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莱坞(Hollywood)除了是美国城市洛杉矶的一个地名之外,往往还指代的是美国顶级的电影工业,除了拥有像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影片公司、WB(华纳兄弟)、派拉蒙等等这些电影巨头外,还是全球时尚、科技、思想交融和传播的发源地。下面我就好莱坞电影所传播的思想对我国青少年意识形态的领域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意识形态;青少年;电影;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二、美国电影发展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自1897年开始,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该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并与电影胶片专营者之一的伊斯曼柯达公司达成协议:只有专利公司成员组织方能购买伊斯曼胶片。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也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市场。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电影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三、美国电影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
1.凸显科技主义
美国现有的高新技术成为美国电影科技元素得以迅速扩张的有力保障,美国电影更是借助当代传播媒体向世界范围大肆输出自己的电影文化,除了突出电影的豪华性、奇观化、梦幻性的特点外,美国电影还以各种“前沿造型”和“尖端意识”打造影片所要宣扬的独特内涵。潜移默化的给我国正处于萌芽知悉状态的青少年树立一种美国就是人类科技的“领军者”和“缔造者”的形象,其他一切国家都不能与之抗衡的极端观念。
2.凸显民主、自由、平等主义
自由与希望是美国人所主导价值观的完美体现。美国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美国总统”这个角色,他们可以随意走到群众中间发表演讲,探讨交流,甚至排队进餐,而在关键时刻又能当机立断,大义凌然,力挽狂澜。这种特意的形象塑造,既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又从侧面烘托了一种充斥美国上下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息,而美国总统自然成为自由与希望的“图腾”而人们常驻心间。细润无声的给我国正处在刚刚接触社会的青少年在政治观和体制观上,传达或者输送一种不真实且不全面的社会意识。
四、对策分析
1.社会责任
除了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形式、及队伍素养和管理机制方面创新外,还需要把握好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艺术感染力是制约思政工作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能够有效的、全面的、正确的营造意识形态氛围,从而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发受众群体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一种比较容易接受且喜闻乐见的方式——国产电影,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传播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学校义务
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那些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回去占领。学校作为系统教育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场所,其所承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重任不言而喻。如何能够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深刻挖掘、分析那些与青少年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难点、热点问题——美国电影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探讨影片中的科技、剧情及所含思想,客观的给青少年展现一个相对真实的美国,而不是索然无味的照本宣科。
3.家庭影响
家庭作为青少年最早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父母给孩子所起到的影响力量是无穷的。家庭通过一种倾听、引导的方式指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和建设性的看待媒体资源——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充分认识电影的局限性和“表现丰富,实则简单”的内容都是熟知不变的影视套路。让其知悉电影除了是一种商业为主的有效传媒载体外,还是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提高青少年学会独立的对信息进行甄别和评价的能力。
五、结语
好莱坞通过其电影产业,不但成功地将商业文明的观念灌输到整个美国社会,而且还通过美国电影,使全世界的千家万户都在无时无刻地接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和熏陶,其整体意识形态的呈现和作者意识形态的悖反都足以令人深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主流的美国电影仍将执着于通过“美式逻辑”和“尖端技术”来描摹美国人心目中的国家形象和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新.“好莱坞科幻电影意识形态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刘昕(1989~),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耿怡雪(1990~),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意识形态;青少年;电影;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二、美国电影发展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自1897年开始,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该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并与电影胶片专营者之一的伊斯曼柯达公司达成协议:只有专利公司成员组织方能购买伊斯曼胶片。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也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市场。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电影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三、美国电影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我国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
1.凸显科技主义
美国现有的高新技术成为美国电影科技元素得以迅速扩张的有力保障,美国电影更是借助当代传播媒体向世界范围大肆输出自己的电影文化,除了突出电影的豪华性、奇观化、梦幻性的特点外,美国电影还以各种“前沿造型”和“尖端意识”打造影片所要宣扬的独特内涵。潜移默化的给我国正处于萌芽知悉状态的青少年树立一种美国就是人类科技的“领军者”和“缔造者”的形象,其他一切国家都不能与之抗衡的极端观念。
2.凸显民主、自由、平等主义
自由与希望是美国人所主导价值观的完美体现。美国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美国总统”这个角色,他们可以随意走到群众中间发表演讲,探讨交流,甚至排队进餐,而在关键时刻又能当机立断,大义凌然,力挽狂澜。这种特意的形象塑造,既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又从侧面烘托了一种充斥美国上下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息,而美国总统自然成为自由与希望的“图腾”而人们常驻心间。细润无声的给我国正处在刚刚接触社会的青少年在政治观和体制观上,传达或者输送一种不真实且不全面的社会意识。
四、对策分析
1.社会责任
除了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形式、及队伍素养和管理机制方面创新外,还需要把握好教育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艺术感染力是制约思政工作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能够有效的、全面的、正确的营造意识形态氛围,从而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发受众群体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一种比较容易接受且喜闻乐见的方式——国产电影,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传播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学校义务
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那些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回去占领。学校作为系统教育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场所,其所承担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重任不言而喻。如何能够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深刻挖掘、分析那些与青少年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难点、热点问题——美国电影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探讨影片中的科技、剧情及所含思想,客观的给青少年展现一个相对真实的美国,而不是索然无味的照本宣科。
3.家庭影响
家庭作为青少年最早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父母给孩子所起到的影响力量是无穷的。家庭通过一种倾听、引导的方式指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和建设性的看待媒体资源——电影所传递的“思想”。充分认识电影的局限性和“表现丰富,实则简单”的内容都是熟知不变的影视套路。让其知悉电影除了是一种商业为主的有效传媒载体外,还是进行意识形态“侵略”的有效途径之一,从而提高青少年学会独立的对信息进行甄别和评价的能力。
五、结语
好莱坞通过其电影产业,不但成功地将商业文明的观念灌输到整个美国社会,而且还通过美国电影,使全世界的千家万户都在无时无刻地接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和熏陶,其整体意识形态的呈现和作者意识形态的悖反都足以令人深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主流的美国电影仍将执着于通过“美式逻辑”和“尖端技术”来描摹美国人心目中的国家形象和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新.“好莱坞科幻电影意识形态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刘昕(1989~),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耿怡雪(1990~),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