍,短线5年下来也可能有2倍。
他替朋友做投资的那十几个账户完全是义务的,不过,段永平在接管之初也提出要求——赚了钱后,你不能把钱都自己吞了,到时候得拿出一部分来做善款。比例大概是赚到的钱的15%~20%。段永平笑着说,“虽然拿钱很心疼,但是他们大致都拿出来了,有些人赚了钱高兴了还会多拿一点。”“所以为什么有时是我‘筹集’善款呢,就是这个意思。”
“just for fun”是隐逸之后的段永平最爱说的一句话。不过,做投资这几年,他头上的白发比原来增加了不少——“有时,确实很紧张。”
相比巴菲特,他觉得自己还要修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段永平事后在给巴菲特的email中这样写道。有为人处世的,也有落到投资领域的——“心里更坚定,对价值投资不能急,不能躁。”
从“无聊”到“段菲特”
年少得志、做实业在圈子里赫赫有名的“高手”段永平选择炒股,最初是为了解闷。
四年前,段永平刚刚移居美国和妻儿团聚。加州的阳光虽好,然而在国内过惯热火朝天的日子,忽然做起全职带孩子的家庭“主夫”,他开始“闷得慌”。毕竟,他才四十岁,本该还是驰骋商业的年纪。“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将来要在这里生活的话,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也不能整天在家里呆着。”
他想到了玩投资。在此之前,这位在外界评价中一直以保守著称、靠做实业起家的中国老板,对“投机”这两个字一直敬而远之。一切从头开始了,看了一些讲投资的书,什么K线图分析,什么涨跌概率,什么如何测市,聪明如段永平,也感到摸不着头脑,两个字——“不懂”。
直到有一天,段永平读到了一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说,“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买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
于是乎,化繁为简,投资理念就变得很简单。“我投资任何一家企业,应该跟我当年投步步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从前做步步高投资的同时,我自己也在做经营。…‘是不是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首先看它是否健康长久,这是看得见的。如果这个企业急功近利,那我就敬而远之,不管它短期内看起来有多红火。”
段永平信奉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移动。要寻找的就是那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另外一点,也如巴菲特所授,要投资那些自己“明白得了”的企业。
买网易的股票,是段永平投资历史上的成功案例之一。2002年正是网易跌入谷底的时候,公司的账面亏损达2.3亿元人民币,因为不规范操作,正面临着投资人的法律诉讼,随时都有摘牌的危险。内忧外患之下,网易的股价一度掉到1美元以下。
没人晓得,究竟是谁先找上了谁。反正,听丁磊介绍完了网易要集中兵力搞研发、做网络游戏的决定,过去做小霸王游戏机起家的段永平知道——在中国,这个游戏市场会有多大。随后,他查了网易的财报,发现每股价格仅有2块多现金时,他心动了。请律师对网易的法律风险进行评测后,他很干脆地砸下了两百万美元。
而网易在此后股价曾经冲高接近100美元,这让段永平手中的股票平均升值50倍。2007年2月份,经拆分的网易股价仍在20美元左右的高位。根据2006年11月的SEC文件披露,每个人持股仍有534万余股,占4.21%,另有1.81%、234万多股放在他的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名下。
段永平身后有个投资团队,他自己很少看财务报表,一般都有人专门研究这个。他的投资小分队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上网玩游戏,既玩网易的游戏,也玩它竞争对手的游戏,“这能看出每家公司很多很多的问题”。
一旦做出投资决策,他就会非常集中地去购买一只股票。“我们这叫投资,和理财的概念不同。理财是要diversify,撒胡椒面一样,只要不输给大盘,比放在银行里收益高就行了。这只需要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有些训练,能根据某种规则做出判断就行了。”“投资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包括对企业的理解,还有心态。”
“你问我对一般投资者的建议?我只有一个建议——最好你别碰,因为你不懂。”段永平毫不客气。
在华尔街投资圈里,段永平如今享有一个美号——“段菲特”。他不少朋友们也把资金委托他做股票。最多的时候,他的手头有十多个资金账户。
It’s like a game
十多年来,段永平对商界的种种潮流一直冷眼相对,不管是闹哄哄的多元化,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国际化”,还是如今的整合收购:“做企业是个dirty and boring的工作。哪来这么多聚光灯,企业家搞得跟明星似的。”他不掩饰自己的轻蔑。落到选股票上,他对那些炒作题材不断的上市公司也是敬而远之,“整天在编故事的,根本没有认真做企业。”
但段永平也承认,“判断一家公司不值得买,这不是很难,难在决定买一家公司。这要花很多精力从各个角度去了解。”段永平背后的支持团队,就是要对公司价值有更充分的分析。
除了网易,段永平还有包括Amerco(UHAL)在内的其他好几个成功投资案例,而投资前,都有一个非常细致的对于公司价值了解和分析的过程。比如说,他买进的UHAL股票,“可能就赚了七八千万”。当然,他也有投资失败的经验,比如投资Fresh Choice,这家公司最终破产、换股东、摘牌。
不管成功失败,获利如何,在投资上,段永平的心态很平和,关键是“少犯错误”。他曾经以2块多买进万科的股票,然后在股价涨到10多块时抛了出去。可如今地產股一路高涨,万科已经到达33块多每股的高位,他足足少赚了两倍多。“从目前的结果看,证明卖错了。”2007年5月23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但是,“不后悔。再涨不涨跟我也没关系了,因为我刚好需要这个钱。”
“这个股票值这么多钱,到了这个价格时,我觉得已经满意了。其实这只股票还该不该涨,我不知道,这跟基本面有关,我没有很好的研究。我卖万科,并不是意味着它超值了。”
“买股票很好玩,我还是比较喜欢做这样的事情。”“赚钱不是目的。赚钱的过程中,看到数字的增长,以证明、修正自己的判断。It’s like a game。”反正,他早就不缺钱花了。
已经结束了企业家生涯,段永平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个人投资者”。对于成立投资公司或者私募基金,他毫无兴趣。“买股票是乐趣,享受过了就行了。因为我本来就不想要做成怎么样,只要维护现成的东西,保持正常的增长就行了,不保证每年都赚钱。但要确保在做的事情是对的。我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作为巴菲特的忠实信徒,他奉行的是价值投资和长线作战。
不过,这不影响他偶尔也“小赌怡情”。段永平自己有两个账号,一个是长线账号,一个是短线账号。“短线是做着玩的,每年家庭的开销都从这里面出,交税也是从这里面交,但是钱没有少过”长线的,有时候都不知道它赚钱了,最长线的是我买了之后没动过,现在也没动,5年下来大概有50多倍,短线5年下来也可能有2倍。
他替朋友做投资的那十几个账户完全是义务的,不过,段永平在接管之初也提出要求——赚了钱后,你不能把钱都自己吞了,到时候得拿出一部分来做善款。比例大概是赚到的钱的15%~20%。段永平笑着说,“虽然拿钱很心疼,但是他们大致都拿出来了,有些人赚了钱高兴了还会多拿一点。”“所以为什么有时是我‘筹集’善款呢,就是这个意思。”
“just for fun”是隐逸之后的段永平最爱说的一句话。不过,做投资这几年,他头上的白发比原来增加了不少——“有时,确实很紧张。”
相比巴菲特,他觉得自己还要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