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深化,艺术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美术活动也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的江洲瑶族文化源远流长,不乏丰富的瑶家民间美术资源,在我国的民间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如刺绣、剪纸、编织、服饰、印染等,尤其是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彩。江洲瑶族服饰是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可以发挥其想象力,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了小学生对江洲瑶族文化的了解,也激发小学生绘画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绘画活动;绘画教育;兴趣提升;实施途径
一、如何提升小学生绘画活动的兴趣
(一)创设环境教学,渗透江洲瑶族文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充分的利用地区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积极利用瑶族文化开发儿童美术课程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家里去寻“宝”,走向家里去寻根,走近生活体验,去接触认识瑶族文化,如江洲的蓝靛瑶服饰,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有形象的瑶绣来衬托,瑶族乡的文化,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把寻来的“宝物”汇聚在课堂。还可以通过长辈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历史,给学生上一堂声临其境的民间美术课欣赏课。
(二)教师适时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绘画水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时曾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的确,每个学生美术作品都有独到之处,作为教师时常关注学生的每点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只有抓住了“闪光点”。才能有效地进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个性审美发展,作为兼职的美术教师来说。我从美学的角度发现考察不外乎造型、色彩这方面,体现的是视觉效果。但是作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多的关注的是情感。每张作品都是他们最单纯的思想体现,尤其在我们乡下的孩子,他们从小没有受艺术的熏陶,美术老师又缺乏,美術课程都是自由活动的,他们画画在比例、色彩等方面是薄弱的。我曾经带我表妹去美术培训班在《美术的世界》时,教师在评价时问学生:这位学生画得像不像。这时学员都是不敢抬头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更人费解的是教师的示范、小动物的形象刻板,慨念化,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没生机,童真少了。不管学生画得好与坏,教师都要重视,学会赏识学生进步的小地方,教师适时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关注,是一种鼓励,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绘画学习的兴趣,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三)父母在生活中的美术教育渗透
亲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体现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孩提时代,小学生有好奇好动好问好模仿的性格特点,父母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亲子教育对小学生美术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去了解瑶族头上为什么绣“三角帽”,瑶族服饰上为什么都绣有三到九个“米”字形的图形等等,让学生在探寻答案的同时,加深和家长的沟通,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从行动中逐步形成感恩的能力与习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学生绘画活动教育中,都要学会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孩子的美术教育。父母要多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增加他们的美学体验,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能够展现他们自己意识的作品,这样学生在亲情影响下就会慢慢地学会发现美,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意识去表现美。父母在生活中的绘画教育渗透,对提升学生绘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四)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绘画的环境
学生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刺激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加深体验,扩展经验,并在活动中寻找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去感知材料,然后再进行绘画活动。凤山有“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在江洲这神奇的地方,青山绿水,有寿源凤山、画在田园,尤其江洲的仙人桥像一座孔桥,鸳鸯洞乳石峥嵘,石笋高达,鸳鸯湖水清澈如镜,水中的鱼清晰可见。小学生的天性是玩,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山、感受水、感受大自然的美,他们头脑中的知觉材料也会更丰富,会更好的进行绘画活动。组织学生去田园“写生”,营造愉快轻松的交往环境,亲自体验和感知美,促进自主学习,期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既开阔了视野,又促进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学生绘画学习的兴趣,不仅需要教师,家长的帮助,还需要结合各方面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美术创新。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思维发展,而且学生的绘画与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美术给学生美的感受,陶冶情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美术绘画教育,它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借画画来表现、舒展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
作者简介:黄丽芳,凤山县江洲瑶族乡维新教学点。
关键词:小学绘画活动;绘画教育;兴趣提升;实施途径
一、如何提升小学生绘画活动的兴趣
(一)创设环境教学,渗透江洲瑶族文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充分的利用地区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积极利用瑶族文化开发儿童美术课程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家里去寻“宝”,走向家里去寻根,走近生活体验,去接触认识瑶族文化,如江洲的蓝靛瑶服饰,有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有形象的瑶绣来衬托,瑶族乡的文化,就是活生生的教材,把寻来的“宝物”汇聚在课堂。还可以通过长辈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历史,给学生上一堂声临其境的民间美术课欣赏课。
(二)教师适时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绘画水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论述美术作业时曾指出:“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的确,每个学生美术作品都有独到之处,作为教师时常关注学生的每点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只有抓住了“闪光点”。才能有效地进行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个性审美发展,作为兼职的美术教师来说。我从美学的角度发现考察不外乎造型、色彩这方面,体现的是视觉效果。但是作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多的关注的是情感。每张作品都是他们最单纯的思想体现,尤其在我们乡下的孩子,他们从小没有受艺术的熏陶,美术老师又缺乏,美術课程都是自由活动的,他们画画在比例、色彩等方面是薄弱的。我曾经带我表妹去美术培训班在《美术的世界》时,教师在评价时问学生:这位学生画得像不像。这时学员都是不敢抬头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更人费解的是教师的示范、小动物的形象刻板,慨念化,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能没生机,童真少了。不管学生画得好与坏,教师都要重视,学会赏识学生进步的小地方,教师适时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关注,是一种鼓励,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绘画学习的兴趣,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三)父母在生活中的美术教育渗透
亲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体现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孩提时代,小学生有好奇好动好问好模仿的性格特点,父母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亲子教育对小学生美术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去了解瑶族头上为什么绣“三角帽”,瑶族服饰上为什么都绣有三到九个“米”字形的图形等等,让学生在探寻答案的同时,加深和家长的沟通,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从行动中逐步形成感恩的能力与习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学生绘画活动教育中,都要学会在生活中慢慢渗透孩子的美术教育。父母要多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增加他们的美学体验,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能够展现他们自己意识的作品,这样学生在亲情影响下就会慢慢地学会发现美,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意识去表现美。父母在生活中的绘画教育渗透,对提升学生绘画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四)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绘画的环境
学生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刺激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因此,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加深体验,扩展经验,并在活动中寻找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去感知材料,然后再进行绘画活动。凤山有“凤山山出凤凤非凡鸟。”在江洲这神奇的地方,青山绿水,有寿源凤山、画在田园,尤其江洲的仙人桥像一座孔桥,鸳鸯洞乳石峥嵘,石笋高达,鸳鸯湖水清澈如镜,水中的鱼清晰可见。小学生的天性是玩,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山、感受水、感受大自然的美,他们头脑中的知觉材料也会更丰富,会更好的进行绘画活动。组织学生去田园“写生”,营造愉快轻松的交往环境,亲自体验和感知美,促进自主学习,期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既开阔了视野,又促进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学生绘画学习的兴趣,不仅需要教师,家长的帮助,还需要结合各方面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美术创新。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思维发展,而且学生的绘画与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美术给学生美的感受,陶冶情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美术绘画教育,它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借画画来表现、舒展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
作者简介:黄丽芳,凤山县江洲瑶族乡维新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