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各种媒体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传统的音乐课堂已不能有效吸引当代中学生的兴趣。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资源结构单一,难以激发原本喜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的热爱之情。而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天地。网络资源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校外艺术教育资源中的佼佼者。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突破传统课程资源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本文就笔者如何收集和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阐述了网络资源在补充校内音乐课程资源方面取得的一些良好成效。
关键词:音乐教学;网络资源;有效利用;补充;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时代,孩子们通过各种媒体、网络获得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而一个老师拥有的信息量又很有限,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和各种“快餐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老师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审美需要。
一、音乐教学,遭遇尴尬
在当前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去听、去唱教材里的歌乐曲时,学生的兴趣并不高昂,最好的情况是上课时能一时兴起,认真地听一下、唱一下,下课后就很少有人再去回味和哼唱,甚至课后不久就忘了,远远不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尽管我们的教材中选取的都是优秀、经典的古今中外名歌名曲和民族民间音乐精华,可学生总是会感到乏味和无趣。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孩子们的社会和生活阅历相当有限,而教材中的内容又往往和他们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其终极功能就是能引起聆听者的共鸣,而聆听者产生共鸣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应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美育来进行,仅仅靠听录音或老师唱获得的感受相对是苍白、抽象的,很难让学生真正从心灵获得共鸣。所以,在如今的中学音乐课堂上,一架琴、一本书、一台播放器、一个能歌善舞的老师已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感官和兴趣。
二、网络资源,激活课堂
现在的很多学校,多媒体已进入课堂,它是融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化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变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视觉审美与听觉审美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而要使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就要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既能贴切体现教学思想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视听资料。这些资料最好的筛选来源就是网络。近两年,我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作为教材的补充,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单元中,有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内容,在以往学习这一内容时,仅凭老师的讲和唱,并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被动地听和唱这首歌,虽然很熟,但唱的时候总是缺乏动力和情感。在这一次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从网络上搜集来的视频资料:纪录片《新中国日记》中有关《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资料,以及电影《风云儿女》中原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发黄的历史档案和黑白的影像资料很快将学生带到了那个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年代。之后再聆听全曲,学生看得认真,听得用心,表情肃穆。再结合歌谱中出现的音乐标记(三连音、强音记号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标记在表达歌曲情绪中的作用、该如何去唱,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并且对答如流。最后再让学生全体起立,带着音乐标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此时,我听到了学生口中最动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因为他们个个表情专注,用心用情。
这两节课我都是遵循了教材的思路,但又不局限于教材,通过网络资源的补充,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容易也更乐于去主动聆听和探索。音乐教学心理和音乐感知心理研究也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是多种感知通道的协同活动。人在感知特定的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确、越深刻。
三、网络资源,取之有道
与音乐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类型很多,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PPT课件、音视频软件、音乐编辑软件等。如何高效采集和利用这些资源对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作为音乐老师刚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利用资源时常常感到抓狂和无奈,困扰我的主要是:1)搜索关键词不合适时出现的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不得所需;2)好不容易找到可用的资料却下载不下来;3)有些很好的资料采集下来了,却因为格式不对无法使用,或者需要重新剪辑、加工后才能用,自己又不得其法。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摸索、改进,现在已完全可以胜任日常教学中课件制作的需要。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经验,不一定科学、有效,但对我这个边远小城的一线教师来说比较实用,这次一并晒出来请前辈、同仁们批评指正。
1、“吃透教材”,选好搜索关键词。
我们所用的教材内容和构架,是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共同甄选、编定出来的,科学而全面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想用好它,首先就要“吃透”它,要充分理解每部分内容所遵循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有的放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是否需要课外资源,或者选择什么类型、什么范围内的课外资源最合适,并确定搜索这些资源时最有效的关键词。如:在制作歌曲《彩色的中国》的教学课件时,我需要先给学生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刚开始我在百度图片输入“中国地图”,搜索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中国的省市或交通分布图,找不到歌曲中唱的“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弯弯的黄河……”,于是我重新输入关键词“中国地形图”,很快找到了我需要的中国地图。学生通过这张地图将祖国的地貎江河一揽无余,争着描述地图上不同位置的地貎、名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溢于言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此时再让学生听、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得快,唱得投入。 2、采集资源,选对工具解困扰
在网络资源中,对于图片、文字、音频等内容的收集一般比较简单,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选择网页、图片、MP3等相应的类别,输入搜索关键词,基本上就可以找到需要的内容,保存下载也很简单。歌曲伴奏和歌谱则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网站来查找下载,如;我99大型原创翻唱伴奏网(wo99.com),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com);搜谱网(sooopu.com),中国乐谱网(cnscore.com)等等。
网络电视和视频资源播放软件中基本上都自带下载器,大部分视频都可以直接下载到本地。如,PPS影音、PPTV网络电视、暴风影音等。
3、处理资源,不同软件来帮忙
1)图片处理
如何将采集下来的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又是我曾遇到的一个难题。如,有些图片运用到课件里时会变得非常模糊,这是因为我当时没有注意到下载的是像素较小的图,所以在以后查找图片时,我会尽量选择清晰的原图进行保存。有些图片我只需要局部或者需要简单的修饰,此时我最常用的就是系统自带的画图板,简单方便。另外,屏幕截图键(print skreen)和画图板相结合也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2)视频转换
网络上下载下来的视频基本上都是flv(flash video)、f4v等流媒体格式的网络影像,要对其进行剪辑或运用到PPT课件中时,需要将其转换为mpg、avi等格式的本地影像。此时就需要一些相应的视频转换软件来帮忙了。免费的视频转换软件有:格式工厂,暴风影音中 的“转码”工具等。我比较常用的是“光盘刻录大师”,其中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功能强大,而且完全免费。另外,各种音频格式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来转换。通过转换软件,我就可以进一步使用和处理需要的音视频了。
3)音视频剪辑
有些从网络上采集下来的视频或音频文件,我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段,或者需要将好几个文件拼凑在一起来用。此时,音视频编辑软件就派上了用场。我常用的是Vegas 4.0(汉化版),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音、视频整合编辑软件,其操作界面简单易学,可无限制增减视轨和音轨,音视频剪切、复制、调节、整合都很简单,即便是非专业人士都可以轻松掌握,音视频制作处理完成后渲染成自己需要的格式,收到自己的课件里就大功告成了!
4)歌乐曲降调
音乐课中我们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是,有些原版的歌曲或伴奏非常棒,可音调并不适合中学生的音域。这时就需要用降调软件来处理了。像cool edit这类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虽然都具备降调的功能,但因其下载安装过程和界面功能相对复杂,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有些甚至还没有汉化,非专业人士很难掌握。所以,遇到降调的问题,我最常用的软件是Goldwave 中文版,这款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非常容易掌握,是相当实用的一款降调软件。
4、巧用资源,因材施教添趣味
1)完全用别人的课件就是盲从。网络上有时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以下载,但我即使下载下来也很少直接使用,只是作为参考和资源。因为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地域、文化和个性差异。另外,不同的执教者其教学方式会各不相同,别人适用的方式自己不一定适用。自己用的课件一定要具备自己的课堂风格,并适合自己的学生。
2)精彩的课件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与某一节课相关的各类资源可能会五花八门、用之不竭,我们绝不能随便拿几个充填到自己的课件里展示给学生,而是要首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题思想筛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源类型和内容;再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更能吸引学生的资源。然后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采集的资源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将其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达到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服务。
3)音乐艺术需要保留自由想象的空间。音乐是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固然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过度使用反而会削弱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时,或者教师的表现更能鼓舞学生时,形象直观的视觉资源就要适时休止,待到学生的下一个审美疲劳期,再适时出现。这样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网络资源是校外音乐课程资源中最丰富和最易取的一种。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其中可供音乐教学利用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突破传统课程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有利条件。但如何有效、灵活地应用它却是一个需要用时间与实践来学习和磨炼的过程。
四、网络资源,课堂风帆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教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我们只能说,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校内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其中网络资源以其包罗万象、方便快捷而异军突起,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了内容和动力。网络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将视觉美、听觉美和情感美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活跃了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其审美能力的提高。所以,用好网络资源,就像为音乐课堂扬起了美丽的风帆,将带领学生自由而畅快地航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之上!
关键词:音乐教学;网络资源;有效利用;补充;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一个五彩斑斓的时代,孩子们通过各种媒体、网络获得的信息是丰富多彩的,而一个老师拥有的信息量又很有限,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步伐和各种“快餐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老师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审美需要。
一、音乐教学,遭遇尴尬
在当前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去听、去唱教材里的歌乐曲时,学生的兴趣并不高昂,最好的情况是上课时能一时兴起,认真地听一下、唱一下,下课后就很少有人再去回味和哼唱,甚至课后不久就忘了,远远不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尽管我们的教材中选取的都是优秀、经典的古今中外名歌名曲和民族民间音乐精华,可学生总是会感到乏味和无趣。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孩子们的社会和生活阅历相当有限,而教材中的内容又往往和他们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音乐本身是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其终极功能就是能引起聆听者的共鸣,而聆听者产生共鸣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应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美育来进行,仅仅靠听录音或老师唱获得的感受相对是苍白、抽象的,很难让学生真正从心灵获得共鸣。所以,在如今的中学音乐课堂上,一架琴、一本书、一台播放器、一个能歌善舞的老师已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感官和兴趣。
二、网络资源,激活课堂
现在的很多学校,多媒体已进入课堂,它是融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化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变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视觉审美与听觉审美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而要使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就要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既能贴切体现教学思想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视听资料。这些资料最好的筛选来源就是网络。近两年,我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作为教材的补充,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一单元中,有聆听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内容,在以往学习这一内容时,仅凭老师的讲和唱,并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要被动地听和唱这首歌,虽然很熟,但唱的时候总是缺乏动力和情感。在这一次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从网络上搜集来的视频资料:纪录片《新中国日记》中有关《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资料,以及电影《风云儿女》中原版的《义勇军进行曲》。发黄的历史档案和黑白的影像资料很快将学生带到了那个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年代。之后再聆听全曲,学生看得认真,听得用心,表情肃穆。再结合歌谱中出现的音乐标记(三连音、强音记号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标记在表达歌曲情绪中的作用、该如何去唱,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并且对答如流。最后再让学生全体起立,带着音乐标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此时,我听到了学生口中最动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因为他们个个表情专注,用心用情。
这两节课我都是遵循了教材的思路,但又不局限于教材,通过网络资源的补充,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容易也更乐于去主动聆听和探索。音乐教学心理和音乐感知心理研究也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活动,而是多种感知通道的协同活动。人在感知特定的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就越全面、越精确、越深刻。
三、网络资源,取之有道
与音乐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类型很多,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PPT课件、音视频软件、音乐编辑软件等。如何高效采集和利用这些资源对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作为音乐老师刚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利用资源时常常感到抓狂和无奈,困扰我的主要是:1)搜索关键词不合适时出现的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不得所需;2)好不容易找到可用的资料却下载不下来;3)有些很好的资料采集下来了,却因为格式不对无法使用,或者需要重新剪辑、加工后才能用,自己又不得其法。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摸索、改进,现在已完全可以胜任日常教学中课件制作的需要。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经验,不一定科学、有效,但对我这个边远小城的一线教师来说比较实用,这次一并晒出来请前辈、同仁们批评指正。
1、“吃透教材”,选好搜索关键词。
我们所用的教材内容和构架,是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共同甄选、编定出来的,科学而全面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想用好它,首先就要“吃透”它,要充分理解每部分内容所遵循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然后再有的放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是否需要课外资源,或者选择什么类型、什么范围内的课外资源最合适,并确定搜索这些资源时最有效的关键词。如:在制作歌曲《彩色的中国》的教学课件时,我需要先给学生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刚开始我在百度图片输入“中国地图”,搜索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中国的省市或交通分布图,找不到歌曲中唱的“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弯弯的黄河……”,于是我重新输入关键词“中国地形图”,很快找到了我需要的中国地图。学生通过这张地图将祖国的地貎江河一揽无余,争着描述地图上不同位置的地貎、名称,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溢于言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此时再让学生听、唱歌曲《彩色的中国》,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得快,唱得投入。 2、采集资源,选对工具解困扰
在网络资源中,对于图片、文字、音频等内容的收集一般比较简单,在百度搜索引擎中选择网页、图片、MP3等相应的类别,输入搜索关键词,基本上就可以找到需要的内容,保存下载也很简单。歌曲伴奏和歌谱则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网站来查找下载,如;我99大型原创翻唱伴奏网(wo99.com),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com);搜谱网(sooopu.com),中国乐谱网(cnscore.com)等等。
网络电视和视频资源播放软件中基本上都自带下载器,大部分视频都可以直接下载到本地。如,PPS影音、PPTV网络电视、暴风影音等。
3、处理资源,不同软件来帮忙
1)图片处理
如何将采集下来的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又是我曾遇到的一个难题。如,有些图片运用到课件里时会变得非常模糊,这是因为我当时没有注意到下载的是像素较小的图,所以在以后查找图片时,我会尽量选择清晰的原图进行保存。有些图片我只需要局部或者需要简单的修饰,此时我最常用的就是系统自带的画图板,简单方便。另外,屏幕截图键(print skreen)和画图板相结合也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2)视频转换
网络上下载下来的视频基本上都是flv(flash video)、f4v等流媒体格式的网络影像,要对其进行剪辑或运用到PPT课件中时,需要将其转换为mpg、avi等格式的本地影像。此时就需要一些相应的视频转换软件来帮忙了。免费的视频转换软件有:格式工厂,暴风影音中 的“转码”工具等。我比较常用的是“光盘刻录大师”,其中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功能强大,而且完全免费。另外,各种音频格式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来转换。通过转换软件,我就可以进一步使用和处理需要的音视频了。
3)音视频剪辑
有些从网络上采集下来的视频或音频文件,我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段,或者需要将好几个文件拼凑在一起来用。此时,音视频编辑软件就派上了用场。我常用的是Vegas 4.0(汉化版),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音、视频整合编辑软件,其操作界面简单易学,可无限制增减视轨和音轨,音视频剪切、复制、调节、整合都很简单,即便是非专业人士都可以轻松掌握,音视频制作处理完成后渲染成自己需要的格式,收到自己的课件里就大功告成了!
4)歌乐曲降调
音乐课中我们还会遇到的一个困难是,有些原版的歌曲或伴奏非常棒,可音调并不适合中学生的音域。这时就需要用降调软件来处理了。像cool edit这类专业的音乐制作软件虽然都具备降调的功能,但因其下载安装过程和界面功能相对复杂,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有些甚至还没有汉化,非专业人士很难掌握。所以,遇到降调的问题,我最常用的软件是Goldwave 中文版,这款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非常容易掌握,是相当实用的一款降调软件。
4、巧用资源,因材施教添趣味
1)完全用别人的课件就是盲从。网络上有时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以下载,但我即使下载下来也很少直接使用,只是作为参考和资源。因为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地域、文化和个性差异。另外,不同的执教者其教学方式会各不相同,别人适用的方式自己不一定适用。自己用的课件一定要具备自己的课堂风格,并适合自己的学生。
2)精彩的课件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与某一节课相关的各类资源可能会五花八门、用之不竭,我们绝不能随便拿几个充填到自己的课件里展示给学生,而是要首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题思想筛选出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源类型和内容;再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更能吸引学生的资源。然后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采集的资源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将其适时地展示给学生,以达到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服务。
3)音乐艺术需要保留自由想象的空间。音乐是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固然可以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过度使用反而会削弱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时,或者教师的表现更能鼓舞学生时,形象直观的视觉资源就要适时休止,待到学生的下一个审美疲劳期,再适时出现。这样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网络资源是校外音乐课程资源中最丰富和最易取的一种。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其中可供音乐教学利用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突破传统课程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有利条件。但如何有效、灵活地应用它却是一个需要用时间与实践来学习和磨炼的过程。
四、网络资源,课堂风帆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教材,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我们只能说,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校内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其中网络资源以其包罗万象、方便快捷而异军突起,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了内容和动力。网络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将视觉美、听觉美和情感美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活跃了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其审美能力的提高。所以,用好网络资源,就像为音乐课堂扬起了美丽的风帆,将带领学生自由而畅快地航行在音乐艺术的海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