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Kitaev模型是一种建立在二维六角蜂窝状格子上的有效自旋为1/2的量子自旋液体模型.该模型可严格求解,具有拓扑序,分数化激发产生马约拉纳费米子与Z2规范场,提供了对拓扑物理
【机 构】
: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1210;上海科技大学 拓扑物理实验室 上海 201210;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3;南京大学 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itaev模型是一种建立在二维六角蜂窝状格子上的有效自旋为1/2的量子自旋液体模型.该模型可严格求解,具有拓扑序,分数化激发产生马约拉纳费米子与Z2规范场,提供了对拓扑物理学与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研究的新思路.区别于三角晶格与笼目格等材料中由于几何阻挫导致的量子自旋液体态,Kitaev量子自旋液体的形成来源于自旋空间中各向异性的Kitaev相互作用.近年来,在真实材料体系中寻找这种相互作用成为了实现量子自旋液体的新途径.其中,具有六角蜂窝状结构的莫特绝缘体α-RuCl3被认为是众多候选材料中最具潜力的一种.文章将从实验角度出发,以α-RuCl3为主要代表体系,介绍近年来在Kitaev量子自旋液体实验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特别是以中子散射为主要手段对材料中与Kitaev量子自旋液体态相关的自旋激发态研究的结果.
其他文献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提出了几种路径,帮助学生生成清晰而准确的物理概念,以期能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利用配位驱动吡唑基配体在溶液中自发去质子自组装的方法,用金属转子[(bpy)2Pd2(NO3)2](NO3)2、[(dmbpy)2Pd2(NO3)2](NO3)2(bpy=2,2′-联吡啶,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和酰胺-
笔者以曾执教的江苏省“名师送培”示范课“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为例,谈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突破教学的“表层化”现状,充分体现探究味、方法味和生活味.
科学教育应使学生具备科学能力以应对未来工作环境.为了帮助他们发展科学能力,本文设计并实施了基于开放性实验问题解决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所创设的真实的、无标准答案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实践,并考察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变化.实践数据分析显示:这种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且每种类型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能力的提升各有侧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中学物理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为促进开放性实验问题解决与探究活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研究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2020年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1]成立.为了提高高校联盟院校的科研管理水平,本文运用PVAR模型,以成渝两地的双一流高校科研情况为对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科研投入对
针对具有奇异性的高斯移动热源问题,基于无网格法和移动网格法的思想提出了移动加权最小二乘无网格法,节点能够在求解域中自适应地向解梯度较大的区域移动,从而更好地表征热源的温度分布.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描述低能重离子核反应的理论,然后基于这些理论发展了一个描述超重核合成的理论模型,即双核模型(dinuclear system model)。不同于Adamian的处理,本文的模型采用数值求解主方程的方法来描述重离子的熔合过程,重点讨论了熔合过程中主方程的发展演化,选择一维至三维不同的宏观自由度说明重离子熔合机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模型与预言新核素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双一流”建设提出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本文提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增设开放创新实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开展研究,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物理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引入BOPPPS教学模式,并以“密度”为例,基于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合理构建完整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投入度,及时有效地反馈学习信息,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2021年广东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为例,探索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发现科学探究水平与SOLO层次存在对应关系:水平1对应单点结构,水平2和水平3对应多点结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