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旨在通过减轻不必要的机械重复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外作业与友善用脑紧密结合起来。为了改变课外作业枯燥无味的状况,我在所教班级中进行了“课外作业与友善用脑”的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已初见成效,从而真正实现了“友善用脑促课外作业‘四化’,减负增效促创新实践”的作业目标。
友善用脑课外作业减负增效“老师,杨同学的课外作业又没有做!
“杨同学,你的课外作业为什么不做?”
“老师,这些词语我都会默写了,又要重新抄写,真没意思。”
……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一下,类似上述镜头中的情景,在小学里还是屡见不鲜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情况下,学校、教师对学生课外作业量加强了控制,可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事与愿违的事情呢?
原因之一:目前教师留的课外作业只适宜于中等生的“一刀切”的作业。
这种作业配置状况使优等生的作业疲劳度相对过轻,不能激发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使后进生的作业疲劳度过重,即使“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
原因之二:目前教师配置的课外作业在结构上多属于练习性作业,而且机械重复的现象多,扩展性、创造性作业少,不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这种课外作业类型单一,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扩展,以及创造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原因之三:目前教师配置的课外作业多为读一读,写一写,而方式为动手书写,没有营造动脑环境和多种感官的协同运动,致使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活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低。这种作业形式与方式单一化的弊端,不能使学生进入学习“语文化”的境界。
……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旨在通过减轻不必要的机械重复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配置课外作业时绝不能只做数量上的减法运算,而要更重视作业质量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友善用脑的研究,将课外作业与友善用脑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当孩子的大脑处于健康状况时,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地存储下来了。传统的作业并不适合那些有着强烈动觉倾向、触觉倾向或总体把握倾向的学生,最好的作业是能够满足各种学习风格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业。因此,老师更需要花大力气,创造性地丰富作业的形式。为了改变课外作业枯燥无味的状况,我在所带班级中进行了“课外作业与友善用脑”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已初见成效,从而真正实现了“友善用脑减负增效促创新”的作业目标。
一、课外作业层次化,友善用脑求减负
学生作为自由个体,他们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所有的学生这个在某个方面的智力不可能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学生做作业的风格、能力也不一样。为了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在作业安排环节上紧扣作业难度这一关键,做到“分层设计,分层要求,切实减负”。我将班内学生分为6等8组,即按照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整体水平去考虑,由高到低分为A、B、C、D、E、F六个层次,然后从6个等层次各抽出一人组成一组。每次作业出6个等第的题目,由组长主持,组员自己选一题做,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批改。并对学生做题目实行动态管理,进步了的学生可上一个层次,退步了的学生可下一个层次,停滞不前的学生不变,等等。
二、课外作业科学化,友善用脑求增效
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空间发挥主动性,去应用知识。所以,教师要根据全册书的总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课外作业计划,安排数量适中,有启发性的作业内容,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复述的作业可以通过边听音乐边写信、编故事的方式布置;默写的作业可以通过首尾接龙或小竞赛的方式布置;问答作业可以通过写调查记录,写日记的方式布置,朗读的作业可以通过配乐录音,朗读小擂台的形式布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三、课外作业活动化,友善用脑促创新
课外作业活动化就是以学生的“动”为主线,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游戏、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学生得到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因“动”而学,因“动”而练,在充满情趣的动态活动中实现语文素质的培养。如觅典型人物,配置“话剧表演”“故事擂台”等实践活动作业;觅精彩片段,配置“图画板演”“给课文配插图”“给课文制作幻灯片”等操作活动作业;觅优美造型,配置“模型制作”“剪贴工艺”等操作活动作业;觅画面原型,配置“模拟实验”“实物演示情境”等操作活动作业。
四、课外作业社会化,友善用脑促实践
小学课本内容虽然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安排课外作业内容时,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是非常有限、枯燥的。因此,我们要把视角放大一些,思路放宽一些,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把眼光投到社会生活这座巨大的“富矿”上,捕捉一切可能为语文课外作业所用的有利因素,充实课外作业内容。
1.试听实践。要求学生每天能通过读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与父母交谈等途径,收集一二条新闻。
2.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可策划“找春天、赞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制作春景图”等实践活动;与居委会挂钩,设立“创建文明街道”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栽花种树,再写成日记;与敬老院挂钩,设立“红领巾服务站”实践基地等等为作文提供活的素材。
3.言语实践。通过“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发布收集的新闻;通过“一周一事一议”,让学生对一周来的重大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议;通过“一周一诗一名言”“一月一书”,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视野;通过“社会广角”,交流角色实践的体会。在言语实践前,按居住地点将学生分组,订好内容、措施,并将实践结果记载于册为一周一次的“言语实践课”做好准备。
老师们,您是否还认为当学生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必须保持严肃认真呢?有关大脑的研究肯定会回答“不!”只有当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愉快有趣时,孩子的神经传导通路才会运转良好。您是不是还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应该保持安静和沉默呢?有关大脑的研究再一次回答说“不!”对许多孩子来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出声地学习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很重。而当他走动、交谈或者吃东西时,他们也许能更好地思考和学习。老师们,当我们越来越十分重视让友善用脑走进课堂教学时,别忘了课外作业也呼唤友善用脑!
友善用脑课外作业减负增效“老师,杨同学的课外作业又没有做!
“杨同学,你的课外作业为什么不做?”
“老师,这些词语我都会默写了,又要重新抄写,真没意思。”
……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一下,类似上述镜头中的情景,在小学里还是屡见不鲜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情况下,学校、教师对学生课外作业量加强了控制,可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事与愿违的事情呢?
原因之一:目前教师留的课外作业只适宜于中等生的“一刀切”的作业。
这种作业配置状况使优等生的作业疲劳度相对过轻,不能激发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使后进生的作业疲劳度过重,即使“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
原因之二:目前教师配置的课外作业在结构上多属于练习性作业,而且机械重复的现象多,扩展性、创造性作业少,不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这种课外作业类型单一,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扩展,以及创造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原因之三:目前教师配置的课外作业多为读一读,写一写,而方式为动手书写,没有营造动脑环境和多种感官的协同运动,致使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活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低。这种作业形式与方式单一化的弊端,不能使学生进入学习“语文化”的境界。
……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旨在通过减轻不必要的机械重复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配置课外作业时绝不能只做数量上的减法运算,而要更重视作业质量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友善用脑的研究,将课外作业与友善用脑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当孩子的大脑处于健康状况时,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地存储下来了。传统的作业并不适合那些有着强烈动觉倾向、触觉倾向或总体把握倾向的学生,最好的作业是能够满足各种学习风格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业。因此,老师更需要花大力气,创造性地丰富作业的形式。为了改变课外作业枯燥无味的状况,我在所带班级中进行了“课外作业与友善用脑”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已初见成效,从而真正实现了“友善用脑减负增效促创新”的作业目标。
一、课外作业层次化,友善用脑求减负
学生作为自由个体,他们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所有的学生这个在某个方面的智力不可能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学生做作业的风格、能力也不一样。为了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在作业安排环节上紧扣作业难度这一关键,做到“分层设计,分层要求,切实减负”。我将班内学生分为6等8组,即按照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整体水平去考虑,由高到低分为A、B、C、D、E、F六个层次,然后从6个等层次各抽出一人组成一组。每次作业出6个等第的题目,由组长主持,组员自己选一题做,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进行批改。并对学生做题目实行动态管理,进步了的学生可上一个层次,退步了的学生可下一个层次,停滞不前的学生不变,等等。
二、课外作业科学化,友善用脑求增效
课外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它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空间发挥主动性,去应用知识。所以,教师要根据全册书的总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课外作业计划,安排数量适中,有启发性的作业内容,切实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复述的作业可以通过边听音乐边写信、编故事的方式布置;默写的作业可以通过首尾接龙或小竞赛的方式布置;问答作业可以通过写调查记录,写日记的方式布置,朗读的作业可以通过配乐录音,朗读小擂台的形式布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三、课外作业活动化,友善用脑促创新
课外作业活动化就是以学生的“动”为主线,把知识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游戏、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学生得到大量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因“动”而学,因“动”而练,在充满情趣的动态活动中实现语文素质的培养。如觅典型人物,配置“话剧表演”“故事擂台”等实践活动作业;觅精彩片段,配置“图画板演”“给课文配插图”“给课文制作幻灯片”等操作活动作业;觅优美造型,配置“模型制作”“剪贴工艺”等操作活动作业;觅画面原型,配置“模拟实验”“实物演示情境”等操作活动作业。
四、课外作业社会化,友善用脑促实践
小学课本内容虽然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安排课外作业内容时,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是非常有限、枯燥的。因此,我们要把视角放大一些,思路放宽一些,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把眼光投到社会生活这座巨大的“富矿”上,捕捉一切可能为语文课外作业所用的有利因素,充实课外作业内容。
1.试听实践。要求学生每天能通过读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与父母交谈等途径,收集一二条新闻。
2.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如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可策划“找春天、赞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制作春景图”等实践活动;与居委会挂钩,设立“创建文明街道”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上街打扫卫生,栽花种树,再写成日记;与敬老院挂钩,设立“红领巾服务站”实践基地等等为作文提供活的素材。
3.言语实践。通过“小小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发布收集的新闻;通过“一周一事一议”,让学生对一周来的重大事件或现象进行评议;通过“一周一诗一名言”“一月一书”,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视野;通过“社会广角”,交流角色实践的体会。在言语实践前,按居住地点将学生分组,订好内容、措施,并将实践结果记载于册为一周一次的“言语实践课”做好准备。
老师们,您是否还认为当学生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必须保持严肃认真呢?有关大脑的研究肯定会回答“不!”只有当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愉快有趣时,孩子的神经传导通路才会运转良好。您是不是还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应该保持安静和沉默呢?有关大脑的研究再一次回答说“不!”对许多孩子来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不出声地学习会使他们感到压力很重。而当他走动、交谈或者吃东西时,他们也许能更好地思考和学习。老师们,当我们越来越十分重视让友善用脑走进课堂教学时,别忘了课外作业也呼唤友善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