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分制教学模式是当今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实施学分制教学模式中仍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述了学分制的主要特点,并就高职院校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部定义:“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制度,是我国高校正在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特征主要有:
1.选课制。学分制和学年制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能自由选课,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选择学科、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校内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外校的课程。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证书班或技能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完全具有学习的自主性。
2.弹性学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外,还有个人需求的差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选修第二专业课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减缓学习进度,延缓毕业时间;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愿意提前接触社会的学生可以中途离校,工作一段时间再学习。在学习的地域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学校间学分可以相互承认,利于学生自由选择,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
3.实施目标管理。学分制实施的是目标管理,相对宽松,主要以考试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进行学籍管理。考试合格就可以取得学分,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至于其它环节则赋予学生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实行目标管理,一方面要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自由、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又要严格目标管理,进行管理质量评估。
4.导师制。导师制是学校教学与学生求学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肩负着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习的职责。导师在指导学生正确选课,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教学生如何做人,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分制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重。
二、学分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多年来实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许多院校已经习惯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学分制,很多人认为让学生自己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打破班级界限,只会增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可能会引起教学管理的混乱,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人认为原来的学年制管理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希望实行学分制后将学年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部解决,对实行学分制实施的困难估計不足,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分析,只要求学分制达到的效果,但实际上不是学分制。
2.资源配置达不到完全实行学分制要求。
高职院校强调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如果大量开设自由选修课,原先按班级购置的教学仪器,选一门实践课的人数多于正常教学班,硬件设备就不够用,不少正常教学班就会闲置有限的教学资源。实行学分制,教室和教师都要比学年制有一定的余量,这无疑要求增加教学投入。
3.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职业岗位输送合格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 要求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必须够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特征必须紧扣职业岗位的需求,这样才不失高职教育的本色。而自由选课、灵活发展、多角度延伸是学分制的灵魂,高职教育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运作。现行教学计划缺乏弹性,教学计划必修课比例太大。开设的选修课种类、门数过少,学生的选课空间较小。
4.教材改革步履维艰。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据,必修课程的调整,选修课程的增设,必然都涉及到教材。但由于师资力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在教材编写、出版、审定、使用等方面都还有不少障碍。致使课程改革只能是修修补补,无法在课程模式调整、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重组方面达到最优化。
三、完善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学分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三个面向”,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是对传统的学年制的根本性革命。学分制这种自由、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以实施和发展,主要原因是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各类教育立交桥的形成,适应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渐建立适合高职发展的学分制模式。
2.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区域内或同类院校中教育资源共享。
学分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教育资源匮乏。实现区域内或同类院校中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是指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社会和学校两方面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3.建立齐全的课程体系和自由的选课制度。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建立齐全的课程体系和自由的选课制度。首先,搞好人才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市场需求。其次,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模块课程组合。注意各门课程的衔接,使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第三,提高选修课的可选度。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不断增加课程门类,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学分制,必然要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这样,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多个专长,能够开出不同的选修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开课能力,才会受到学生欢迎。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创造适合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制度、氛围,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不断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改善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高等职教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邢晖.“弹性学制”与“学分制”请走好[N].中国教育报,2000,6—19:(3).
[2] 丁东澜.试论学分制功能的现实意义[J].高等教育,2001,(12):59-62.
[3] 张晓勤.关于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2003,(10).
[4] 束剑华.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 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
[5] 于文梅,王丹.完善高校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5,(3) :88-99.
[6] 张金艳.实行学分制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2):232-233
关键词:学分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育部定义:“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制度,是我国高校正在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主要特点
学分制,又称学分积累制,它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基本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的特征主要有:
1.选课制。学分制和学年制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能自由选课,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选择学科、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校内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外校的课程。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证书班或技能考核,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完全具有学习的自主性。
2.弹性学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外,还有个人需求的差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也可选修第二专业课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减缓学习进度,延缓毕业时间;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或愿意提前接触社会的学生可以中途离校,工作一段时间再学习。在学习的地域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学校间学分可以相互承认,利于学生自由选择,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
3.实施目标管理。学分制实施的是目标管理,相对宽松,主要以考试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进行学籍管理。考试合格就可以取得学分,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就可以毕业。至于其它环节则赋予学生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实行目标管理,一方面要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自由、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又要严格目标管理,进行管理质量评估。
4.导师制。导师制是学校教学与学生求学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肩负着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习的职责。导师在指导学生正确选课,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教学生如何做人,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学分制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重。
二、学分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多年来实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许多院校已经习惯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学分制,很多人认为让学生自己选专业、选课程、选教师,打破班级界限,只会增加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可能会引起教学管理的混乱,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人认为原来的学年制管理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希望实行学分制后将学年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部解决,对实行学分制实施的困难估計不足,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分析,只要求学分制达到的效果,但实际上不是学分制。
2.资源配置达不到完全实行学分制要求。
高职院校强调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如果大量开设自由选修课,原先按班级购置的教学仪器,选一门实践课的人数多于正常教学班,硬件设备就不够用,不少正常教学班就会闲置有限的教学资源。实行学分制,教室和教师都要比学年制有一定的余量,这无疑要求增加教学投入。
3.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职业岗位输送合格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 要求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必须够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特征必须紧扣职业岗位的需求,这样才不失高职教育的本色。而自由选课、灵活发展、多角度延伸是学分制的灵魂,高职教育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运作。现行教学计划缺乏弹性,教学计划必修课比例太大。开设的选修课种类、门数过少,学生的选课空间较小。
4.教材改革步履维艰。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据,必修课程的调整,选修课程的增设,必然都涉及到教材。但由于师资力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在教材编写、出版、审定、使用等方面都还有不少障碍。致使课程改革只能是修修补补,无法在课程模式调整、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结构重组方面达到最优化。
三、完善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学分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三个面向”,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是对传统的学年制的根本性革命。学分制这种自由、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以实施和发展,主要原因是它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各类教育立交桥的形成,适应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大胆探索,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渐建立适合高职发展的学分制模式。
2.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实现区域内或同类院校中教育资源共享。
学分制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教育资源匮乏。实现区域内或同类院校中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是指在学分制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社会和学校两方面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3.建立齐全的课程体系和自由的选课制度。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建立齐全的课程体系和自由的选课制度。首先,搞好人才市场调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市场需求。其次,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模块课程组合。注意各门课程的衔接,使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第三,提高选修课的可选度。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不断增加课程门类,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学分制,必然要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这样,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多个专长,能够开出不同的选修课。教师既要教书,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武装自己,不断更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开课能力,才会受到学生欢迎。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创造适合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制度、氛围,尊重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不断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改善现有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高等职教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邢晖.“弹性学制”与“学分制”请走好[N].中国教育报,2000,6—19:(3).
[2] 丁东澜.试论学分制功能的现实意义[J].高等教育,2001,(12):59-62.
[3] 张晓勤.关于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几点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2003,(10).
[4] 束剑华.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 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
[5] 于文梅,王丹.完善高校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杜会科学版).2005,(3) :88-99.
[6] 张金艳.实行学分制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2):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