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10月19日至23日在南京召开的公共营养学术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第一届第八次常委会。大会推选于志深、陈吉棣、王德恺负责特殊营养筹备组,拟于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期间成立特殊营养专业组,这便是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前身。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在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发展历程中,分会通过召开特殊营养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各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发展特殊营养学研究。
1986年11月,第一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80名正式代表和47名列席代表,再加上其他相关人员,共计187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特殊营养专业组,于志深担任组长,吴训贤担任副组长,而这便是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前身。在这次大会上,共收到了各界特殊营养研究人员的94篇论文和12篇专题报告,这些成果最终汇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特殊营养学专著——《特殊营养学》。该书于199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自1986年首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召开至今,特殊营养分会已经召开了8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每一届会议都有众多的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每一届会议都对当时特殊营养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中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召开的第六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修订1991年出版的《特殊营养学》专著的意见,以反映我国特殊营养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我国特殊营养工作的发展。
而3年后在吉林延吉市召开的第七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上,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营养学报》名誉主编顾景范教授受邀作了题为《特殊营养学的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同时程义勇教授也作了题为《改善军人应激适应能力的营养措施研究》的专题报告,两篇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也就是在这次学术氛围浓厚的会议上,《特殊营养学》第二版出版发行。
第二版《特殊营养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顾景范教授、郭长江教授主编,经过20多位从事特殊营养学研究的专家共同修订完成,并由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亲自作序。该书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特殊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我国今后特殊营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近的一次特殊营养学术会议是2012年8月16日至17日在贵阳召开的第八届会议,这次会议上众多特殊营养学专家作了研究报告。
会上,挂靠单位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汪海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汪海研究员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回顾了近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在高原营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采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发现急性高原暴露可导致一些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显著下降,补充相关维生素后,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同时对低氧的耐力也显著增强,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多基因表达有关;该所的科研人员还应用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研制成功了参归片,可显著提高机体的低氧耐力。
同时,李可基研究员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科学补钙的新理念,即除了补钙外,还应考虑其他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如运动等,以针对性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而杜松明博士则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四城市成年居民夏季饮水量,并提出了我国成年人每日饮水推荐量。
另外,白树民研究员的报告针对长期航天飞行营养和食品研究面临的挑战,展望了今后我国航天营养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杨昌林研究员则在报告中探讨了雷达兵服用膳食补充剂营养改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兵服用膳食补充剂后相关营养素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刘民航副研究员报告了模拟480m氦氧饱和潜水试验的营养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员在水下存在着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口感异常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其他学者的报告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特殊营养研究领域内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由此可见,历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不仅仅是特殊营养学专家的交流平台,更是众多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
特殊营养研究 成果丰厚
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是中国营养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团结全国特殊营养工作者、共同交流特殊环境与特殊作业营养研究和营养保障工作经验、培养特殊营养人才。
分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传播和普及相关的营养科学理论和实践技术,改善或提高高温、低温、高原、低照度、辐射、航空、航海、潜水和工矿、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以及运动员、军人、农牧民等的营养水平状况。
如今,特殊营养分会在郭长江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分会以上述目的与任务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郭长江教授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营养科研基金课题等研究任务。在他所主要从事的特殊人群营养代谢、营养需要量与食物天然成分保健功效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 8 部,参编专著 10 部,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中国营养学会优秀青年人才奖、美国农业部研究成果证书等多个奖项。郭长江教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他在特殊营养分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未来,他将继续从事特殊人群的营养代谢研究,并针对特殊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研究制定特殊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或提高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与作业效能。
近年来,在郭长江教授等一批优秀的特殊营养专家的推动下,特殊营养分会进行了多项特殊环境和特殊人员的相关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郭长江教授说:“特殊环境条件下,人体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会与正常条件下有所差异,特殊营养分会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在高原环境条件下的对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素的研究。研究发现,营养干预可提高人的耐缺氧能力,机制与改善能量代谢有关。进而,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高原人群营养素推荐供给量,有关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国家军用标准《军人营养素供给量》。”
除此之外,分会还对热环境下军事劳动人员的营养补充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热暴露条件下,人体水盐代谢加强,对一些维生素、矿物质需要量增加,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改善热环境条件下的水盐代谢,一些药食两用中草药具有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的作用。特殊营养分会相关专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环境条件下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适宜补充剂量,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军用标准《热环境下军用劳动人员的水盐补给量》。另外,特殊营养分会还进行了寒冷条件和低照度环境下的人体营养需要研究。
除了这些特殊环境的人体营养需求研究,分会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包括针对运动员的营养供给量研究和抗疲劳研究,也包括针对中国军人的营养状况评价研究和中国特色的军用野战食品及航空、航天食品的相关研究。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在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发展历程中,分会通过召开特殊营养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各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发展特殊营养学研究。
1986年11月,第一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80名正式代表和47名列席代表,再加上其他相关人员,共计187人。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特殊营养专业组,于志深担任组长,吴训贤担任副组长,而这便是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的前身。在这次大会上,共收到了各界特殊营养研究人员的94篇论文和12篇专题报告,这些成果最终汇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特殊营养学专著——《特殊营养学》。该书于1991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自1986年首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召开至今,特殊营养分会已经召开了8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每一届会议都有众多的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每一届会议都对当时特殊营养研究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其中2006年8月20日至2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召开的第六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提出了修订1991年出版的《特殊营养学》专著的意见,以反映我国特殊营养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我国特殊营养工作的发展。
而3年后在吉林延吉市召开的第七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上,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营养学报》名誉主编顾景范教授受邀作了题为《特殊营养学的发展与展望》的专题报告,同时程义勇教授也作了题为《改善军人应激适应能力的营养措施研究》的专题报告,两篇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也就是在这次学术氛围浓厚的会议上,《特殊营养学》第二版出版发行。
第二版《特殊营养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由顾景范教授、郭长江教授主编,经过20多位从事特殊营养学研究的专家共同修订完成,并由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亲自作序。该书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特殊营养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于我国今后特殊营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近的一次特殊营养学术会议是2012年8月16日至17日在贵阳召开的第八届会议,这次会议上众多特殊营养学专家作了研究报告。
会上,挂靠单位为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汪海研究员亲临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汪海研究员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回顾了近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在高原营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采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发现急性高原暴露可导致一些维生素的营养状况显著下降,补充相关维生素后,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同时对低氧的耐力也显著增强,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多基因表达有关;该所的科研人员还应用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研制成功了参归片,可显著提高机体的低氧耐力。
同时,李可基研究员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科学补钙的新理念,即除了补钙外,还应考虑其他影响骨骼健康的因素如运动等,以针对性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而杜松明博士则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四城市成年居民夏季饮水量,并提出了我国成年人每日饮水推荐量。
另外,白树民研究员的报告针对长期航天飞行营养和食品研究面临的挑战,展望了今后我国航天营养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而杨昌林研究员则在报告中探讨了雷达兵服用膳食补充剂营养改善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兵服用膳食补充剂后相关营养素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刘民航副研究员报告了模拟480m氦氧饱和潜水试验的营养研究结果,表明潜水员在水下存在着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口感异常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其他学者的报告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特殊营养研究领域内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由此可见,历届特殊营养学术会议,不仅仅是特殊营养学专家的交流平台,更是众多相关领域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
特殊营养研究 成果丰厚
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分会是中国营养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团结全国特殊营养工作者、共同交流特殊环境与特殊作业营养研究和营养保障工作经验、培养特殊营养人才。
分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传播和普及相关的营养科学理论和实践技术,改善或提高高温、低温、高原、低照度、辐射、航空、航海、潜水和工矿、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以及运动员、军人、农牧民等的营养水平状况。
如今,特殊营养分会在郭长江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分会以上述目的与任务为指导,不断开拓进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郭长江教授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营养科研基金课题等研究任务。在他所主要从事的特殊人群营养代谢、营养需要量与食物天然成分保健功效等研究领域,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 8 部,参编专著 10 部,并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中国营养学会优秀青年人才奖、美国农业部研究成果证书等多个奖项。郭长江教授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他在特殊营养分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未来,他将继续从事特殊人群的营养代谢研究,并针对特殊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研究制定特殊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或提高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与作业效能。
近年来,在郭长江教授等一批优秀的特殊营养专家的推动下,特殊营养分会进行了多项特殊环境和特殊人员的相关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郭长江教授说:“特殊环境条件下,人体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会与正常条件下有所差异,特殊营养分会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在高原环境条件下的对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素的研究。研究发现,营养干预可提高人的耐缺氧能力,机制与改善能量代谢有关。进而,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高原人群营养素推荐供给量,有关研究成果已被纳入国家军用标准《军人营养素供给量》。”
除此之外,分会还对热环境下军事劳动人员的营养补充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在热暴露条件下,人体水盐代谢加强,对一些维生素、矿物质需要量增加,补充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改善热环境条件下的水盐代谢,一些药食两用中草药具有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的作用。特殊营养分会相关专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热环境条件下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适宜补充剂量,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军用标准《热环境下军用劳动人员的水盐补给量》。另外,特殊营养分会还进行了寒冷条件和低照度环境下的人体营养需要研究。
除了这些特殊环境的人体营养需求研究,分会还针对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包括针对运动员的营养供给量研究和抗疲劳研究,也包括针对中国军人的营养状况评价研究和中国特色的军用野战食品及航空、航天食品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