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化工原理少学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在较短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
“化工原理”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际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必须课之一。从化工原理课程开始,学生的学习转向工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真实的、复杂的生产过程,思维方法也与以前所学的基础课有所不同,以工程处理方法为主,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毕业生将来在工作过程中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课程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是很有必要进行探讨的。
一、教师应是工程意识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是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观念,所以高校教师应走出校门到实际生产中去,了解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边教边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其背景以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教师不应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具有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做知识的创造生产者和实践的反思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选用适合《化工原理》少学时的教材
目前各种版本的《化工原理》教材很多,如何在众多的教材中选择适合的教材也是值得探讨的。化工原理包含多种单元操作,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单元操作也在不断的涌现。但是,不同单元操作有不同的工艺目的,基于不同的原理,因历史的原因而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教学表达方式。因此选择教材应主要考虑以化工单元操作为背景,以应用实例为先导,以传递原理为基础,面向应用这些因素。
三、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组织教学内容
“化工原理”是阐述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及典型设备的一门课程。在教材中每种单元操作均单独成为一章。各个单元操作都有它的目的、原理、实施方法和教学表达式等诸方面的内容,传递原理又使各个单元操作的内容能相互借鉴,触类旁通。在各单元操作的讲授过程中,能结合实际组织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并没有实践经验,如果能带着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学习,对掌握课程内容很有帮助。在每个单元的讲授中,体现以应用实例为先导,以传递原理为基础,面向生产、生活应用的体系。例如,通过炼油的实际生产过程,讲述如何利用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实现一种蒸馏的分离方法。同时使学生对蒸馏的目的、基本原理、工业的实施方法、塔板数的计算以及能耗情况等诸多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选用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中较为简单的重力沉降理论与设备和离心沉降理论与设备的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后大作业,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课堂讲座,老师与学生相互补充,既减少了学时数,但学习效果良好。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量纲分析”推导,则采用取消推导过程,直接写出推导公式的结果,但要说明公式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该公式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应用都结合例题讲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四、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对于化工原理少学时的教学更应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量,也可使授课过程更为生动。由于学生不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对单元操作缺乏直观的认识,使得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比较难以接受。为了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更好的、更直观的学到相应的信息,我们利用购买的化工原理素材库,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知识点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让他们较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对于重要的和理论性较强的公式及习题,则采用板书进行推导和讲解。通过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五、适当增加反映现代化工发展新技术的内容
随着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一些繁杂的计算都已采用计算机进行,过去一些单元操作中所使用的作图法已不再适应现今定量计算的需要。在课程的讲授中应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在一些章节中加上与课程相关的新技术介绍,如在“萃取”一章中,增加一些萃取应用的新技术介绍。使学生了解更多单元操作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对于某些章节中涉及的前沿理论和目前发展状况,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较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便于学生日后的工业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的自学。
总之,我们认为在少学时的化工原理教学中,应从教师能力与素质、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等方面共同考虑,从而做到用较少的学时让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有相对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刘祥丽,曾湘辉,王慧娟.《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九江学院学报,2008,146(3):121-123.
[2]李凤华,王凤娟.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中国素质教育研究[J].2007,(5):113.
[3]蒋赣.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东化工,2008,35(182):153-155.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
“化工原理”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际教学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必须课之一。从化工原理课程开始,学生的学习转向工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真实的、复杂的生产过程,思维方法也与以前所学的基础课有所不同,以工程处理方法为主,如何在较少的学时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对毕业生将来在工作过程中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课程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是很有必要进行探讨的。
一、教师应是工程意识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是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观念,所以高校教师应走出校门到实际生产中去,了解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边教边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其背景以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教师不应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具有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做知识的创造生产者和实践的反思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二、选用适合《化工原理》少学时的教材
目前各种版本的《化工原理》教材很多,如何在众多的教材中选择适合的教材也是值得探讨的。化工原理包含多种单元操作,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单元操作也在不断的涌现。但是,不同单元操作有不同的工艺目的,基于不同的原理,因历史的原因而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教学表达方式。因此选择教材应主要考虑以化工单元操作为背景,以应用实例为先导,以传递原理为基础,面向应用这些因素。
三、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组织教学内容
“化工原理”是阐述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及典型设备的一门课程。在教材中每种单元操作均单独成为一章。各个单元操作都有它的目的、原理、实施方法和教学表达式等诸方面的内容,传递原理又使各个单元操作的内容能相互借鉴,触类旁通。在各单元操作的讲授过程中,能结合实际组织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并没有实践经验,如果能带着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学习,对掌握课程内容很有帮助。在每个单元的讲授中,体现以应用实例为先导,以传递原理为基础,面向生产、生活应用的体系。例如,通过炼油的实际生产过程,讲述如何利用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实现一种蒸馏的分离方法。同时使学生对蒸馏的目的、基本原理、工业的实施方法、塔板数的计算以及能耗情况等诸多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选用第三章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中较为简单的重力沉降理论与设备和离心沉降理论与设备的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后大作业,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课堂讲座,老师与学生相互补充,既减少了学时数,但学习效果良好。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如“量纲分析”推导,则采用取消推导过程,直接写出推导公式的结果,但要说明公式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该公式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应用都结合例题讲解,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四、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对于化工原理少学时的教学更应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量,也可使授课过程更为生动。由于学生不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对单元操作缺乏直观的认识,使得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比较难以接受。为了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更好的、更直观的学到相应的信息,我们利用购买的化工原理素材库,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知识点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让他们较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对于重要的和理论性较强的公式及习题,则采用板书进行推导和讲解。通过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五、适当增加反映现代化工发展新技术的内容
随着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一些繁杂的计算都已采用计算机进行,过去一些单元操作中所使用的作图法已不再适应现今定量计算的需要。在课程的讲授中应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在一些章节中加上与课程相关的新技术介绍,如在“萃取”一章中,增加一些萃取应用的新技术介绍。使学生了解更多单元操作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对于某些章节中涉及的前沿理论和目前发展状况,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了解较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便于学生日后的工业实际应用和进一步的自学。
总之,我们认为在少学时的化工原理教学中,应从教师能力与素质、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等方面共同考虑,从而做到用较少的学时让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有相对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刘祥丽,曾湘辉,王慧娟.《化工原理》教学方法探讨.九江学院学报,2008,146(3):121-123.
[2]李凤华,王凤娟.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中国素质教育研究[J].2007,(5):113.
[3]蒋赣.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东化工,2008,35(18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