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学习共同体具有社会强化和信息交流功能,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在中职学校教学中,通过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组织共同体成员、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情景和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基于网络环境支持下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 ; 教学 ;应用; 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多种传输工具日益完善,网络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新的学习空间,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在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所谓网络学习共同体(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学刊组织,其成员之间通过使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学习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一、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相互学习不但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这种相互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绩效。
1.积极有效的认知活动
学习者彼此间的交互活动会对其认知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学生可围绕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思路,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交流合作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反思。这样,每个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又接受他人的影响,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提高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还可体验到获取知识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验,而这些体验恰恰是传统教育鞭长莫及的。
2.丰富的情感交流
虚拟学习共同体能极大地促进学习者与他人(其他学习者、教师等)之间的沟通交流,个体学习者方便获得情感性支持,并有益于营造温馨友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比如,助学者通过在线咨询等为学习者提供心理辅导,包括如何有效应对学习的压力、如何进行网络沟通、如何克服虚拟世界的负面效应等。另外,学习者彼此之间可交流各自的经验感受、相互提建议,通过这种人际沟通和情感交互,学习者可体验到彼此的接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投入学习的动力。
3.形成学习文化
虚拟学习文化涉及学习力文化(强调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学习力比能力更重要)、快乐文化(要求人懂得感恩,学会善念、学会包容、实现人生快乐)、速度文化(学习也要讲究速度)、创新文化(把学习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竞争文化(学习的竞争)、共享文化等。虚拟共同体的学习文化,使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倡导这种虚拟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对实现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这有助于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将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基于网络环境支持下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1.学习主题的确定与学习资源的准备
学习共同体是在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
另外,围绕所确定的教学主题和任务,教师还需要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
2.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情景
学习情境是学习共同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情景的设计要围绕所确定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展开与学习者的交互活动进行,同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设计学习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具有不同背景的学习者,让这些学习者意识到在特定情境中他们必须要彼此依赖才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复杂性、情感性和典型性。
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教学设计者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这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协作工具、个人主页空间、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夹等)。设计适于中职学生的功能强大的交互工具是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中职学校,教育者应该利用网络帮助学习者在充分的沟通、协作中实现高水平思维和深层理解,促进积极主动的社会性知识建构。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必将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互动方式,也是今后中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斌. 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 :(4).
[2]于凌云、蒋立兵. 基于任务的导学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理工高教研究,2006:(1).
[3]李小美、谭音.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A] . 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 2006.
[4] 张海青.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J] . 中小学电教, 2006:(7).
[5] 李小美.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116000)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 ; 教学 ;应用; 思考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多种传输工具日益完善,网络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新的学习空间,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在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所谓网络学习共同体(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学刊组织,其成员之间通过使用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获取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学习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一、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相互学习不但可以学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这种相互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绩效。
1.积极有效的认知活动
学习者彼此间的交互活动会对其认知活动产生促进作用。学生可围绕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及思路,分享各自的想法,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交流合作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反思。这样,每个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又接受他人的影响,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提高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还可体验到获取知识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验,而这些体验恰恰是传统教育鞭长莫及的。
2.丰富的情感交流
虚拟学习共同体能极大地促进学习者与他人(其他学习者、教师等)之间的沟通交流,个体学习者方便获得情感性支持,并有益于营造温馨友好的网络学习氛围。比如,助学者通过在线咨询等为学习者提供心理辅导,包括如何有效应对学习的压力、如何进行网络沟通、如何克服虚拟世界的负面效应等。另外,学习者彼此之间可交流各自的经验感受、相互提建议,通过这种人际沟通和情感交互,学习者可体验到彼此的接纳和支持,从而增加克服困难、投入学习的动力。
3.形成学习文化
虚拟学习文化涉及学习力文化(强调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学习力比能力更重要)、快乐文化(要求人懂得感恩,学会善念、学会包容、实现人生快乐)、速度文化(学习也要讲究速度)、创新文化(把学习和创新联系在一起)、竞争文化(学习的竞争)、共享文化等。虚拟共同体的学习文化,使学习者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倡导这种虚拟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对实现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这有助于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二、网络学习共同体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将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基于网络环境支持下构建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1.学习主题的确定与学习资源的准备
学习共同体是在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教师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
另外,围绕所确定的教学主题和任务,教师还需要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
2.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情景
学习情境是学习共同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所有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情景的设计要围绕所确定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展开与学习者的交互活动进行,同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设计学习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具有不同背景的学习者,让这些学习者意识到在特定情境中他们必须要彼此依赖才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复杂性、情感性和典型性。
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教学设计者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这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协作工具、个人主页空间、追踪评价工具(如电子档案夹等)。设计适于中职学生的功能强大的交互工具是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中职学校,教育者应该利用网络帮助学习者在充分的沟通、协作中实现高水平思维和深层理解,促进积极主动的社会性知识建构。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必将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互动方式,也是今后中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斌. 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 :(4).
[2]于凌云、蒋立兵. 基于任务的导学型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理工高教研究,2006:(1).
[3]李小美、谭音.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A] . 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 2006.
[4] 张海青.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J] . 中小学电教, 2006:(7).
[5] 李小美.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足球运动学校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