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资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历史规律,通过自学完善知识体系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因为历史资料最能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可以说也是今日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历史学家正是通过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进行辨别、选择、整理、归纳才能描绘出生动真实的上下五千年。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才能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但是,目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存在着仅仅用史料论证中学历史教材中现成的观点和看法、使用错误的材料教学、堆砌和滥用史料、以偏盖全和主观臆断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精神和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认识不足。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史料,修补教材缺陷
1.中学历史教材的观点相对滞后
历史虽然是客观的,但历史认识却是主观的。由于新史料的发现、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价值观变迁,历史认识也必然随之变化发展。因此教学中不能仅用史料论证中学历史教材中现成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古代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以《宋史》为代表认为王安石变法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灭亡;近代梁启超在《王荆公》中称“三代下求完人,惟公(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建国以来对王安石的评价有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可见,人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与评价难免会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制约。我们应该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真实的史料,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2.中学历史教材有些内容表述过于简单
这就要求我们要查阅原始资料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修补完善。例如: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都只是说赎买后土地归农民所有。这种表述容易使师生误以为赎买后土地归农民私有。为此本人选择了如下史料做补充说明:(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份地,并不是归个别农民或农户所有,这些土地是交与农民协会管辖,农民协会按会员的人数平均分配;公共的农地(如:牧场,草地等)共同使用。”(选自朴希加廖夫,吕律译《俄罗斯史》)由此可见,改革后农村土地是归“农民协会”(即农村公社或村社)公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选择描述和记录生动形象历史事实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史料,再现鲜活的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活跃气氛,营造轻松、活泼和民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二、选取典型和可靠史料,论从史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所引用的史料必须是第一手史料和经考证后的史料。如:北宋《交子》是历史文物,属于第一手可靠的实物史料。它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开始使用纸币。在历史课堂中使用这类史料,既能充分说明问题,又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然而有些教师在选用史料时,不够严谨,对材料未加甄别;或者没有认真校对原文就直接使用互联网上的资料,结果错误百出。例如网络上流传一则这样的材料:傅斯年先生说“历史学便是史料学”。查阅原文应是“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选自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可见,如此引用材料是对傅斯年先生原意的严重歪曲,据此得出的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再如,有的教师用《废井田开阡陌》图,来证明商鞅推行土地私有制度。这是不科学的。该图中文字是楷书,而楷书形成于汉末。由此可见,这不是战国时期的原始史料。是后人画的,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认识。因此,使用史料前必须进行甄别。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要引用能充分说明特定历史问题和历史认识的典型图文和视频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和认识。许多教师引用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史料来说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其实,从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很难选取到精炼的史料来说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如果引用《孟子微》中的史料就很容易说明问题。康有为指出:“《春秋》要旨分三科,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以为进化,《公羊》最明。……大约据乱世尚君主,升平世尚君民共主,太平世尚民主矣。”这说明康有为将儒家的“公羊三世说”与达尔文进化论和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相结合。进而概括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三、选用史料适度适量,合理设计问题
高中历史课时十分有限,过多过难的史料,学生阅读要花太多时间,留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就不足,课堂效率太低。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控制史料的数量和难度。对于太难的文言文要注析,不能人为制造阅读障碍。一节历史课使用的文字史料一般不超过10则1000字,若使用视频史料,则播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分钟。视频的信息量较大,过量则学生难以接受。
课堂上要用文字、图片、数据表格和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史料来教学。一节课可能做不到,但在教学中可交替使用各种类型的史料。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养。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大都使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类型的史料来考察考生多方面的历史学科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种类型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教师选取史料的要注重问题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1.利用史料设计问题要科学。问题设计必须从所给定的史料出发,问题不能与史料脱节。所提供的史料要能充分有力说明问题,切忌以偏概全,主观臆断。例如:中学历史教师常引用张謇的大生纱厂、福州“电光刘”等个别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史料,设计问题是:“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这些史料是可以用,而且也很生动形象,但是,要说明“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原因”还要结合该时期全国统计数据图表史料来说明。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时,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当;应依据史料、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设计;要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高中三个年段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问题设计要有程度区别。一般原则是分三个层次设计问题:即史实、史论和史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掌握基本史实,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使学生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理解和阐释历史;第三层次的问题是史识,从历史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启示等,以指导当今的社会实践(工作、学习和生活等)。
在《欧洲宗教改革》教学中,本人利用史料设计如下问题:
材料一:(1555年罗马天主教与德意志新教派达成协议)允许路德教派在(德意志)帝国范围内合法存在,充分保障所有路德派诸侯的宗教信仰仪式……以后信仰的改变将按“在谁的国家信谁的教”的原则处理……这就是著名的奥格斯堡和约。(选自〔英〕托马斯·马丁·林赛著《宗教改革史》)
材料二:现代宽容产生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各方的立场都是水火不容,欧洲在宗教名义下饱受战争的屠杀和暴力的蹂躏……宽容是为了缓和教派冲突,在不同信仰者之间谋求和平共存之道的一种权宜之计,它最初体现在几个带有停战协议性质的法令中,如《奥格斯堡和约》和《南特赦令》等。(选自瞿磊《论宽容观念的演进与民主的现代转型》)
问题1:据材料一、二,概括《奥格斯堡和约》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问题2: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宽容的意义,谈谈宗教宽容对我们当今有何启示。其中,“概括主要内容”和“分析宗教宽容的意义”,比较容易。阅读理解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基本上学生能答得出来。“分析《奥格斯堡和约》意义”,属于中等难度,需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认真思考和判断。谈启示难度大,属于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求,需要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三个能力层次问题设计,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合理应用史料,采取有效策略,并坚持不懈,注重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实用,这才是历史史料教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金桥实验中学)
一、利用史料,修补教材缺陷
1.中学历史教材的观点相对滞后
历史虽然是客观的,但历史认识却是主观的。由于新史料的发现、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价值观变迁,历史认识也必然随之变化发展。因此教学中不能仅用史料论证中学历史教材中现成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古代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以《宋史》为代表认为王安石变法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灭亡;近代梁启超在《王荆公》中称“三代下求完人,惟公(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建国以来对王安石的评价有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可见,人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与评价难免会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制约。我们应该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真实的史料,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2.中学历史教材有些内容表述过于简单
这就要求我们要查阅原始资料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修补完善。例如: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都只是说赎买后土地归农民所有。这种表述容易使师生误以为赎买后土地归农民私有。为此本人选择了如下史料做补充说明:(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份地,并不是归个别农民或农户所有,这些土地是交与农民协会管辖,农民协会按会员的人数平均分配;公共的农地(如:牧场,草地等)共同使用。”(选自朴希加廖夫,吕律译《俄罗斯史》)由此可见,改革后农村土地是归“农民协会”(即农村公社或村社)公有。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选择描述和记录生动形象历史事实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史料,再现鲜活的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活跃气氛,营造轻松、活泼和民主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二、选取典型和可靠史料,论从史出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所引用的史料必须是第一手史料和经考证后的史料。如:北宋《交子》是历史文物,属于第一手可靠的实物史料。它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开始使用纸币。在历史课堂中使用这类史料,既能充分说明问题,又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然而有些教师在选用史料时,不够严谨,对材料未加甄别;或者没有认真校对原文就直接使用互联网上的资料,结果错误百出。例如网络上流传一则这样的材料:傅斯年先生说“历史学便是史料学”。查阅原文应是“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选自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可见,如此引用材料是对傅斯年先生原意的严重歪曲,据此得出的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再如,有的教师用《废井田开阡陌》图,来证明商鞅推行土地私有制度。这是不科学的。该图中文字是楷书,而楷书形成于汉末。由此可见,这不是战国时期的原始史料。是后人画的,难免带有个人主观认识。因此,使用史料前必须进行甄别。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要引用能充分说明特定历史问题和历史认识的典型图文和视频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和认识。许多教师引用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史料来说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其实,从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很难选取到精炼的史料来说明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如果引用《孟子微》中的史料就很容易说明问题。康有为指出:“《春秋》要旨分三科,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以为进化,《公羊》最明。……大约据乱世尚君主,升平世尚君民共主,太平世尚民主矣。”这说明康有为将儒家的“公羊三世说”与达尔文进化论和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相结合。进而概括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三、选用史料适度适量,合理设计问题
高中历史课时十分有限,过多过难的史料,学生阅读要花太多时间,留给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就不足,课堂效率太低。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适当控制史料的数量和难度。对于太难的文言文要注析,不能人为制造阅读障碍。一节历史课使用的文字史料一般不超过10则1000字,若使用视频史料,则播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分钟。视频的信息量较大,过量则学生难以接受。
课堂上要用文字、图片、数据表格和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史料来教学。一节课可能做不到,但在教学中可交替使用各种类型的史料。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养。近年来,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大都使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类型的史料来考察考生多方面的历史学科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种类型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教师选取史料的要注重问题的合理设计,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
1.利用史料设计问题要科学。问题设计必须从所给定的史料出发,问题不能与史料脱节。所提供的史料要能充分有力说明问题,切忌以偏概全,主观臆断。例如:中学历史教师常引用张謇的大生纱厂、福州“电光刘”等个别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史料,设计问题是:“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原因。”这些史料是可以用,而且也很生动形象,但是,要说明“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及其原因”还要结合该时期全国统计数据图表史料来说明。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用史料探究历史问题时,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当;应依据史料、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设计;要有梯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高中三个年段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很大的差异,问题设计要有程度区别。一般原则是分三个层次设计问题:即史实、史论和史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掌握基本史实,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使学生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理解和阐释历史;第三层次的问题是史识,从历史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认识启示等,以指导当今的社会实践(工作、学习和生活等)。
在《欧洲宗教改革》教学中,本人利用史料设计如下问题:
材料一:(1555年罗马天主教与德意志新教派达成协议)允许路德教派在(德意志)帝国范围内合法存在,充分保障所有路德派诸侯的宗教信仰仪式……以后信仰的改变将按“在谁的国家信谁的教”的原则处理……这就是著名的奥格斯堡和约。(选自〔英〕托马斯·马丁·林赛著《宗教改革史》)
材料二:现代宽容产生于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各方的立场都是水火不容,欧洲在宗教名义下饱受战争的屠杀和暴力的蹂躏……宽容是为了缓和教派冲突,在不同信仰者之间谋求和平共存之道的一种权宜之计,它最初体现在几个带有停战协议性质的法令中,如《奥格斯堡和约》和《南特赦令》等。(选自瞿磊《论宽容观念的演进与民主的现代转型》)
问题1:据材料一、二,概括《奥格斯堡和约》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问题2: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宽容的意义,谈谈宗教宽容对我们当今有何启示。其中,“概括主要内容”和“分析宗教宽容的意义”,比较容易。阅读理解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基本上学生能答得出来。“分析《奥格斯堡和约》意义”,属于中等难度,需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认真思考和判断。谈启示难度大,属于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要求,需要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三个能力层次问题设计,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合理应用史料,采取有效策略,并坚持不懈,注重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实用,这才是历史史料教学的真谛。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金桥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