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原野里浩浩荡荡奔过来的公路,毫不客气地把小山村一劈为二,路左边是坐拥良田的担丘岸上垸,路右侧是斜依仙人坝水库的刘圈垸。大年初十,年味仍浓,陪同久居上海的叔叔回垸拜访亲朋旧友,叔叔将车开得很慢,仔细地察看路面后欣慰地说:“看这路,呵呵,这么多年了,还完好如初!”村际公路由叔叔承修,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一脚踏進生养我们的担丘岸上垸,就有在村头闲聊的乡亲们围了上来,满满的热情和爽朗,瞬间驱散了料峭春寒。当听到有老人轻唤叔叔“伢”时,已身为祖父的叔叔也热泪盈眶——流浪半生归来,无论是衣锦还乡,还是落魄寒凉,我们都是家乡父老眼里的小伢郎!久未回乡的叔叔,笑容满面地弯腰给乡亲们敬烟拜年,慰藉游子乡愁的永远是亲切熟悉的乡音啊。每次回家看娘,常常来去匆忙,总是上了垸边的公路就挥别了家乡,今天跟在叔叔身后走进刘圈垸,才想起已有30年没来过公路右边的刘圈垸了,虽然两垸仅一路相隔。我突然想起了垸后的古井,那个承载了我许多儿时记忆的古井,一别30年后的古井,还在吗?
井水清啊,井水甜。我离开人群,独自走向古井,儿时的记忆汹涌而来——青石板铺成的井面,清澈的井水从小方桌子桌面般大小的井口里打量着人间,也打量着30年前常来汲水的小小少年。儿时每到酷夏,祖母总是要我拎着她那个宜兴产的宝贝紫砂壶,跨过公路,穿过整个刘圈垸,到垸里最后头的古井边,把水壶灌满井水拎回家。每每来汲一次水,毒辣的太阳会晒得我满脸通红,途中滚烫的石子把我赤裸的双足烙得生痛,满满一大壶的水,农田里回家的祖父几口气就能喝干,我得保持壶里总有满壶或半壶水,才能不挨祖母的骂。幼小的我,恨死了每日数次的拎水任務,我不明白祖父为啥那么喜欢喝刘圈垸的井水,而我们担丘岸上垸的水井就在我们家旁边,数十步就可走到。有次见祖母不在家,我很聪明地悄悄从家里的水缸里把紫砂壶灌满后,就和小伙伴们玩耍去了。中午回家的祖父照例提起茶壶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才喝几口就停下,疑问祖母,今天没去古井拎水?在祖母的审问下,我当然是嘴硬,祖父看我死不认账的倔强样子,倒乐呵呵地摸着我的头笑起来:“伢啊,咱垸的新井伴着池塘边,井水有泥味;刘圈垸的古井是山泉水,清凉、甘甜……”都记不起来,那次有没有挨祖母的打,只记得从那次起,每年夏天都老老实实地一日数次拎着祖母的紫砂壶来提水,直到我12岁那年离开故里远赴异乡。
井水亲啊,井水甜。叔叔刚在路上告诉我说,他上海的家里珍藏了一本家谱,详尽明确地记载了我辈是苏东坡先生的第29代子孙,苏氏七世祖之墓就在垸前的山坡上,和古井遥遥相望,每年清明来祭祀七世祖的苏氏后人络绎不绝。当我一步一步走近古井时,忍不住热泪汪汪,古井,古井,穿过30年的岁月沧桑,竹林掩映着的古井仍然是30年前的模样,仍然在等着我归来看望。干干净净的井台、水沟边残留的泡沫和片片翠绿的菜叶,证实着井水仍在哺育着村民,虽然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而古井,仍未荒废。一枚枯黄的竹叶在井水里飘浮,我强忍着伤腿疼痛,双膝跪地伸手掬水而饮,井水依然湿润而甘甜,还是30年前的味道,无论我流浪到海角天边,仿佛一直都是这井水滋养着的稚子少年。井边几米高的竹林坡地后,是循山弯来的公路,近期已被扩宽数倍成了红色旅游公路,公路绕井而过再下行几百米,就是市政府引资十个亿正在兴建的国家4A级仙人湖风景区。叔叔此行,意在垸里置一处房产,等到老得哪儿都去不了,就归来故园颐养天年。
山色秀美,湖水澄清,山水相依,景色怡人,待到油菜花开黄成海,那将是多么绝妙的乡村胜景。30年前,我迫不及待地逃离了贫瘠的故乡,辗转半生归来,发觉只有故乡,也唯有故乡,才能让尘心安宁,让灵魂沉静。一潭古井暖乡愁,无论飞得多高,无论走得多远,浓浓的乡愁早已融入游子的血脉,故乡永远是游子的根啊,故乡永远系着游子的魂。
责任编辑:肖华
一脚踏進生养我们的担丘岸上垸,就有在村头闲聊的乡亲们围了上来,满满的热情和爽朗,瞬间驱散了料峭春寒。当听到有老人轻唤叔叔“伢”时,已身为祖父的叔叔也热泪盈眶——流浪半生归来,无论是衣锦还乡,还是落魄寒凉,我们都是家乡父老眼里的小伢郎!久未回乡的叔叔,笑容满面地弯腰给乡亲们敬烟拜年,慰藉游子乡愁的永远是亲切熟悉的乡音啊。每次回家看娘,常常来去匆忙,总是上了垸边的公路就挥别了家乡,今天跟在叔叔身后走进刘圈垸,才想起已有30年没来过公路右边的刘圈垸了,虽然两垸仅一路相隔。我突然想起了垸后的古井,那个承载了我许多儿时记忆的古井,一别30年后的古井,还在吗?
井水清啊,井水甜。我离开人群,独自走向古井,儿时的记忆汹涌而来——青石板铺成的井面,清澈的井水从小方桌子桌面般大小的井口里打量着人间,也打量着30年前常来汲水的小小少年。儿时每到酷夏,祖母总是要我拎着她那个宜兴产的宝贝紫砂壶,跨过公路,穿过整个刘圈垸,到垸里最后头的古井边,把水壶灌满井水拎回家。每每来汲一次水,毒辣的太阳会晒得我满脸通红,途中滚烫的石子把我赤裸的双足烙得生痛,满满一大壶的水,农田里回家的祖父几口气就能喝干,我得保持壶里总有满壶或半壶水,才能不挨祖母的骂。幼小的我,恨死了每日数次的拎水任務,我不明白祖父为啥那么喜欢喝刘圈垸的井水,而我们担丘岸上垸的水井就在我们家旁边,数十步就可走到。有次见祖母不在家,我很聪明地悄悄从家里的水缸里把紫砂壶灌满后,就和小伙伴们玩耍去了。中午回家的祖父照例提起茶壶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才喝几口就停下,疑问祖母,今天没去古井拎水?在祖母的审问下,我当然是嘴硬,祖父看我死不认账的倔强样子,倒乐呵呵地摸着我的头笑起来:“伢啊,咱垸的新井伴着池塘边,井水有泥味;刘圈垸的古井是山泉水,清凉、甘甜……”都记不起来,那次有没有挨祖母的打,只记得从那次起,每年夏天都老老实实地一日数次拎着祖母的紫砂壶来提水,直到我12岁那年离开故里远赴异乡。
井水亲啊,井水甜。叔叔刚在路上告诉我说,他上海的家里珍藏了一本家谱,详尽明确地记载了我辈是苏东坡先生的第29代子孙,苏氏七世祖之墓就在垸前的山坡上,和古井遥遥相望,每年清明来祭祀七世祖的苏氏后人络绎不绝。当我一步一步走近古井时,忍不住热泪汪汪,古井,古井,穿过30年的岁月沧桑,竹林掩映着的古井仍然是30年前的模样,仍然在等着我归来看望。干干净净的井台、水沟边残留的泡沫和片片翠绿的菜叶,证实着井水仍在哺育着村民,虽然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而古井,仍未荒废。一枚枯黄的竹叶在井水里飘浮,我强忍着伤腿疼痛,双膝跪地伸手掬水而饮,井水依然湿润而甘甜,还是30年前的味道,无论我流浪到海角天边,仿佛一直都是这井水滋养着的稚子少年。井边几米高的竹林坡地后,是循山弯来的公路,近期已被扩宽数倍成了红色旅游公路,公路绕井而过再下行几百米,就是市政府引资十个亿正在兴建的国家4A级仙人湖风景区。叔叔此行,意在垸里置一处房产,等到老得哪儿都去不了,就归来故园颐养天年。
山色秀美,湖水澄清,山水相依,景色怡人,待到油菜花开黄成海,那将是多么绝妙的乡村胜景。30年前,我迫不及待地逃离了贫瘠的故乡,辗转半生归来,发觉只有故乡,也唯有故乡,才能让尘心安宁,让灵魂沉静。一潭古井暖乡愁,无论飞得多高,无论走得多远,浓浓的乡愁早已融入游子的血脉,故乡永远是游子的根啊,故乡永远系着游子的魂。
责任编辑: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