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体育教学要从公共体育选修课的视角,从教学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来逐步完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关键词:选修课 社会需求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206-01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1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与策略与社会需求结合松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得不到尊重等问题,虽经过多次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是其根本的模式一直是沿用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课堂体育教学课程形式,普修课、专修课、选修课都以体育教学主管部门的设计与规划来实行,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于社会的认知角度的不同,这种年龄与时代差距不断加大,就出现了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学习需求如采用将普修课全面的进行选修课改革从目前的学校实际来看,时机并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扩招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过于广泛;休闲、娱乐等大众化体育项目层出不穷,全面进入课堂尚需时间;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全面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尚需时日等问题。体育选修课形式也同样存在这类问题。通过了解走访各高校的体育选修课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以与普修课内容相对应体育理论课为主要内容。如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则、裁判法、运动保健等,只是外堂体育课的延伸而已。
2 应对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选修课教学策略
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适应社会,要使他们在实际的社会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就要使他们学习的每一个学习内容融入社会的实际需求当中。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意识、克服困难的意识、经得起挫折和打击的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意识等,这些往往是我们在其他课堂学习中不能够体验到的,也是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经常遇到的。
2.1 教学内容
体育选修课应该选择与目前我们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利于我们的人才更好的融入社会的教学内容。如拓展训练、定向越野训练、登山攀岩训练、啦啦操、障碍游戏等。当今社会需求包括很多方面,如能力需求、知识结构需求、自身修养需求、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需求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各种能力,能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中,应涉及到团队团结、成员互助、互相激励、互通有无,这些在团体中必须具备的精神和素质就是体现“团队精神”[1]。学生通过新内容的学习能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如在选修课教学中,能够弘扬这种训练的精髓,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能够真正服务于高等教育目标的需要。
2.2 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身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满足不断变化的知识更新。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确定完成的目标。可采取以下各种方法:(1)团队达标法:以团队为基本单位来完成预定练习,达到共同目标的方法。体现适应团队发展的适应社会能力培养。(2)互助练习法:一种有多人共同完成并且只有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协作能力,以及人与人的相处能力的培养。(3)头脑风暴法:练习中,让学生想象所有能够出现的练习方式,并且依次来验证的练习方法。(4)创设意境法:创设一种团结、和谐、目标明确、同舟共济的精神意境,达到终极目标。(5)意念集中法:团队全体成员集中所有注意力、增强凝聚力、注重向心力的各种练习达到团队的目的。(6)师生互动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教学,还要与学生共同完成练习,与学生形成团队统一体。
2.3 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选修课的教学课堂授课形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变为展示学生能力的“T台”。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思想、意识、行为;在课堂上,要全面、无私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展示自我的首要平台。
2.4 教学评价
我们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自然因素。(2)教学设施因素。(3)人文因素。(4)课堂教学因素。(5)团队规模与组合因素。(6)管理制度因素等[2]。将这一系列因素加权后进行各种评价指标权重统计获得综合结果,进而得到评价的真实数据。综合评价相对于单纯评价具有较大的优势,其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首先其真实性强,能够真实的反映团队的合作效果,能够把团队集体协作的成果进行表达。
3 结语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各方面都要涉及到具体的每一个教学过程,甚至每一节课、直至每节课的每一个细节。教学的每一次实施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从学生的未来需求入手,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才能够真正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汪孝英.论合作学习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3):108~110.
[2] 杨峰,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02~104.
①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2010~2012)(编号:QX102185)。
关键词:选修课 社会需求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206-01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1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课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与策略与社会需求结合松散、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得不到尊重等问题,虽经过多次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是其根本的模式一直是沿用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课堂体育教学课程形式,普修课、专修课、选修课都以体育教学主管部门的设计与规划来实行,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于社会的认知角度的不同,这种年龄与时代差距不断加大,就出现了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学生的这种个性化学习需求如采用将普修课全面的进行选修课改革从目前的学校实际来看,时机并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扩招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过于广泛;休闲、娱乐等大众化体育项目层出不穷,全面进入课堂尚需时间;教师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全面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尚需时日等问题。体育选修课形式也同样存在这类问题。通过了解走访各高校的体育选修课的学习内容大部分是以与普修课内容相对应体育理论课为主要内容。如各种运动项目的规则、裁判法、运动保健等,只是外堂体育课的延伸而已。
2 应对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的选修课教学策略
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适应社会,要使他们在实际的社会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就要使他们学习的每一个学习内容融入社会的实际需求当中。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意识、克服困难的意识、经得起挫折和打击的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意识等,这些往往是我们在其他课堂学习中不能够体验到的,也是我们在社会竞争中经常遇到的。
2.1 教学内容
体育选修课应该选择与目前我们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有利于我们的人才更好的融入社会的教学内容。如拓展训练、定向越野训练、登山攀岩训练、啦啦操、障碍游戏等。当今社会需求包括很多方面,如能力需求、知识结构需求、自身修养需求、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需求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各种能力,能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中,应涉及到团队团结、成员互助、互相激励、互通有无,这些在团体中必须具备的精神和素质就是体现“团队精神”[1]。学生通过新内容的学习能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如在选修课教学中,能够弘扬这种训练的精髓,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能够真正服务于高等教育目标的需要。
2.2 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身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满足不断变化的知识更新。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确定完成的目标。可采取以下各种方法:(1)团队达标法:以团队为基本单位来完成预定练习,达到共同目标的方法。体现适应团队发展的适应社会能力培养。(2)互助练习法:一种有多人共同完成并且只有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协作能力,以及人与人的相处能力的培养。(3)头脑风暴法:练习中,让学生想象所有能够出现的练习方式,并且依次来验证的练习方法。(4)创设意境法:创设一种团结、和谐、目标明确、同舟共济的精神意境,达到终极目标。(5)意念集中法:团队全体成员集中所有注意力、增强凝聚力、注重向心力的各种练习达到团队的目的。(6)师生互动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教学,还要与学生共同完成练习,与学生形成团队统一体。
2.3 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选修课的教学课堂授课形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变为展示学生能力的“T台”。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无时无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思想、意识、行为;在课堂上,要全面、无私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展示自我的首要平台。
2.4 教学评价
我们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自然因素。(2)教学设施因素。(3)人文因素。(4)课堂教学因素。(5)团队规模与组合因素。(6)管理制度因素等[2]。将这一系列因素加权后进行各种评价指标权重统计获得综合结果,进而得到评价的真实数据。综合评价相对于单纯评价具有较大的优势,其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首先其真实性强,能够真实的反映团队的合作效果,能够把团队集体协作的成果进行表达。
3 结语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各方面都要涉及到具体的每一个教学过程,甚至每一节课、直至每节课的每一个细节。教学的每一次实施都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从学生的未来需求入手,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才能够真正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汪孝英.论合作学习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3):108~110.
[2] 杨峰,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02~104.
①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2010~2012)(编号:QX1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