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後师从岭南名家李汝匡、赵少昂老师,赵维灵先生的作品传承了岭南派的画风。几十度春秋的执著追求,艺术造诣颇高,终集众家之所长,成一己之风格。
赵维灵先生的作品以山水花鸟著长,尤喜荷花,技法与神韻並重,表达自然的灵与情。他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喜欢从自然中採撷灵感,赋予作品生活气息和生命力。退休後收授学生,倾心将所学付出,以发扬岭南精神,並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师从名门,对艺术
满怀热忱
在香港的画坛里,以革新传统绘画为己任的“岭南派”佔有重要地位。20世纪40年代末,许多人从内地迁居香港。名画家高奇峰先生的一众弟子亦迁居来港,自此,一股以高奇峰面貌为主的岭南派开始在香港迅速发展。而在高奇峰众弟子中,赵少昂先生的画风尤为鲜明、创新、独树一帜,在香港影响很大。同时期,高剑父和陈树人,也因其对岭南派的突出贡献,而与高奇峰並称为 “岭南三傑”。
先後师从岭南名家李汝匡、赵少昂老师的赵维灵先生,从小对绘画就有着浓厚的兴趣。60年代,他还是个普通的打工仔,十几年的成长经历让他拥有了踏实恳幹、吃苦耐劳的品质。那时候,乏味的打工生涯並未使他对绘画的喜爱退减分毫,反而越来越深。
一次偶然,赵维灵先生有幸认识了香港名画家李汝匡老师,並幸运地成为他的学生,那年他才十几岁。自此,赵维灵先生几年如一日地跟随李汝匡老师习画,每有会意,便牢记心中,以求不断地提高绘画水平。
那时候,儘管工作很辛苦,但赵维灵先生依然坚持白天上班,晚上习画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对艺术的真正热爱,才有了这份饱满的热忱,让他永不知倦怠。
在学习绘画的日子里,赵维灵先生对老师心存无限的感激。作为艺术路上的启蒙老师,李汝匡老师教学十分用心,而且很有爱心。赵维灵先生回忆到,早年,因为生活条件所限,李老师为了关照他,主动减免了他一半的学费,这对一个热衷绘画的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励。除此之外,老师还教会他许多东西,尤其在花鸟画方面,赵维灵先生日渐精长。
幸运总是垂怜有坚定追求的人。70年代末,赵维灵先生又有幸认识了香港中乐团柳琴大师阮仕春先生,在他的引领下,拜谒了岭南派大师赵少昂老师,並从遊门下。经过五年的学习、沉淀,赵维灵先生的艺术造诣愈发精深,作品继承岭南派画风,山水花鸟多有涉猎,以内容和内涵著长。
传承岭南画风,技法与神韻並重
传统的学画都是从临摹开始,赵维灵先生也不例外。临摹的过程是很枯燥的,但赵维灵先生从未厌倦过,他因循前辈们的章法,用心描摹着一笔一划,感悟其间的“道”与“境”,正是有了这份努力和执著,他才有了後来成为优秀艺术家的铺垫。
日子久了,当发现自己的画风渐渐接近岭南派的时候,赵维灵先生遂开始探索新的风格。他说:“无论跟随哪个老师学,画作多少都会带点老师的影子。但怎麽在这个过程中变化、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就要靠每个人的悟性了。”这句话在他的习画生涯里得到了极好的印证。三分靠努力,七分靠悟性,赵维灵先生认真摸索,终於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之路。
学成之後,赵维灵先生依旧一边工作一边画画,且总能将两者兼顾得很好。然而,艺术的道路不总是平坦的,期间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唯有想尽办法去克服。就如一开始对齐白石的画认知不夠,他在鉴赏的时候便不会有太多启发。他知道,齐白石的画很深刻,並不容易解读,後来得到一位来自北京的同事苏永深先生的启发,他开始懂得欣赏这批北方画家的绘画风格了。不得不说,艺术的道路上,他付出了许多辛酸和汗水。
岭南派画作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材丰富,颜色鲜艳,且能雅俗共赏,画风易为寻大众所接受。受岭南派两位老师的影响,赵维灵先生的画也多刻画山水花鸟,表达自然的灵与情。
走进其作品,即使是《春光翠羽》的孔雀图,都将各种绘画技巧遊刃有馀地运用於纸上,具有一种清明、生动的美。他的作品质朴而简约大气,不事雕琢,以表达神韻见长。多年挥毫於纸上,艺术创作颇丰,其作品《峡江霞影》曾经让笔者一度印象深刻。此幅作品中,明暗交替的色彩变幻,加以多变的线条,使得山崖具有凹凸有致的美感。崖间云雾缭绕,远处的群山若影若现,颇有一番人间仙境的味道。山崖在与天相接的地方一直垂落下来,蔚为壮观,与画家洒脱、大气的笔法相得益彰。再看崖间的溪流,运用粗浅的几笔墨色就将其动态美呈现出来了,与崖间纷飞的一群大雁,又似乎有几分映衬。霞光浅浅,轻轻铺洒在这样的水面上,这样的山崖间,想来也是世间一大美景。大抵艺术家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吧。
收授学生,发扬
岭南画风
艺术,从来都是来源於生活的,从生活中感悟,再加以升华,好的艺术作品便诞生了。赵维灵先生喜欢外出写生,感悟事物的灵性与感知,可以说,他的创作灵感,大体上是来源於自然的。他常常将在大自然中感悟到的东西仔细玩味,加诸自己的理解,再倾泻於笔端,作品因而有了浓鬰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生命力。
善於各种山水花鸟,有一种花卉,是赵维灵先生最为鍾情的,那就是荷花。多年前的一次偶然,赵维灵先生来到深圳,目睹洪湖公园的满园荷花,瞬间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情境里。从那以後,他每年都会到此处写生,去描绘这美好的人间景致。哪怕不是荷花盛开的时节,他也倾心於用自己的笔端,将初荷、枯荷独特的神与韻描绘出来,表达内心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多年的沉淀,赵维灵先生的艺术造诣日渐精深,常参加本港及海内外之书画展览。1996年4月出席首届由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海容,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王楚光倡导的《中华艺苑西湖春会》书画雅集盛会与启功大师,齐良迟、赵世光、王子天、王秋童、罗冠樵、余寄抚及浙港澳台书画名家雅集於杭州;1998年新会市文化局为其主办个人画展;2003年肇庆市政协主办赵维灵画展於肇庆博物馆;2004年获江门市政协邀请,参加《江门五邑籍书画名家作品展》;2006年获美国费城华光艺术中心邀请,在该中心举行个展;2010年12月获邀参加港澳台中华文化艺术局、澳门圣若瑟大学联合主办的《岭南派赵维灵国画展》等等……儘管殊荣迭至,赵维灵先生依然坚守澹泊明净之心,他亦常常前去观赏其他画作的展览,与不同的作品作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学习他人的笔法和表现力,集众家之所长,成一己之风格。
在香港,艺术氛围相对浓厚,寻常人习画也成为一种现象。深受两位前辈的教诲与恩德,赵维灵先生便开始收授学生,用心教学,愿能通过一己之绵力,将岭南画风传承发扬。他所收授的学生,没有年龄的要求,不管有没有基础,他都遵循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更希望学生能夠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因此倾尽所能将几十年的成果教予他的学生。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令他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每每这时,一股自豪感便湧上他的心头。前不久,赵维灵先生还成立了师生画会,名为“水明楼画会”,意在让学生们有一个较好的交流与活动平台。
退休後的赵维灵先生,依然每天做着两件事,画画和教学。这两者都是他喜欢的,便总能乐在其中,再忙也不觉得累。他说画画能夠陶冶性情,让自己寻得精神上的境界,因此几十年笔耕不辍,方成今日之艺术境界。赵维灵先生业馀生活很丰富,深圳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野生动物园都是他常去遊览的地方,在那里可欣赏到国家级歌舞团的演出,令人陶醉。此外民俗文化村里放养的孔雀也是他创作的素材,在他的作品中,不同姿态的孔雀均源於此。閒暇之馀,他还喜欢弹奏古筝,任思绪沉浸在典雅的情境里,很惬意。古筝的声音源自於指尖与琴弦的碰撞,而画的声音,则源自於画家内在最真实的情感与心境的表达,这是赵维灵先生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人物简介】
赵维灵先生,香港美术研究会主席,香港水明楼画会会长,香港中国艺文协会理事,香港岭南艺术会执委,香港中青年书画家协会顾问,香港书画篆刻学会顾问,香港白云画会顾问,香港高风画会顾问。1974年随香港名画家李汝匡习画,1979年师从於岭南派大师赵少昂门下,承接岭南风骨,成一己之境界。
赵维灵先生的作品以山水花鸟著长,尤喜荷花,技法与神韻並重,表达自然的灵与情。他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喜欢从自然中採撷灵感,赋予作品生活气息和生命力。退休後收授学生,倾心将所学付出,以发扬岭南精神,並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师从名门,对艺术
满怀热忱
在香港的画坛里,以革新传统绘画为己任的“岭南派”佔有重要地位。20世纪40年代末,许多人从内地迁居香港。名画家高奇峰先生的一众弟子亦迁居来港,自此,一股以高奇峰面貌为主的岭南派开始在香港迅速发展。而在高奇峰众弟子中,赵少昂先生的画风尤为鲜明、创新、独树一帜,在香港影响很大。同时期,高剑父和陈树人,也因其对岭南派的突出贡献,而与高奇峰並称为 “岭南三傑”。
先後师从岭南名家李汝匡、赵少昂老师的赵维灵先生,从小对绘画就有着浓厚的兴趣。60年代,他还是个普通的打工仔,十几年的成长经历让他拥有了踏实恳幹、吃苦耐劳的品质。那时候,乏味的打工生涯並未使他对绘画的喜爱退减分毫,反而越来越深。
一次偶然,赵维灵先生有幸认识了香港名画家李汝匡老师,並幸运地成为他的学生,那年他才十几岁。自此,赵维灵先生几年如一日地跟随李汝匡老师习画,每有会意,便牢记心中,以求不断地提高绘画水平。
那时候,儘管工作很辛苦,但赵维灵先生依然坚持白天上班,晚上习画的生活,也许是因为对艺术的真正热爱,才有了这份饱满的热忱,让他永不知倦怠。
在学习绘画的日子里,赵维灵先生对老师心存无限的感激。作为艺术路上的启蒙老师,李汝匡老师教学十分用心,而且很有爱心。赵维灵先生回忆到,早年,因为生活条件所限,李老师为了关照他,主动减免了他一半的学费,这对一个热衷绘画的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鼓励。除此之外,老师还教会他许多东西,尤其在花鸟画方面,赵维灵先生日渐精长。
幸运总是垂怜有坚定追求的人。70年代末,赵维灵先生又有幸认识了香港中乐团柳琴大师阮仕春先生,在他的引领下,拜谒了岭南派大师赵少昂老师,並从遊门下。经过五年的学习、沉淀,赵维灵先生的艺术造诣愈发精深,作品继承岭南派画风,山水花鸟多有涉猎,以内容和内涵著长。
传承岭南画风,技法与神韻並重
传统的学画都是从临摹开始,赵维灵先生也不例外。临摹的过程是很枯燥的,但赵维灵先生从未厌倦过,他因循前辈们的章法,用心描摹着一笔一划,感悟其间的“道”与“境”,正是有了这份努力和执著,他才有了後来成为优秀艺术家的铺垫。
日子久了,当发现自己的画风渐渐接近岭南派的时候,赵维灵先生遂开始探索新的风格。他说:“无论跟随哪个老师学,画作多少都会带点老师的影子。但怎麽在这个过程中变化、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就要靠每个人的悟性了。”这句话在他的习画生涯里得到了极好的印证。三分靠努力,七分靠悟性,赵维灵先生认真摸索,终於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之路。
学成之後,赵维灵先生依旧一边工作一边画画,且总能将两者兼顾得很好。然而,艺术的道路不总是平坦的,期间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唯有想尽办法去克服。就如一开始对齐白石的画认知不夠,他在鉴赏的时候便不会有太多启发。他知道,齐白石的画很深刻,並不容易解读,後来得到一位来自北京的同事苏永深先生的启发,他开始懂得欣赏这批北方画家的绘画风格了。不得不说,艺术的道路上,他付出了许多辛酸和汗水。
岭南派画作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材丰富,颜色鲜艳,且能雅俗共赏,画风易为寻大众所接受。受岭南派两位老师的影响,赵维灵先生的画也多刻画山水花鸟,表达自然的灵与情。
走进其作品,即使是《春光翠羽》的孔雀图,都将各种绘画技巧遊刃有馀地运用於纸上,具有一种清明、生动的美。他的作品质朴而简约大气,不事雕琢,以表达神韻见长。多年挥毫於纸上,艺术创作颇丰,其作品《峡江霞影》曾经让笔者一度印象深刻。此幅作品中,明暗交替的色彩变幻,加以多变的线条,使得山崖具有凹凸有致的美感。崖间云雾缭绕,远处的群山若影若现,颇有一番人间仙境的味道。山崖在与天相接的地方一直垂落下来,蔚为壮观,与画家洒脱、大气的笔法相得益彰。再看崖间的溪流,运用粗浅的几笔墨色就将其动态美呈现出来了,与崖间纷飞的一群大雁,又似乎有几分映衬。霞光浅浅,轻轻铺洒在这样的水面上,这样的山崖间,想来也是世间一大美景。大抵艺术家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吧。
收授学生,发扬
岭南画风
艺术,从来都是来源於生活的,从生活中感悟,再加以升华,好的艺术作品便诞生了。赵维灵先生喜欢外出写生,感悟事物的灵性与感知,可以说,他的创作灵感,大体上是来源於自然的。他常常将在大自然中感悟到的东西仔细玩味,加诸自己的理解,再倾泻於笔端,作品因而有了浓鬰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生命力。
善於各种山水花鸟,有一种花卉,是赵维灵先生最为鍾情的,那就是荷花。多年前的一次偶然,赵维灵先生来到深圳,目睹洪湖公园的满园荷花,瞬间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情境里。从那以後,他每年都会到此处写生,去描绘这美好的人间景致。哪怕不是荷花盛开的时节,他也倾心於用自己的笔端,将初荷、枯荷独特的神与韻描绘出来,表达内心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多年的沉淀,赵维灵先生的艺术造诣日渐精深,常参加本港及海内外之书画展览。1996年4月出席首届由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海容,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王楚光倡导的《中华艺苑西湖春会》书画雅集盛会与启功大师,齐良迟、赵世光、王子天、王秋童、罗冠樵、余寄抚及浙港澳台书画名家雅集於杭州;1998年新会市文化局为其主办个人画展;2003年肇庆市政协主办赵维灵画展於肇庆博物馆;2004年获江门市政协邀请,参加《江门五邑籍书画名家作品展》;2006年获美国费城华光艺术中心邀请,在该中心举行个展;2010年12月获邀参加港澳台中华文化艺术局、澳门圣若瑟大学联合主办的《岭南派赵维灵国画展》等等……儘管殊荣迭至,赵维灵先生依然坚守澹泊明净之心,他亦常常前去观赏其他画作的展览,与不同的作品作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学习他人的笔法和表现力,集众家之所长,成一己之风格。
在香港,艺术氛围相对浓厚,寻常人习画也成为一种现象。深受两位前辈的教诲与恩德,赵维灵先生便开始收授学生,用心教学,愿能通过一己之绵力,将岭南画风传承发扬。他所收授的学生,没有年龄的要求,不管有没有基础,他都遵循有教无类的教学方法,更希望学生能夠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因此倾尽所能将几十年的成果教予他的学生。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令他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每每这时,一股自豪感便湧上他的心头。前不久,赵维灵先生还成立了师生画会,名为“水明楼画会”,意在让学生们有一个较好的交流与活动平台。
退休後的赵维灵先生,依然每天做着两件事,画画和教学。这两者都是他喜欢的,便总能乐在其中,再忙也不觉得累。他说画画能夠陶冶性情,让自己寻得精神上的境界,因此几十年笔耕不辍,方成今日之艺术境界。赵维灵先生业馀生活很丰富,深圳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野生动物园都是他常去遊览的地方,在那里可欣赏到国家级歌舞团的演出,令人陶醉。此外民俗文化村里放养的孔雀也是他创作的素材,在他的作品中,不同姿态的孔雀均源於此。閒暇之馀,他还喜欢弹奏古筝,任思绪沉浸在典雅的情境里,很惬意。古筝的声音源自於指尖与琴弦的碰撞,而画的声音,则源自於画家内在最真实的情感与心境的表达,这是赵维灵先生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人物简介】
赵维灵先生,香港美术研究会主席,香港水明楼画会会长,香港中国艺文协会理事,香港岭南艺术会执委,香港中青年书画家协会顾问,香港书画篆刻学会顾问,香港白云画会顾问,香港高风画会顾问。1974年随香港名画家李汝匡习画,1979年师从於岭南派大师赵少昂门下,承接岭南风骨,成一己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