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临床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h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 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手动触发组(n=35)患者通过实时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图至峰值稳定后手动即刻启动扫描。分析两组的延迟扫描时间,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包括显示动脉的最远分支级别、动脉边缘光滑度、静脉干扰情况、动脉节段的CT值。结果:两种触发方式的启动扫描延迟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2),自动触发组早于手动触发组;两种触发扫描方式对腹主‐髂动脉及股动脉‐腘动脉区域血管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触发组患者小腿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04、0.003);同样,手动触发组患者的足部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 P值分别为0.003、0.003);两组的图像在整个下肢静脉干扰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层面的CT 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足背动脉层面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手动触发组在4个层面的CT值均高于自动触发组。结论: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延迟扫描时间,能获得更高质量的下肢动脉图像。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新生儿Rh溶血病(Rh-HDN)的诊疗经验。方法选择2009—2010年本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Rh-HDN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住院期间接受光疗、白蛋白静脉点滴及静脉注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I模拟肽(L-4F)改善糖尿病心脏和冠状动脉功能失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L-4F对照组(10只);将20只db/db小
目的 探讨非病毒载体电穿孔(electroporation,EP)对大鼠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基因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8周龄健康级雄性SD大鼠,通过切断右膝前交叉韧带及切除内侧半月板前脚的方法
目的:探讨冬连胶囊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TGF-β1/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鼠腹
基于丰县1984-2009年气温、日照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越冬期不同时段的气象因子对梨树始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后期因子影响大,前期相对较小;②温度、日照因子影响大,降水因子影
为了探索短电脉冲产生高功率微波技术,采用理论和粒子模拟方法分析了短电脉冲(脉宽不大于30 ns)驱动S波段相对论扩展互作用腔振荡器(REICO)产生高功率宽谱的技术可行性,开展
利用片状Nd∶YVO4晶体为增益介质,研究了部分端面泵浦板条带内泵浦皮秒放大激光系统.发展了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大器的模式匹配方式,充分结合了带内泵浦和部分端面泵浦板条放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海拔高度1 550 m、1 600 m、1 650 m、1 700 m的制种玉米基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对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和东方红1号玉米产量间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经皮、经肝Ⅴ段胆囊穿刺外引流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53例特殊人群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其中应用经皮、经肝Ⅴ段胆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eukary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