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末,中国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区和客户限制,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银行业不仅本土存在竞争,而且要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竞争。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占据优势,将是中国银行业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把关注点放在本土盈利能力最强的招商银行上,努力通过其经营的成功经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招商银行;金融创新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可以不受区域和业务种类的限制在华开展金融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金融“巨鳄”的竞争将渐次展开。
本文通过介绍招商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历程、战略、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国有银行如何应对外资挑战提供借鉴和参考。
招商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的特殊政策辅助,作为中国首家全额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非政府的出身就决定了它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的本质使得招行在面对国有银行的垄断和自身巨大生存压力时,能够自发的焕发出强大的创新基因和动力来适应市场,确保自身的存活和快速发展。这是招商银行创新的市场性基因的要义所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结构”。本文从微观金融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界定金融创新定义如下: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重新整合他们的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一、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历程
1989年在中国首先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外汇业务成为发展初期的重要支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招行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大力发展储蓄业务,凭借一卡通逐步形成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把握了市场先机;1999年,成为中国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的银行,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代表进入21世纪,招行制定和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和发展国际化,同时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2002年12月发行国内第一张双币信用卡,其后招行信用联合国航、携程、MSN、三星、百事、等众多大公司一起打造中国信用卡领先品牌。2005年,成功开发了“外币现金池产品”。该产品是面向集团型企业外币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是目前国内最有效率、技术水平最高的现金管理方式之一。2006年,率先提出“十变”的战略导向,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加速形成;H股上市后,又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动员全行力量,编制新的中期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3月24日,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VISA国际组织联合推出了VISA奥运信用卡,伴随着VISA奥运信用卡的诞生,以“2008和世界一家”为主题,引入了“和”的理念。
二、招商银行金融创新的三步战略
不难看出,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主要是产品服务上的创新,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面对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银行单纯业务种类的创新行为很容易被仿效。
进入21世纪以后,招行在产品服务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管理战略创新,这是产品服务创新有更大突破的前提与保障。尤其2004年以来,加快推进管理国际化进程,管理理念不断走向系统和成熟,为全行的持续健康的金融创新指明了方向;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稽核体制、零售银行体制、风控体制改革相继启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内部分配等机制创新,促进了全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与技术逐步改善,引进开发了SAP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用风险评级系统、资产负债管理与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资金交易与风险管理系统等等。一系列迈向国际化管理方面的创新,推进着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了产品的创新能在一个更高的技术层面上推行,短期内不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也带来招行业绩在短短几年大幅提升。
从表1可以比较出,招商银行近6年来的由于管理战略带动的规模扩张效果很显著,总资产规模、股东权益、存款总额、贷款总款、营业收入、净利润等2006年末的数据是2000年末的数倍,不良贷款率也有很明显的下降。
近期招行正在尝试理念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前面两个层次创新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关键推动力。任何一家具有持续成长力的银行,如果能让它的经营理念被消费者接纳,就保证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客户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招行的金融文化创新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三、招商银行金融创新的“三性”特点
(一)成长性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一家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展创新,需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思维,能认清银行业的本质,能够比竞争对手早一步看到客户需求的空白地带,进入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良好成长性的领域,也能够直接面对创新过程可能的风险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规避手段。
招商银行顺应国外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在我国银行业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创新、大胆实践,起到了显著成效,充分显示出了招商银行金融创新成长的特点。
在国内传统思维和经验不足的双重冲击下,6年前招行开始发展信用卡业务,并始终抱定坚持自主品牌的信念,拒绝了花旗银行合作搞联名卡的要求,历时13个月推出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全球通用的一卡双币信用卡,目前累计发卡量突破800万张,到去年为止招行信用卡业务已经占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30%份额,不良率保持在1%以下,并开始盈利,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又如,招行近年来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目前非利差收入所占比例已接近10%,在国内同业中同样居于领先地位。
(二)市场性是创新的基因和动力
只有置身激烈竞争且没有外在力量给予强有力扶持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最初的招行虽然由招商局独家创办,但在成立之初,股东就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立一家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而不是办成招商局的企业银行。因此,招行借鉴国外和香港银行业的通行做法,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当时在国内这是不多见的。
服务意识来源于市场性,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想要生存,只能靠比别人更好的服务,更贴近人性的产品,因此“创新的基因,从招行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埋在体内了”。市场基因还有利于银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信贷风险。
近年来在银广夏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招商银行几乎都能全身而退,根源就在于全行上下的危机意识,一旦出现不良资产,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剥离的待遇,每一分不良资产都要靠真金白银去冲抵,这样既影响了股东权益,也波及到了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切肤之痛中风险意识产生了,并在每个员工头脑中根深蒂固。截至去年底,招行不良贷款率为2.12%,是国内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银行之一。
市场性赋予招商银行强烈的服务创新意识和强烈的产品创新意识。服务方面,坚持“因您而变”的服务宗旨,视服务为生命,在国内同行中最先实行面对面服务、站立服务等亲情服务。产品方面,坚持“因势而变”,先后推出一卡通、一网通、各种理财计划等知名品牌,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努力赢得市场份额。
(三)稳定性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
商业银行的业态有其特殊性,由于经营货币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客户不仅仅关心今年或者明年一家银行的盈利情况,他们更关注于银行经营稳定性,收益波动性,发展持续性。如果一家银行的安全性差,必然有大量客户流失,那么金融创新所需要的平台,动力都不复存在,甚至连银行自身能否存活都存在很大隐患。
招行在这一点上较于四大国有银行有先天的劣势。但是经过20年市场风雨的洗礼和沉淀,招行已经建立起一套稳定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招行在加强内部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对外输出自身文化内涵,秉承“成长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理念,尽心尽力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褒扬与肯定。先后获得“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和“爱心捐助奖”、“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2007年设立“金葵花儿童成长基金”,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世界著名青年钢琴家朗朗出任该基金的亲善大使。招行的这些行为在回报社会、增强客户的认同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另外,招商银行有一个长期稳定的、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十几年的银行从业经验,具有很强的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心和业务能力,在幕后保障银行创新政策的稳定实施。优良的文化和坚实的团队,是招行能够稳定实施金融创新的坚强支点。
四、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招商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据,招商银行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一)提高层次
招商银行的产品创新主要表现为外延式的数量扩张而非内涵式的质量提升,根据国外已有的产品进行的创新多,突出招行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创新少,业内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招行应在期权、期货等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上寻找突破,以拓展招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平衡产品结构
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应注意资产类产品的创新,并且在此类产品创新中,要向着保证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方向努力,以防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失衡破坏了银行金融产品应该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三)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并且还产生了新的风险,如表外风险、投机风险等。因此招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正确利用好金融创新来规避金融风险,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延红梅.强化金融创新 加快银行发展——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中国金融,2007(1).
2、李慧.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3、范亮.招行的成功并不复杂——对话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人力资本,2007(5).
4、唐芸.招商银行:零售长征路尤以“和”为贵[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6).
5、王婷.招商银行:20年探索成就20年辉煌[J].招商周刊,2007(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招商银行;金融创新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可以不受区域和业务种类的限制在华开展金融业务。这意味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金融“巨鳄”的竞争将渐次展开。
本文通过介绍招商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历程、战略、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国有银行如何应对外资挑战提供借鉴和参考。
招商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的特殊政策辅助,作为中国首家全额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非政府的出身就决定了它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的本质使得招行在面对国有银行的垄断和自身巨大生存压力时,能够自发的焕发出强大的创新基因和动力来适应市场,确保自身的存活和快速发展。这是招商银行创新的市场性基因的要义所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结构”。本文从微观金融主体——商业银行的角度界定金融创新定义如下: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重新整合他们的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一、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历程
1989年在中国首先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外汇业务成为发展初期的重要支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招行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大力发展储蓄业务,凭借一卡通逐步形成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比较优势,把握了市场先机;1999年,成为中国首家全面启动了网上银行一网通的银行,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和网上银行的代表进入21世纪,招行制定和实施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和发展国际化,同时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2002年12月发行国内第一张双币信用卡,其后招行信用联合国航、携程、MSN、三星、百事、等众多大公司一起打造中国信用卡领先品牌。2005年,成功开发了“外币现金池产品”。该产品是面向集团型企业外币资金集中管理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是目前国内最有效率、技术水平最高的现金管理方式之一。2006年,率先提出“十变”的战略导向,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加速形成;H股上市后,又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动员全行力量,编制新的中期发展战略规划。2007年3月24日,与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VISA国际组织联合推出了VISA奥运信用卡,伴随着VISA奥运信用卡的诞生,以“2008和世界一家”为主题,引入了“和”的理念。
二、招商银行金融创新的三步战略
不难看出,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主要是产品服务上的创新,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面对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银行单纯业务种类的创新行为很容易被仿效。
进入21世纪以后,招行在产品服务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管理战略创新,这是产品服务创新有更大突破的前提与保障。尤其2004年以来,加快推进管理国际化进程,管理理念不断走向系统和成熟,为全行的持续健康的金融创新指明了方向;管理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稽核体制、零售银行体制、风控体制改革相继启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绩效考核、内部分配等机制创新,促进了全行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与技术逐步改善,引进开发了SAP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信用风险评级系统、资产负债管理与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资金交易与风险管理系统等等。一系列迈向国际化管理方面的创新,推进着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了产品的创新能在一个更高的技术层面上推行,短期内不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也带来招行业绩在短短几年大幅提升。
从表1可以比较出,招商银行近6年来的由于管理战略带动的规模扩张效果很显著,总资产规模、股东权益、存款总额、贷款总款、营业收入、净利润等2006年末的数据是2000年末的数倍,不良贷款率也有很明显的下降。
近期招行正在尝试理念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前面两个层次创新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关键推动力。任何一家具有持续成长力的银行,如果能让它的经营理念被消费者接纳,就保证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客户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招行的金融文化创新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三、招商银行金融创新的“三性”特点
(一)成长性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一家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展创新,需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思维,能认清银行业的本质,能够比竞争对手早一步看到客户需求的空白地带,进入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良好成长性的领域,也能够直接面对创新过程可能的风险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规避手段。
招商银行顺应国外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在我国银行业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领域进行了积极创新、大胆实践,起到了显著成效,充分显示出了招商银行金融创新成长的特点。
在国内传统思维和经验不足的双重冲击下,6年前招行开始发展信用卡业务,并始终抱定坚持自主品牌的信念,拒绝了花旗银行合作搞联名卡的要求,历时13个月推出中国第一张国际标准全球通用的一卡双币信用卡,目前累计发卡量突破800万张,到去年为止招行信用卡业务已经占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30%份额,不良率保持在1%以下,并开始盈利,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又如,招行近年来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目前非利差收入所占比例已接近10%,在国内同业中同样居于领先地位。
(二)市场性是创新的基因和动力
只有置身激烈竞争且没有外在力量给予强有力扶持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最初的招行虽然由招商局独家创办,但在成立之初,股东就将发展目标定位为建立一家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而不是办成招商局的企业银行。因此,招行借鉴国外和香港银行业的通行做法,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当时在国内这是不多见的。
服务意识来源于市场性,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想要生存,只能靠比别人更好的服务,更贴近人性的产品,因此“创新的基因,从招行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埋在体内了”。市场基因还有利于银行强化风险意识,规避信贷风险。
近年来在银广夏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招商银行几乎都能全身而退,根源就在于全行上下的危机意识,一旦出现不良资产,是不可能指望得到剥离的待遇,每一分不良资产都要靠真金白银去冲抵,这样既影响了股东权益,也波及到了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在这种切肤之痛中风险意识产生了,并在每个员工头脑中根深蒂固。截至去年底,招行不良贷款率为2.12%,是国内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银行之一。
市场性赋予招商银行强烈的服务创新意识和强烈的产品创新意识。服务方面,坚持“因您而变”的服务宗旨,视服务为生命,在国内同行中最先实行面对面服务、站立服务等亲情服务。产品方面,坚持“因势而变”,先后推出一卡通、一网通、各种理财计划等知名品牌,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努力赢得市场份额。
(三)稳定性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
商业银行的业态有其特殊性,由于经营货币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客户不仅仅关心今年或者明年一家银行的盈利情况,他们更关注于银行经营稳定性,收益波动性,发展持续性。如果一家银行的安全性差,必然有大量客户流失,那么金融创新所需要的平台,动力都不复存在,甚至连银行自身能否存活都存在很大隐患。
招行在这一点上较于四大国有银行有先天的劣势。但是经过20年市场风雨的洗礼和沉淀,招行已经建立起一套稳定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招行在加强内部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对外输出自身文化内涵,秉承“成长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理念,尽心尽力回报社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褒扬与肯定。先后获得“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和“爱心捐助奖”、“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2007年设立“金葵花儿童成长基金”,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世界著名青年钢琴家朗朗出任该基金的亲善大使。招行的这些行为在回报社会、增强客户的认同感的同时,也展示了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另外,招商银行有一个长期稳定的、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十几年的银行从业经验,具有很强的职业经理人的事业心和业务能力,在幕后保障银行创新政策的稳定实施。优良的文化和坚实的团队,是招行能够稳定实施金融创新的坚强支点。
四、招商银行金融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招商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据,招商银行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一)提高层次
招商银行的产品创新主要表现为外延式的数量扩张而非内涵式的质量提升,根据国外已有的产品进行的创新多,突出招行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创新少,业内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招行应在期权、期货等复杂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各类金融产品组合的创新上寻找突破,以拓展招行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平衡产品结构
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应注意资产类产品的创新,并且在此类产品创新中,要向着保证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方向努力,以防金融产品创新结构的失衡破坏了银行金融产品应该具有的整体协调性,降低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三)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商业银行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并且还产生了新的风险,如表外风险、投机风险等。因此招行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正确利用好金融创新来规避金融风险,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延红梅.强化金融创新 加快银行发展——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中国金融,2007(1).
2、李慧.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3、范亮.招行的成功并不复杂——对话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人力资本,2007(5).
4、唐芸.招商银行:零售长征路尤以“和”为贵[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6).
5、王婷.招商银行:20年探索成就20年辉煌[J].招商周刊,2007(9).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