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愿意呵护大自然的人,大自然定当回报以博大的宽慰与怜爱。
我对音乐的感觉向来是迟钝的。偶尔听了一回西贝柳斯,觉得这位芬兰籍的作曲家有些不一样。别人的音乐,要么明快欢欣,清越悠扬;要么激情澎湃,恨不得每一个音符都要砸在人的心坎上;要么放肆地咆哮,释放着出离的愤怒与忧伤。而他的,偏于冷色调,冰幽幽的,引而不发,独自在一隅呢喃,拒人千里之外,又令人欲罢不能,有着不容忽视的魅力。就像觥筹交错的宴会上,一个美丽端庄的姑娘一言不发,将自己抽离出中心之外,让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时刻准备着要奉上一点关切和殷勤。
曾经有幸与大提琴家王健先生有过一次深谈,我特地向他请教对西贝柳斯的观感。他脱口而出一句“有个性”。他说自己之前对这位作曲家的音乐存有疑惑,谈不上喜欢,觉得听着不太过瘾。直至自己到了北欧,到了芬兰,才豁然开朗地明白为何这位作曲家被芬兰人视为民族的象征。中国人眼中的欧洲,往往局限于西欧,这里青山绿水、诗意盎然,勃拉姆斯、舒伯特将这缕明媚阳光投射到旋律之中,酿出的音乐动听优美、爱意弥漫、温暖如春。而北欧的芬兰则是另一个世界,特别是漫长冬季,银装素裹,冰天雪地,整个国度笼罩着刺眼而结实的白。这是西贝柳斯挚爱的故乡。他以旋律为画笔,描摹故土的树木、溪水、花朵、飞虫,他要把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的爱搬上音符,让它们手挽手,排好队,去运送自己的情感。于是,他的音乐让人感觉是静止的,或者说被冷冻了,由块状物逐一拼接而成,富有滞重感,不见款款流水般的舒顺与畅达。
芬兰人对他的音乐甘之如饴,因为西贝柳斯作品的乐思来自芬兰的传说和英雄,来自芬兰的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是从芬兰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有着浓郁醇厚的“芬兰味”。音乐又是无国界的,西贝柳斯烹制的地道“芬兰味”,成为了各国音乐爱好者共品的佳肴。
王健先生提醒说,聆听西贝柳斯,不要完全被他的“冷”所牵引。其实,细细地品,他的音乐中还不时地流淌出丝丝缕缕的温暖,就像在冰天雪地里,看到一只小鸟在飞,这与在青山绿水中看到一群大雁在飞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到底如何不一样?我想,在坚冰厚雪的世界里,孤寂的小鸟展翅飞翔,更让人体味到一个民族强壮的心脏在跳动、在欢跃。所以,1995年的世界冰球锦标赛,芬兰队斩获冠军,芬兰人唱响的是西贝柳斯的作品《芬兰颂》,反而把国歌搁置在一旁。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建有西贝柳斯公园,正中央立着石刻的音乐家塑像,以及数百根长短参差的不锈钢圆管组成的大型管风琴造型。当风穿过空荡荡的管道时,呜呜的声音时高时低、时疾时缓。我不曾亲见,但感觉已然听见,又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联:风吹钟声花间过,又响又香。
(潘光贤摘自《光明日报》)
我对音乐的感觉向来是迟钝的。偶尔听了一回西贝柳斯,觉得这位芬兰籍的作曲家有些不一样。别人的音乐,要么明快欢欣,清越悠扬;要么激情澎湃,恨不得每一个音符都要砸在人的心坎上;要么放肆地咆哮,释放着出离的愤怒与忧伤。而他的,偏于冷色调,冰幽幽的,引而不发,独自在一隅呢喃,拒人千里之外,又令人欲罢不能,有着不容忽视的魅力。就像觥筹交错的宴会上,一个美丽端庄的姑娘一言不发,将自己抽离出中心之外,让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时刻准备着要奉上一点关切和殷勤。
曾经有幸与大提琴家王健先生有过一次深谈,我特地向他请教对西贝柳斯的观感。他脱口而出一句“有个性”。他说自己之前对这位作曲家的音乐存有疑惑,谈不上喜欢,觉得听着不太过瘾。直至自己到了北欧,到了芬兰,才豁然开朗地明白为何这位作曲家被芬兰人视为民族的象征。中国人眼中的欧洲,往往局限于西欧,这里青山绿水、诗意盎然,勃拉姆斯、舒伯特将这缕明媚阳光投射到旋律之中,酿出的音乐动听优美、爱意弥漫、温暖如春。而北欧的芬兰则是另一个世界,特别是漫长冬季,银装素裹,冰天雪地,整个国度笼罩着刺眼而结实的白。这是西贝柳斯挚爱的故乡。他以旋律为画笔,描摹故土的树木、溪水、花朵、飞虫,他要把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的爱搬上音符,让它们手挽手,排好队,去运送自己的情感。于是,他的音乐让人感觉是静止的,或者说被冷冻了,由块状物逐一拼接而成,富有滞重感,不见款款流水般的舒顺与畅达。
芬兰人对他的音乐甘之如饴,因为西贝柳斯作品的乐思来自芬兰的传说和英雄,来自芬兰的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是从芬兰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有着浓郁醇厚的“芬兰味”。音乐又是无国界的,西贝柳斯烹制的地道“芬兰味”,成为了各国音乐爱好者共品的佳肴。
王健先生提醒说,聆听西贝柳斯,不要完全被他的“冷”所牵引。其实,细细地品,他的音乐中还不时地流淌出丝丝缕缕的温暖,就像在冰天雪地里,看到一只小鸟在飞,这与在青山绿水中看到一群大雁在飞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到底如何不一样?我想,在坚冰厚雪的世界里,孤寂的小鸟展翅飞翔,更让人体味到一个民族强壮的心脏在跳动、在欢跃。所以,1995年的世界冰球锦标赛,芬兰队斩获冠军,芬兰人唱响的是西贝柳斯的作品《芬兰颂》,反而把国歌搁置在一旁。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建有西贝柳斯公园,正中央立着石刻的音乐家塑像,以及数百根长短参差的不锈钢圆管组成的大型管风琴造型。当风穿过空荡荡的管道时,呜呜的声音时高时低、时疾时缓。我不曾亲见,但感觉已然听见,又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联:风吹钟声花间过,又响又香。
(潘光贤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