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这些看似彼此对立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西方哲学家罗素说: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议论文写作贵在自圆其说,事理通达,也就是能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周密的分析、论证,能够把道理讲通,有说服力。这就需要训练思维的圆通性。
一、运用多元思维确立自己的观点
客观事物本来具有多个方面,正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认识主体具有差异性,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对于蚂蚁,有人嘲讽“蚍蜉撼大树”的自不量力,有人赞美“蚂蚁啃骨头”的团结攻坚;对于螃蟹,有人冷眼旁观“看你横行到几时”,有人热情讴歌“海龙王处也横行”;对于枯叶,有人贬抑“枯叶恋高枝,自觉无颜色”,有人褒扬“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需要学会多元思维。
[材料]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针对这则材料,思考的角度不一而足:
[着眼于鲸]在水中庞大的鲸无疑是强大的,而当它无所顾忌地对沙丁鱼穷追不舍时,却没有想到危险逼近,自己原来的优势在沙滩上就成了要命因素。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要有忧患意识……
[着眼于沙丁鱼]身体瘦小的沙丁鱼向沙滩方向游去是十分聪明的,善于利用自身条件和有利地形而陷强敌于困境。由此可以获得教益:用智慧战胜强敌;智胜于力;善于凭借才能以弱胜强;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
[着眼于鲸与沙丁鱼的关系]在深水中前者强大而后者弱小,在浅滩上却强弱异变。由此可以获得启迪:强与弱、优势与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努力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才是智者;在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些观点都是合理的,你对哪一个观点感悟最深,最有话说,就可以确立为中心论点。
多元思维训练,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合理的支撑
朱光潜《咬文嚼字》主张“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并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马南邮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则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烦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作者从三个方面说理:①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②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③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这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可以强调关键一步影响一生。当代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所以,关键的“一步”走对了,“一生”路途顺畅;关键的“一步”走错了,一生蹉跎,一生后悔。一失足成千古恨。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也可以强调“一步”未必会影响、制约“一生”。一步再重要,也仅仅是一生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取代一生。走错一步不要紧,只要退步抽身走出误区,就不致葬送美好的人生。不要因为“一步”之错,就断言人家没有光明前途。两种看法,前者能够警醒人们防微杜渐,后者有利于鼓励走错一步的人改过自新,都有意义。两种看法,皆是“局部的真理”,关键是要能够自圆其说。
三、不要断然否认其他合理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我们不能为了强调外因而否认内因的作用,也不能为了强调内因而否认外因的作用。因此,论证“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内在“定力”不够的少年儿童具有重大的影响,这是有道理的,孟母三迁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论证“近墨者来必黑”,强调人内在因素产生对环境的“免疫力”,近墨者而不黑,就像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是有道理的。为了论证“近墨者黑”就否认“近墨者未必黑”,这是说不通的;反之,为了论证“近墨者未必黑”就否认“近墨者黑”,这也是说不通的。要论述“近墨者黑”,可以承认有“近墨者未必黑”的现象,但毕竟是少数,而“近墨者黑”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样,要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论题,也可以承认外因的强大作用,有“近墨者黑”的普遍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亦有“近墨者未必黑”的特殊现象,把突出内因的能动作用作为文章的论证主体。这样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疏漏。
与此相似的还有很多。论述“名师出高徒”,着眼于外因的作用,强调高明的师傅(老师)对徒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论证“名师未必出高徒”,则是着眼于内因,突出自身的勤奋、努力等内在要素的重要。
四、针对具体问题须进行具体分析
许多问题都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人用所谓“木桶理论”来阐释人生哲理:构成木桶的木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低的那块木板,因此,补短至关重要。有人反对,说人生不是木桶,术业有专攻,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的专长,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扬长而不是补短。以上两种说法,各执一端,不无道理,又难免偏颇。仔细想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人人应该具备,比如道德,比如情操,比如修养,在这些方面,就须补短,自己有不足,见贤而思齐,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无止境,在学识方面,自然也应该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在中小学,学习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需要及时查漏补缺;在大学专攻自己喜欢的专业,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差距,不懈努力。
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不同的个头,不同的肤色,不同的长相,不同的禀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可不必违背天性而强行改变。有人为了增加身高,不惜断骨再接;有人疯狂追星而整容,要使自己的長相变成自己崇拜的明星的模样……这些都毫无必要。当然,如果天生有缺陷,有病态,通过手术矫正,自然另当别论。
不同的人兴趣、爱好、特长不同,有人精通音律,有人擅长丹青,有人能歌善舞,有人能说会道,有人精于计算,有人富于想象……在职业的选择、事业的追求等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避短扬长。从事自己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事业,自然更能创造事业的辉煌,展现人生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顾嗣协《杂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扬长避短见神奇。人生在世,在该补短处着力,在该避短时警惕,在该扬长处用功,方能做最好的自己。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这些看似彼此对立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西方哲学家罗素说: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只要是它能够自圆其说,它就具有某种真正的知识。
议论文写作贵在自圆其说,事理通达,也就是能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周密的分析、论证,能够把道理讲通,有说服力。这就需要训练思维的圆通性。
一、运用多元思维确立自己的观点
客观事物本来具有多个方面,正如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认识主体具有差异性,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思考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对于蚂蚁,有人嘲讽“蚍蜉撼大树”的自不量力,有人赞美“蚂蚁啃骨头”的团结攻坚;对于螃蟹,有人冷眼旁观“看你横行到几时”,有人热情讴歌“海龙王处也横行”;对于枯叶,有人贬抑“枯叶恋高枝,自觉无颜色”,有人褒扬“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需要学会多元思维。
[材料]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针对这则材料,思考的角度不一而足:
[着眼于鲸]在水中庞大的鲸无疑是强大的,而当它无所顾忌地对沙丁鱼穷追不舍时,却没有想到危险逼近,自己原来的优势在沙滩上就成了要命因素。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要有忧患意识……
[着眼于沙丁鱼]身体瘦小的沙丁鱼向沙滩方向游去是十分聪明的,善于利用自身条件和有利地形而陷强敌于困境。由此可以获得教益:用智慧战胜强敌;智胜于力;善于凭借才能以弱胜强;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
[着眼于鲸与沙丁鱼的关系]在深水中前者强大而后者弱小,在浅滩上却强弱异变。由此可以获得启迪:强与弱、优势与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努力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才是智者;在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些观点都是合理的,你对哪一个观点感悟最深,最有话说,就可以确立为中心论点。
多元思维训练,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作文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为自己的观点找到合理的支撑
朱光潜《咬文嚼字》主张“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并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马南邮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则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烦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作者从三个方面说理:①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②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③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这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可以强调关键一步影响一生。当代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所以,关键的“一步”走对了,“一生”路途顺畅;关键的“一步”走错了,一生蹉跎,一生后悔。一失足成千古恨。以“一步与一生”为题作文,也可以强调“一步”未必会影响、制约“一生”。一步再重要,也仅仅是一生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取代一生。走错一步不要紧,只要退步抽身走出误区,就不致葬送美好的人生。不要因为“一步”之错,就断言人家没有光明前途。两种看法,前者能够警醒人们防微杜渐,后者有利于鼓励走错一步的人改过自新,都有意义。两种看法,皆是“局部的真理”,关键是要能够自圆其说。
三、不要断然否认其他合理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我们不能为了强调外因而否认内因的作用,也不能为了强调内因而否认外因的作用。因此,论证“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内在“定力”不够的少年儿童具有重大的影响,这是有道理的,孟母三迁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论证“近墨者来必黑”,强调人内在因素产生对环境的“免疫力”,近墨者而不黑,就像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这也是有道理的。为了论证“近墨者黑”就否认“近墨者未必黑”,这是说不通的;反之,为了论证“近墨者未必黑”就否认“近墨者黑”,这也是说不通的。要论述“近墨者黑”,可以承认有“近墨者未必黑”的现象,但毕竟是少数,而“近墨者黑”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样,要论述“近墨者未必黑”的论题,也可以承认外因的强大作用,有“近墨者黑”的普遍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亦有“近墨者未必黑”的特殊现象,把突出内因的能动作用作为文章的论证主体。这样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疏漏。
与此相似的还有很多。论述“名师出高徒”,着眼于外因的作用,强调高明的师傅(老师)对徒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论证“名师未必出高徒”,则是着眼于内因,突出自身的勤奋、努力等内在要素的重要。
四、针对具体问题须进行具体分析
许多问题都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人用所谓“木桶理论”来阐释人生哲理:构成木桶的木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低的那块木板,因此,补短至关重要。有人反对,说人生不是木桶,术业有专攻,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的专长,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扬长而不是补短。以上两种说法,各执一端,不无道理,又难免偏颇。仔细想来,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无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人人应该具备,比如道德,比如情操,比如修养,在这些方面,就须补短,自己有不足,见贤而思齐,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无止境,在学识方面,自然也应该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在中小学,学习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需要及时查漏补缺;在大学专攻自己喜欢的专业,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差距,不懈努力。
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不同的个头,不同的肤色,不同的长相,不同的禀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可不必违背天性而强行改变。有人为了增加身高,不惜断骨再接;有人疯狂追星而整容,要使自己的長相变成自己崇拜的明星的模样……这些都毫无必要。当然,如果天生有缺陷,有病态,通过手术矫正,自然另当别论。
不同的人兴趣、爱好、特长不同,有人精通音律,有人擅长丹青,有人能歌善舞,有人能说会道,有人精于计算,有人富于想象……在职业的选择、事业的追求等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避短扬长。从事自己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事业,自然更能创造事业的辉煌,展现人生的精彩,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顾嗣协《杂诗》)天生我材必有用,扬长避短见神奇。人生在世,在该补短处着力,在该避短时警惕,在该扬长处用功,方能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