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初中数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并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
  问题提出是创新的源泉,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创新实质上是一个以发现问题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点的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激发人们去努力探寻创新之路。问题意识的产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及民主的课堂氛围来激发、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锻炼其数学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也一直都是初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1]。
  1、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1.1传统观念因素
  儒道两家学说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儒家文化的特征有:严格的家庭管束、知识分子不可逾越经典、重考据式的基础、不鼓励创新的经世致用,而道家则主张天道、自然无为,追求“虚静恬淡”的精神境界,这种文化导致了千百年来反映在中国人身上的无鲜明个性、重文化轻创造的特征,这正是阻碍问题意识的精神背景[2]。
  1.2思维品质因素
  问题意识与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严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思维品质的优劣会影响问题产生和提问质量,只有具有较高的思维品质才能从严格处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许多关于创造性人格特征的论著和研究表明,创造力与个性心理特征间存在关联,其中与问题意识相关的个性特征尤以独立性、好奇心和勇敢为重,独立的个性使个体不依赖他人,勇敢的性格使之敢于质疑,好奇心引发的探究心理,使问题得到深入的探索,引导问题意识的深化。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爱好会促使他们去从事探索这种事物的活动,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会感到数学活动或内容引人入胜,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1.3心理素质因素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助于增强问题意识,反之则起削弱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压抑和焦虑是影响学生提问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如果学生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那么必然抑制其提出数学问题的行为。有些学生学习被动,不善思考,提不出问题,有些学生表现为胆怯自卑,不善言谈,有问题不敢问或不愿意问,遇到发言就心慌胆怯。不少学生害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和老师讥笑,害怕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而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溥,害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回答,害怕提出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3]。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1营造良好氛围,鼓励质疑问难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应采用和学生一起思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给学生适当的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在教学设计上,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情感因素,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困惑、新问题,要鼓励学生间互相提问,合作讨论,充分培养提出问题的自信心,要尊重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探究。要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对书本知识,对教师的论点提出疑问,提出补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大胆提出问题。
  2.2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培養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迅速思考和反应的能力,才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此外,数学教学语言应该准确、鲜明、生动、合乎语法、用词恰当、逻辑正确、意义完整、条理清楚,通过提高教师数学表达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表述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3注重课堂反思,培养质疑习惯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解题反思即在解题之后反思该习题考核哪些方面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等等。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既使他们看到自己思想的不全面,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完善解题过程,训练思维的严密性,丰富解题思路,又使他们学习揭示概念本质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
  3、结论
  总之,数学问题的提出是人们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结果,学生不仅要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还要具备敏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还要熟练地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解释身边的事物现象,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遇到了现实的问题,才可能展开思维的翅膀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欧健.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6.
  [2]袁湛江.新课程中的问题意识与教师角色[J].数学月刊,2003,5.
  [3]王洁.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6.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高中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形成美好的人格,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本文论述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的意义、体育与美育融合点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 美育 体育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On Aest
在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指导下,运用非齐次泊松过程(NHPP)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适用于定型试飞阶段机载设备维修周期的优化方法,为定型试飞阶段维修周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强调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
会议
高层建筑具有复杂的结构功能以及较高的地面高度,这对建筑设计尤.其是建筑及水系统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论文阐述了高层建筑的给水方式、给水系统特点,并分析了给水的可靠性,最后
为了抢救危重患者或手术麻醉需要,临床上常对患者采取抢救性气管内插管。工作中,常比较重视插管期间的监护和管理,而对拔管期间的监护重视不够。拔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并不少见,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