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测试结果进行有效性利用的反思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测验是教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了解个体思维方式、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但众多教师只是将数学测试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仅仅关注学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未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结合自己对试卷测试结果处理的经验,对数学测试结果利用的有效性作了简单的反思和改进,从一学期的教学结果来看,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
  一、避免数学测试结果利用中的四个误区
  其一,对试卷分析不够。在测验后,大部分教师只是自己对班级测试结果的分数段进行了简单分析,未要求学生个人进行试卷分析,测试成绩出来后就立即发试卷进行讲评,由于学生未对试卷进行自我消化,所以听评讲时也是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
  其二,评讲形式过于单一。体现在部分教师讲评时只是进行答案核对,致使一部分数学“学困生”只知答案,不知为什么,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巩固与强化了,未达到数学测试的根本目的。还有部分教师则从试卷第一题开始进行评讲,不放过任何一道题,虽然自我感觉讲得很细致透彻,却不知学生早已疲惫不堪,不知所云,评析效率大打折扣。
  其三,将评析课上成“批评课”。教师一旦发现自己反复提醒过的知识点学生又错了,就往往在课堂上责备不断,弄得学生对听评一点兴趣也没有,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四,让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是评讲后的测后再测试。由于没有测后的再测试,学生的听评自觉性降低了很多,教师对试卷评讲的效果也茫然不知。
  二、对数学测试结果有效利用作出的改进
  针对以上四点,我对数学测试结果有效性利用作出如下相应的几点改进:
  1.让学生充分体验测试的“成果”,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包括诸如情感、态度、需要、兴趣的有效学习,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数学测试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由于是自己辛苦后的产物,他们都能在数学试卷上找到自己满意的部分。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利于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2.评析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试卷自我分析、自我反思
  试卷分析不应仅仅是教师的必修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试卷分析的主体应是学生,只有学生在自己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试卷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才能提出问题,才会产生要求听教师或其他同学讲评的愿望,也才会在评讲过程中有理有据地回答同学及教师的提问,迸发自己思维的火花。
  在测试后,我先要求学生从测试分数上与前次测试进行纵比,看自己是否较前次有所进步或者后退,然后再找出试卷中的知识点,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知识点的得分情况,对错题在评析前进行尝试性的解答,对一题多解的数学题目则思考有无其它方法,最后简要地在试卷一侧写出本次测试后的体会,主要谈谈优点及不足。
  通过学生测后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进行正确归因,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认识,明确了自己应注意的问题,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在试卷评析课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在评讲前,教师可以简略地分析一下班级考试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在班级内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明确自己在班级内的学习状况,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
  其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个“体操”当然不能由教师代做,必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别。况且有了学生测后自我分析作为铺垫,教师在评析课上就不应作为试卷评析的主角了,更不必一一对试卷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内的自我交流讨论,大多数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提出疑问,由于是学生个别与个别的交流,组内评析的针对性得到加强,提高了试卷评析的有效性。
  再次,就是教师的答疑评析。一是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二是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很难表述清楚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评;三是对具有发散性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评,便于引导学生总结数学思想及方法,发展学生迁移能力;四是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独特见解的解法进行介绍,达到激励先进的目的。
  4.出好测后再测卷
  测后再测试卷当然不能是前期试卷的简单重复,重点放在对试卷错误率超过0.5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题量也不易过大,最好让学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有了测后再测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试卷自我分析及评析课上带上一点小小的压力,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而且通过再测试取得的“优异成绩”,更能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提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试卷测试后,不仅仅要进行试卷单一的评析,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度,更要利用其达到学生学习数学中情感和态度的升华,永保数学学习兴趣,内化为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其他文献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内化知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我发现,升入中学后,很多学生对语文作业持敷衍态度,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同学忽视了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我意识到语文作业必须巧布置。每节课我都布置了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布置作业要灵活,做到内容新颖,形式多样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对可他总是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二是运用所学
期刊
转化对象介绍:袁熠翔,男,17岁,父亲身患胃癌无力管教他,母亲为宁乡县某小超市售货员,从小比较疼爱他,也管不了他。他学习态度差,喜欢上网、玩游戏,上课不专心,不是看课外书就是睡觉,但有时也会听课,会发言,属内向型性格。课后作业字迹潦草,一般是抄袭的,有时不抄也不交。由于性格较为鲁蛮,比较自大,班级里能与他做朋友的同学不多。劳动积极性低,卫生值日经常欺压同学替他完成,有时甚至逃避卫生责任。好在他懂得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时常会纳闷:为什么上课时学生积极配合,气氛活跃,考试就考不了呢?在语文课堂上该如何去提高课堂效益,教师该如何去打开学生心扉,使他们爱上语文,学好语文呢?我认为做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的工作十分必要。  一、课前认真备课   很多老师都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备课。我们也会发现,公开课的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备课
期刊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要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阅读材料中汲取知识,得到美的熏陶,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如何才能又快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其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走出教材,通过作文实践也是有广阔的操作余地的。  那么如何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并在感受的同时构造起有情感依附的文章。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
期刊
鲁迅,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冷峻、崔嵬、神秘。鲁迅先生的杂文,那种剔肌析骨,置顽敌于死命的笔锋,剖情析理,层层深入的论述,绝妙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那种凝练含蓄而又发人深省的语言以及那种形象化的描写和严密的逻辑性,广博的历史材料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结合的特点等,使它在文学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同其他作家风格迥然不同。  鲁迅对作品中的悲剧人物的刻画可谓是别具匠心,入木三分。在他的小说里,故事情节淡化,人
期刊
斯宾塞说:“在一个人的教育中,情感起着重要作用。道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理智告诉人们用什么方法去做,而情感则告诉人们,愿意怎样做。”在教育中,让我们用情感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使他们茁壮成长,拥有完美的人生。  在这一方面,语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常说,语文是,白纸黑字,精彩纷呈!语文的魅力不仅仅是学生课本里的字、词、句,段,更在于它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以及对人心灵的改造和升华。
期刊
听,说,读,写能力是基本语文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虽说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但其中读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其他三者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农村相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落后,信息闭塞,文化氛围不浓,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农村高中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致使农村高中生语言发展速度的缓慢和语言理解能力的滞后,造成农村高中生阅读能力低,使培养和发展农村高中生的阅读能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改革当前课堂结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我就此问题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
期刊
如果一个人在小学时代,写作兴趣、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就会影响他以后的书面表达能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写作兴趣培养的最佳时间往往是1-2年级,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没有写话的兴趣,到中高段的写作能力就不会很好。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低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