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是中考的重难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多参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改变教师的讲解模式,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提高阅读的自我学习能力,重视各种形式的阅读,培养语感,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无缝对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
【关键词】学生参与;增加语感;联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其中读就是指的阅读,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灵活性很高的,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的,这里涉及到教师的教的方法,也涉及到学生的学的方法,下面是笔者的教学体会,供大家切磋。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以教为主,学生的参与率太少
初中语文阅读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教师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形式,学生像听课一样,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记笔记等。这种形式学生的参与率太少了。学生的参与率降低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被动的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效果相差很大。尤其很多理科的孩子,语文阅读课都在研究数理化的难题,学习的语文兴趣就更降低了,语文成绩就更谈不上了。
(二)教师讲解模式化
语文阅读教师的讲解一般都模式化: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的特色等等。这些模式化的东西固然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没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们都麻木了,所以上阅读课,很多孩子思想不集中,很多孩子没有兴趣、没有新意,也没有挑战,语文阅读理解课就流于形式了。
(三)不重視学生的阅读,过分强调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教师过分注重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而忽略了阅读的文学性。文章不是数学题理解了就会了,就是数学题也要求学生多读题,这样才便于理解。过分强调理解的话,那就把文章太理性化了,缺少了感性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不能升华,文章的美感就体现不出来了。比如朱自清的《春》,如果只停留在理解的角度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学生也能分析出来大量的排比句和拟人的写法,只有通过读出来后,这种排比和拟人的思想感情才会晕染出来,这种带着欣赏的阅读,不但提高了理解力,而且提高了兴趣,为今后的写作做了基础铺垫。
(四)与写作联系的比较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一般是讲解后做题,题目都是对文章的分析等方面,很少涉及写作要求的。阅读理解课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名篇,作者的写作技巧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们也普遍反映阅读理解和作文都有难度,阅读理解失分很多,写作也是无话可说,而且二者也都是考试的重点,其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把写作延伸到平时的阅读理解,要统一起来看待这两个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人内心的能量,使人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效果是非常好的。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先让学生预习,阅读也是可以预习的,自己读完文章后,提炼归纳总结,找出解题思路,让学生从提高兴趣到提高课堂积极性,再到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再听老师的讲解会事半功倍的,而且学生这样学习的印象很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老师引导和解疑答惑,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从教师讲解到引导学生讨论,提高能力
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能力问题,教师讲解只是帮助学生们理解,应在帮助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高中阶段的阅读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可以采取让学生们自己发言,大家讨论问题,大家互相促进,从其他人身上学习自己不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枯燥的语文阅读课变得更有生气和活力,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这里教师需要把握整个课堂的走向和秩序,讨论的环节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要乱中有序。即使暂时不正确的答案,也要鼓励学生们发挥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使学生们不但带着耳朵,最重要的带着大脑和嘴巴发言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多种形式的阅读,增加语感
阅读应该从读开始,让学生粗读、细读、精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一方面促进理解,另一方面了解内涵,最重要的是增加语感,懂得欣赏。读是理解的过程,是和作者亲密接触的过程,前面说了《春》必须通过阅读才能领略整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学生们会通过阅读,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幅图画和场景,仿佛身临其境,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很快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精华。阅读是理解文章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和欣赏的过程,文章的艺术美感得到了体现。这种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非常获益的,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四)从阅读到写作的无缝对接
阅读理解的同时要挖掘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修辞方法、写作特点、人物刻画等等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技巧,要求学生们仿写或扩写,可以根据写作特色,让学生们进行话题作文练习。比如《春》,学生们可以仿写《秋》,《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仿写其他人物类的文章,也可以续写《项链》等等。如果作文和阅读理解联系起来,学生们容易上手,有参照的“模型”,这样练笔的结果会收到确实的效果。单独的作文课,有时是找其他的话题作文,学生对话题的背景也不甚了解,写作的风格也不易把握,所以说阅读和写作的无缝对接是最好的。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应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提高,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小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J].教师,2010(5).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学生参与;增加语感;联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其中读就是指的阅读,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灵活性很高的,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掌握的,这里涉及到教师的教的方法,也涉及到学生的学的方法,下面是笔者的教学体会,供大家切磋。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以教为主,学生的参与率太少
初中语文阅读的主要形式还是以教师备课,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形式,学生像听课一样,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记笔记等。这种形式学生的参与率太少了。学生的参与率降低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被动的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效果相差很大。尤其很多理科的孩子,语文阅读课都在研究数理化的难题,学习的语文兴趣就更降低了,语文成绩就更谈不上了。
(二)教师讲解模式化
语文阅读教师的讲解一般都模式化: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的特色等等。这些模式化的东西固然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没有新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们都麻木了,所以上阅读课,很多孩子思想不集中,很多孩子没有兴趣、没有新意,也没有挑战,语文阅读理解课就流于形式了。
(三)不重視学生的阅读,过分强调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教师过分注重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而忽略了阅读的文学性。文章不是数学题理解了就会了,就是数学题也要求学生多读题,这样才便于理解。过分强调理解的话,那就把文章太理性化了,缺少了感性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不能升华,文章的美感就体现不出来了。比如朱自清的《春》,如果只停留在理解的角度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学生也能分析出来大量的排比句和拟人的写法,只有通过读出来后,这种排比和拟人的思想感情才会晕染出来,这种带着欣赏的阅读,不但提高了理解力,而且提高了兴趣,为今后的写作做了基础铺垫。
(四)与写作联系的比较少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一般是讲解后做题,题目都是对文章的分析等方面,很少涉及写作要求的。阅读理解课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名篇,作者的写作技巧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们也普遍反映阅读理解和作文都有难度,阅读理解失分很多,写作也是无话可说,而且二者也都是考试的重点,其实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把写作延伸到平时的阅读理解,要统一起来看待这两个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调动人内心的能量,使人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效果是非常好的。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先让学生预习,阅读也是可以预习的,自己读完文章后,提炼归纳总结,找出解题思路,让学生从提高兴趣到提高课堂积极性,再到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再听老师的讲解会事半功倍的,而且学生这样学习的印象很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老师引导和解疑答惑,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从教师讲解到引导学生讨论,提高能力
初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是能力问题,教师讲解只是帮助学生们理解,应在帮助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高中阶段的阅读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可以采取让学生们自己发言,大家讨论问题,大家互相促进,从其他人身上学习自己不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枯燥的语文阅读课变得更有生气和活力,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这里教师需要把握整个课堂的走向和秩序,讨论的环节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要乱中有序。即使暂时不正确的答案,也要鼓励学生们发挥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使学生们不但带着耳朵,最重要的带着大脑和嘴巴发言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多种形式的阅读,增加语感
阅读应该从读开始,让学生粗读、细读、精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一方面促进理解,另一方面了解内涵,最重要的是增加语感,懂得欣赏。读是理解的过程,是和作者亲密接触的过程,前面说了《春》必须通过阅读才能领略整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学生们会通过阅读,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幅图画和场景,仿佛身临其境,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共鸣,很快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精华。阅读是理解文章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和欣赏的过程,文章的艺术美感得到了体现。这种语感的培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非常获益的,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四)从阅读到写作的无缝对接
阅读理解的同时要挖掘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修辞方法、写作特点、人物刻画等等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技巧,要求学生们仿写或扩写,可以根据写作特色,让学生们进行话题作文练习。比如《春》,学生们可以仿写《秋》,《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仿写其他人物类的文章,也可以续写《项链》等等。如果作文和阅读理解联系起来,学生们容易上手,有参照的“模型”,这样练笔的结果会收到确实的效果。单独的作文课,有时是找其他的话题作文,学生对话题的背景也不甚了解,写作的风格也不易把握,所以说阅读和写作的无缝对接是最好的。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应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水平同时提高,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小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J].教师,2010(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