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论文与合法期刊的潜规则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量有限的核心期刊,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许多核心期刊不再以论文质量为核心,而是根据付费的多少来确定是否刊用。
  
  
  为何武汉佑达公司的黑论文能够冠冕堂皇地进入国家的正式出版物出版发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充斥国内各大学术期刊的“版面费”是黑论文的敲门砖。
  据中国学术论文交易调查显示,大量排队等待发表的论文,使学术核心期刊成为一种稀有资源,为发表文章而交纳“版面费”成了公开的秘密。据有关人士透露,以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为例,普通学报所收的“版面费”一般是320元——700元,普通中文核心期刊上升至800元-1200元。
  
  “文化妓女”
  
  “版面费”的出现,使得学术论文发表衍变为一条生产线,不少发行量小的学术期刊通过降低门槛,收取“版面费”获取经济利益,论文的量顺利增长,质却因此大幅下滑。
  一位核心期刊的责任编辑给记者算了笔账,国家一年对该刊物的拨款只有5万元,他们如果不以每篇论文500元标准收取版面费,期刊早就办不下去了。
  可是,一旦收取版面费,学术期刊就走进了一个杀鸡取卵的困局。当交版面费成为发表论文的潜规则时,低质的论文大量涌入,劣币驱逐良币,学术水平如何保持?而期刊权威性又如何得到保证?
  “这是一种自杀行为。我见过好几家学术期刊,一开始收取版面费,没几年就把名声做臭,刊物就办不下去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张桁说。
  “现在核心期刊出现一种怪现象,即核心期刊的副刊,专门刊登硕士论文,每篇文章登多少字需要多少钱,都是明码标价。”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估算:现在国内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80万人,按规定每个人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计算下来全部论文数量相当惊人。
  数量有限的核心期刊,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许多核心期刊不再以论文质量为核心,而是根据付费的多少来确定是否刊用。对这种给钱就刊用,不给钱即使优秀的论文也不用的“核心期刊”,有学者指斥为“文化妓女”。
  一个研究生在褚先生所在的杂志刊发了论文之后,结果被发现是抄袭之作。原作者找到杂志社,要求杂志社公开道歉并将追究抄袭者的责任。后来,抄袭者分别向原作者和杂志社作了诚恳的道歉,事情方才了结。
  厚厚的一本杂志出来之后,有时找不出几篇好文章。褚先生感到很郁闷,“这简直就是浪费纸张,为崇高神圣的学术殿堂生产知识垃圾”。
  大量没有价值的论文充斥在核心期刊的版面上,这是对科技源头的毒化。“学术生态系统不健康,科技未来就会走向灭亡。”何祚庥说。
  《科学》杂志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办的刊物,也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在世界上所有同行评议的综合性科学期刊中拥有最大的付费读者群,全球的读者总数估计为100万人。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新闻发言人郎妮女士告诉记者,《科学》从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费,更没有按照论文的篇幅长短收费一说。但她马上强调,《科学》发表的论文平均起来每篇都会有1到4张图表,如果这些图表是黑白的,《科学》就不收费,如果它们是彩色的,《科学》就会向作者收费,收费规则是:第一幅,收费600美元;以后其他各幅,每幅收费400美元。
  据了解,美国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抵消办刊成本。而绝对顶尖的学术刊物不收版面费,是因为它们影响大,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广告和私人募捐。美国学者如果发表论文时要交纳版面费,这些费用一般会从他们获得的各种研究经费里出,所以用不着教授学者们自掏腰包。能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所以即使向刊物交纳了版面费或者彩色印刷费,也不是一件给论文本身抹黑的事情。
  如何解决黑论文这种“知识垃圾”,许多学者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类似佑达公司这样的代写代发论文“代理商”光凭取缔是取缔不过来的,重点还应放在黑论文生产线的两头——刊发论文的学术期刊把好门,解决“质”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调整好考评体系,不要以“量”取胜。
  
  量化考核的弊端
  
  目前,在全国众多高等院校,各种以数字指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已经成为行政部门重要的管理手段。这种考核与每一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对个人来说,直接涉及毕业成绩、职称、科研经费,对单位和各级领导,则意味着政绩和升迁。这些量化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少文章;出版过多少著作;获得多少、什么级别的学术奖;承担了多少、什么级别的研究项目等等。
  某高校有这样的规定,申请教授职称需具备以下条件:独立撰写并出版一部15万字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在CSSCI核心库来源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2.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一类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3.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二类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想晋升教授,如果没有几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你的工作再出色,能力再高,也是白搭。”北京理工大学一位教师认为,论文以数量论英雄的考核体系,是论文粗制滥造、催生网上论文“枪手”的主要原因。
  片面追求论文“量”的增长,势必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评职称或者拿到科研项目经费,有的大学老师也加入了抄袭造假的行列。武汉某高校的鲍老师向记者举报说,该校某函授学报负责人王某为了这些“量”化考核居然在自己负责的学报上刊发低劣抄文,其剽窃行为令人震惊。
  鲍老师调查发现王某在1998年至1999年间为了申报正编审,利用职权连续在他主管的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关于毕业论文及其选题》、《关于毕业论文的信息查阅方法》、《关于毕业论文的构思与写作》、《关于毕业论文的出路》、《关于论文的评价原则及其方法》五篇系列论文。这五篇剽文主要整章、整页、整段地抄于:吴岱明著《科学研究方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陶德麟等著《思维空间
其他文献
金鸡百花影城位于北京最好的北三环边。米花机,可乐柜,电子公告板闪着红黄字符,大小影厅红椅蓝墙。大厅门口摆着电子游戏机,小孩子上去按两下,身后追着年轻妈妈。  普通的现代化电影院,差不多都是这种轻松热闹的样子,卖力招引主流观影群——青年人和孩子。一点也看不出,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内部专用的评奖、研讨电影放映厅。  周三中午11点半,3号影厅的门开了,满满的观众涌出来,大厅里的气氛骤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