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成长的要求,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数学 课程改革 情境教学 培养兴趣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2-006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己主动求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在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外,还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认知规律,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入手,从中去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体会它所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同时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首先应用视频播放孩子们非常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当学生被来回奔跑种地的喜羊羊和美羊羊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我适时抛出了问题:来回奔跑种地很麻烦,如果土地面积相等,就可以交换土地。可是因为土地的形状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多媒体教学在这里将一个枯燥的数学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呈现出来,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一切思维的出发点,而具有难度的挑战性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积极的思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因疑生思,因思而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促使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并发展问题,使学生养成问题式的思维习惯。
现在的数学教材中,几乎每一节课都设置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去研究教材,才能领悟教材之所以这样编写的目的,然后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这一课时,推导正比例的意义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个比较简单的表格,其中第一个表格是行程问题中关于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第二个表格是工作问题里关于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完成表格,然后根据找到的规律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是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路程(工作总量)是怎样随着时间(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三是相对应的路程(工作总量)和时间(工作时间)的比分别表示什么?比值是多少?此处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也是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起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生活情境的再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已经了解和掌握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情境的有机融合。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人公意识,使他们改掉原来的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生活情境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售货问题"的学习中,课堂导入环节,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学生每天早上在学校门口买早餐的照片,创设出学生买早餐的生活场景,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买卖之中",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他们都参与到生活之中并展开思考时,再适时的提出问题:今天早上你买了什么早餐?一个多少钱?买了几个?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中单价就是单个物品的价格,数量就是购买商品的个数,而总价就是一共花的总钱数。在学生理解了三个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后,再结合购买早餐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展开讨论,思考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即"单价×数量=总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可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抽象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普遍应用,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融入情境教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刘佃梅,魏同法.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問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数学 课程改革 情境教学 培养兴趣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2-006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怎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己主动求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在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外,还应该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认知规律,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入手,从中去体会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体会它所带来的快乐,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同时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首先应用视频播放孩子们非常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当学生被来回奔跑种地的喜羊羊和美羊羊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的时候,我适时抛出了问题:来回奔跑种地很麻烦,如果土地面积相等,就可以交换土地。可是因为土地的形状不同,从而引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多媒体教学在这里将一个枯燥的数学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呈现出来,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一切思维的出发点,而具有难度的挑战性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积极的思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因疑生思,因思而动,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并促使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并发展问题,使学生养成问题式的思维习惯。
现在的数学教材中,几乎每一节课都设置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去研究教材,才能领悟教材之所以这样编写的目的,然后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这一课时,推导正比例的意义过程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个比较简单的表格,其中第一个表格是行程问题中关于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第二个表格是工作问题里关于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完成表格,然后根据找到的规律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是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路程(工作总量)是怎样随着时间(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三是相对应的路程(工作总量)和时间(工作时间)的比分别表示什么?比值是多少?此处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也是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起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生活情境的再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已经了解和掌握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情境的有机融合。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之中,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人公意识,使他们改掉原来的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生活情境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售货问题"的学习中,课堂导入环节,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学生每天早上在学校门口买早餐的照片,创设出学生买早餐的生活场景,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买卖之中",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他们都参与到生活之中并展开思考时,再适时的提出问题:今天早上你买了什么早餐?一个多少钱?买了几个?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中单价就是单个物品的价格,数量就是购买商品的个数,而总价就是一共花的总钱数。在学生理解了三个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后,再结合购买早餐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展开讨论,思考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即"单价×数量=总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可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抽象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知。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普遍应用,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培养新时代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融入情境教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刘佃梅,魏同法.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2]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問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