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找出现实问题,同时借鉴外国和外省的行业发展经验,提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人才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河北;家庭服务业;职业化
河北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关乎着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家庭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一支稳定、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是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在梳理我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行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一、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服务人员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伴随着省内经济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升,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后,以及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更是让河北省养老、育婴等家庭劳动的溢出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大量的家庭服务需求。但在从业人员数量上严重短缺,同时在结构性矛盾上十分突出。从年龄结构上,整体年龄偏大,以“4050”人员为主,约占80%以上,“80、90 后”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很少,从地域结构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80%以上来自农村,城市市场缺口很大。
(二)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规范化水平低
家庭服务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学历占7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很少,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学历、职业化水平偏低,再学习能力不强,在创新服务、适应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不强,甚至一部分从业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多数集中在中低端的家庭服务领域。在中高端家庭服务上的优质供给缺口很大。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力度不够,缺乏持证上岗制度;技能培训、服务水平定级、资格证书、薪酬标准制定存在随意性;缺乏统一规范、门类齐全的家庭服务业标准,这些行业乱象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内在职业归属感和职业发展动力。
(三)家庭服务业输出机制不完善,主动服务京津水平偏低
由于毗邻京津,生活习惯相近,语言交流便利,河北的家庭服务人员在北京家政市场上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对京输送多采用“单兵作战”模式,缺乏与京津间的长期有效合作对接,资源不能及时共享,致使人员输出呈现“小、散、弱”的局面,市场竞争力和服务京津的水平都较低。同时面对北京客户精细化高品质的服务要求,河北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难以保证。
二、国内外家政行业先进经验对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启示
其实家庭服务业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比我国要更早也更加成熟和规范,河北省可以从国外和国内先进省份知名企业当中借鉴成功经验。
(一)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
菲律宾作为世界家政领域标杆,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教育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菲律宾政府长期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职业教育,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家政学专业,学生从业前还要进入后续培训机构接受相应技能培训。菲律宾重视对海外工人的中长期培训,政府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常年在国内开办各种免费培训班,提供技能服务培训。在日本,家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在美国,近千家大学设有家政系,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很完善。
(二)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两化”建设方面
以山东“阳光大姐”、山西“吕梁山护工”为代表的家政著名品牌在规范化程度上率先实行了“统一标识、统一体检、双证上岗”,并且严格实行标准化服务。“阳光大姐”制定出多项国家级、省级的行业标准。在职业化进程中“吕梁山护工”由当地政府开展专项培训、实名认证,通过规范服务、诚信服务赢得用户口碑。
(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方面
在菲律宾海外劳工享有崇高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劳工的表彰和激励等方面,几乎历任总统都会接见海外劳工代表,并在他们归国时设立机场特殊通道。同时海外劳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完备,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和相关立法措施予以保障他们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维权等问题,最大程度上免去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路径探索
(一) 扩增从业人员规模,解决家庭服务业供需矛盾
各地因地制宜制定行业人才培育发展计划,可将城镇中的下岗失业职工和乡村中的农民工、剩余劳动力等进行整合,通过专项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吸纳从业人员。并且依据从业人员的既有素质、学历因材施教,同时可依托各级妇联、人社部门等对口主管单位联系当地职业院校和知名家政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培训、推荐就业等措施吸引人才,不断扩大家庭服务业人员队伍规模。
(二)加强家庭服务业队伍职业化建设
1.建立定期定向培训制度。强化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和规模,保证从业人员“应训尽训”。对新上岗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在岗从业人员参加“回炉”培训。建立健全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医院护工等重点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强化认识、整合各方资源,把职业培训作为重点,统筹推进“春潮行动”“巾帼家政服务”“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等专项培训。
2.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定期举办全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选评比出一批服务能手、技术标兵。积极引导企业将员工学历、技能水平、职业资格等级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岗位晋升、积分落户等挂钩,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3.推行家庭服务专业教育及学历教育。在中职学校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既有职业道德、人际沟通等职业素质类也要有规范的职业技能实训实践类课程。在家政发展较好的地市推动当地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家政学、幼儿保健、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实行减免学费,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储备优质专业人才。
(三)抓住机遇,加快京津冀家庭服务业协同发展
1.加大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共同培养培训的规模,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围绕京津冀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养老照料、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管家服务等中高端的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家政企业作为京津家政服务员的输出基地,不断扩大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
2.加强京津与河北省贫困地区的精准对接。提高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向京津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实现互利双贏。通过“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进一步深挖农村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依托家庭服务就业实现同帮扶地农副特色产品对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家庭服务业的良性发展对河北省的就业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将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其监督和支持力度,但仍需要教产研学的互相配合,因地制宜,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提质扩容不断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霍文杰,褚杨杨.河北省家庭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5)
[2]郭首芳.国外家政行业培训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J].家庭服务,2020(1)
作者简介:
张宇华(1969.1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家政服务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立项项目(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RSHZ-2019-01052)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关键词:河北;家庭服务业;职业化
河北省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关乎着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家庭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一支稳定、高质量的从业人员队伍是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在梳理我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行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一、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服务人员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伴随着省内经济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普遍提升,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后,以及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更是让河北省养老、育婴等家庭劳动的溢出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大量的家庭服务需求。但在从业人员数量上严重短缺,同时在结构性矛盾上十分突出。从年龄结构上,整体年龄偏大,以“4050”人员为主,约占80%以上,“80、90 后”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很少,从地域结构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80%以上来自农村,城市市场缺口很大。
(二)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规范化水平低
家庭服务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受教育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学历占7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很少,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学历、职业化水平偏低,再学习能力不强,在创新服务、适应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不强,甚至一部分从业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多数集中在中低端的家庭服务领域。在中高端家庭服务上的优质供给缺口很大。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力度不够,缺乏持证上岗制度;技能培训、服务水平定级、资格证书、薪酬标准制定存在随意性;缺乏统一规范、门类齐全的家庭服务业标准,这些行业乱象严重影响从业人员的内在职业归属感和职业发展动力。
(三)家庭服务业输出机制不完善,主动服务京津水平偏低
由于毗邻京津,生活习惯相近,语言交流便利,河北的家庭服务人员在北京家政市场上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对京输送多采用“单兵作战”模式,缺乏与京津间的长期有效合作对接,资源不能及时共享,致使人员输出呈现“小、散、弱”的局面,市场竞争力和服务京津的水平都较低。同时面对北京客户精细化高品质的服务要求,河北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难以保证。
二、国内外家政行业先进经验对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人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启示
其实家庭服务业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比我国要更早也更加成熟和规范,河北省可以从国外和国内先进省份知名企业当中借鉴成功经验。
(一)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方面
菲律宾作为世界家政领域标杆,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教育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菲律宾政府长期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职业教育,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家政学专业,学生从业前还要进入后续培训机构接受相应技能培训。菲律宾重视对海外工人的中长期培训,政府根据岗位的不同要求,常年在国内开办各种免费培训班,提供技能服务培训。在日本,家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在美国,近千家大学设有家政系,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很完善。
(二) 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两化”建设方面
以山东“阳光大姐”、山西“吕梁山护工”为代表的家政著名品牌在规范化程度上率先实行了“统一标识、统一体检、双证上岗”,并且严格实行标准化服务。“阳光大姐”制定出多项国家级、省级的行业标准。在职业化进程中“吕梁山护工”由当地政府开展专项培训、实名认证,通过规范服务、诚信服务赢得用户口碑。
(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方面
在菲律宾海外劳工享有崇高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主要表现在对海外劳工的表彰和激励等方面,几乎历任总统都会接见海外劳工代表,并在他们归国时设立机场特殊通道。同时海外劳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完备,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和相关立法措施予以保障他们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维权等问题,最大程度上免去了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路径探索
(一) 扩增从业人员规模,解决家庭服务业供需矛盾
各地因地制宜制定行业人才培育发展计划,可将城镇中的下岗失业职工和乡村中的农民工、剩余劳动力等进行整合,通过专项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吸纳从业人员。并且依据从业人员的既有素质、学历因材施教,同时可依托各级妇联、人社部门等对口主管单位联系当地职业院校和知名家政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培训、推荐就业等措施吸引人才,不断扩大家庭服务业人员队伍规模。
(二)加强家庭服务业队伍职业化建设
1.建立定期定向培训制度。强化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的力度和规模,保证从业人员“应训尽训”。对新上岗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在岗从业人员参加“回炉”培训。建立健全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医院护工等重点从业人员培训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强化认识、整合各方资源,把职业培训作为重点,统筹推进“春潮行动”“巾帼家政服务”“百城万村”家政扶贫等专项培训。
2.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定期举办全省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选评比出一批服务能手、技术标兵。积极引导企业将员工学历、技能水平、职业资格等级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岗位晋升、积分落户等挂钩,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3.推行家庭服务专业教育及学历教育。在中职学校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既有职业道德、人际沟通等职业素质类也要有规范的职业技能实训实践类课程。在家政发展较好的地市推动当地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家政学、幼儿保健、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实行减免学费,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储备优质专业人才。
(三)抓住机遇,加快京津冀家庭服务业协同发展
1.加大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共同培养培训的规模,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围绕京津冀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养老照料、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管家服务等中高端的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家政企业作为京津家政服务员的输出基地,不断扩大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
2.加强京津与河北省贫困地区的精准对接。提高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向京津劳务输出的针对性,实现互利双贏。通过“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进一步深挖农村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依托家庭服务就业实现同帮扶地农副特色产品对接,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家庭服务业的良性发展对河北省的就业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将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政府已经开始加大对其监督和支持力度,但仍需要教产研学的互相配合,因地制宜,为河北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提质扩容不断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霍文杰,褚杨杨.河北省家庭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5)
[2]郭首芳.国外家政行业培训对于中国的借鉴价值[J].家庭服务,2020(1)
作者简介:
张宇华(1969.11—),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家政服务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立项项目(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RSHZ-2019-01052)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