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正在八闽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农民创业园是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属于全国首创。最早在2012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苏树林省长第一次提出,并写入2012年的福建省委1号文件。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农民创业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平台载体和重要抓手,创建福建农民创业园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促进福建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3年第一批9个创业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63个,总投资达28.98亿元。目前,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90%以上投资,大部分重点项目已建成试投产。
近日,记者前往莆田、安溪、尤溪等地参观采访,众多创业园各具特色,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福建省现代农业的缩影。
高科技带来现代农业“新能量”
科技含量高是现代农业最大的特色。纵观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尤溪、安溪等几个农民创业园,可以看到,都是高科技打头阵。在高科技的引领下,各创业园集创意、生态、环保于一身。
据城厢区副区长刘金杉介绍,2013年列入城厢区农民创业园重点项目有5个,总投资19066.2万元,资金补助投资高达8218.2万元。围绕省级农民创业园创建区域,以天喔茶庄、飞燕生物科技、蛤老大为代表分别突出果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三大产业,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区领导班子期望以项目为抓手,示范农业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转型提升。
说起科技对之于现代农业的作用,刘副区长颇有感慨,“十多年前,一斤枇杷10块钱,一粒枇杷能换9块砖,现在物价涨上去了,农产品价格却降下来了,一斤枇杷只能卖四五块。在有限的土地上,莆田农业增收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额问题,并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想突破这一个瓶颈,通过农业创业园项目,效仿台湾农民创业园经验,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提供技术,通过技术示范,带动农民增收,并衍生出产业链,让农民切实看到高科技带来的高效益。”
有听过枇杷罐头、枇杷饮料,恐怕没有人听过枇杷花饮料吧?确实,福建天喔食品有限公司借力高科技延长枇杷生加工产业链,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研发出了“枇杷花液萃取”技术,并计划用于生产一款全新的复合功能性饮料。目前已成功申请专利,这一技术也使得天喔茶庄成为全国唯一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天喔茶庄创业园办公室主任游振林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承办了“年产20万吨果蔬汁饮料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果蔬饮料生产线2条,年产5万吨枇杷汁饮料和15万吨功能型复合果蔬汁饮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充分利用莆田地方特色生态农业资源,将枇杷、龙眼、荔枝作为生产加工原料,采用UHT杀菌及无菌罐装工艺,研发功能型复合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做好“惠民工程”, 公司还牵头通过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运行体制,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公司收购果农手中的鲜果等附属物就使果农亩增收超过150元,提高了果农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为企业深加工饮料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来源。这一创新体制,不仅解决了果农卖果难问题,实现了专业化生产,而且壮大了龙头,形成了大基地、大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母猪住包厢,公猪坐电梯。”这话乍一听有点匪夷所思,不过这就是飞燕生物公司立体生态的养殖模式。2013年,莆田市飞燕生物有限公司以承接城厢区农民创业园“立体生态养殖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契机,将“养猪上楼”变为现实。据介绍,飞燕生物公司3万吨有机肥场扩建及其配套设施已经设计完毕,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养殖猪舍每幢设计层数为5层,不但可节约土地65%左右,而且每幢为独立的养殖小区,方便管理。立体式生态猪舍配合飞燕公司自主研发的厦门“燕尔”粪污水处理系统,可真正实现零排放养殖;通过生态循环有机肥厂可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产出有机肥可用于发展大棚蔬菜,将养殖业与种植业优势互补,形成生态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味精、鸡精是调味品两位“垄断大哥”,然而近期,由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研制的蛤精却打破了被味精和鸡精垄断的调味品市场。当然蛤精的出现,也使花蛤从海鲜界跨行到了调味品界。
蛤类调味品加工生产线项目是由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承办,现已建成蛤类生产线3条,年加工蛤产品4200吨。该项目的高科技就在于通过酶的筛选、可控酶解技术对以花蛤为代表的贝类进行适度酶解后,开发出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微量矿物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含有明确生理活性的活性肽的天然蛤类调味品,使其不仅具有传统海鲜调味品味道鲜美,口感醇厚等特点,而且具有明确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特性。
为了拓展发展方向,蛤老大确定走“育苗+养殖+贸易+深加工”一条龙发展的路子,即在不断拓展育苗、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把产业链延生到花蛤等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产品原料的提供、生产加工、销售将直接和间接带动养殖农户致富创收,母公司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据统计,每年约带动农户1000户,提供就业岗位5000人。
除此之外,靠科技发展企业的还有尤溪天益菌业有限公司。据该公司总经理林智介绍,公司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与国内高校合作,现已在食用菌产业做到多项突破,革命性图谱银耳全自动工厂化栽培技术、突破工厂化栽培珍稀食用菌品种——绣球菌,这个菌种鲜货一斤卖到80多块,干货则高达1000多元。凭“美容养颜”的功能,深加工成女性化妆品、保养品等畅销日韩。
农资监管新模式提升茶产业
了解茶的人都知道“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四季喝乌龙”。安溪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并连续四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百强产茶县第一位。安溪从一个贫困县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其中,茶业的发展在其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但是安溪茶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茶是安溪的主导产业,安溪农民创业园自然就以提升茶产业为主导。“茶产业是安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茶叶质量安全是安溪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必须从源头抓起。”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告诉记者。通过与蔡局长的交谈,记者还了解到,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资等茶叶投入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在摸透县情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出了“归口、报备、准入、招标、同价、监管、举报”是农资监管新模式。为了完善农资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安溪县政府在此管理制度下,还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并由县供销社组织在全县实施推广。该平台的创新特色在全国基本上都属首创。一是首创农资商品条码准入。有了这一项规定,凡是进入安溪市场的农药产品必须在产品标签加注商品条形码,如此就实现了对农药产品从厂家到经营户到最终使用农户的全程、双向、及时追溯,二是首创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通过购买卡购买农药不仅在价格上更优惠,并真实记录了农户茶园农药购买使用情况,方便茶叶质量。
记者在龙涓举源合作社就切身体会了一下这项追溯平台的神奇,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有扫描二维码、条形码的功能,拿起手机对准举源茶叶的包装袋,手机上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已扫描到以下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原料来源、产品等级等。
谈到这个追溯平台建设,蔡局长非常欣慰地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安溪的茶叶就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对每个农药产品质量从厂家到经销商到农户的全程、双向、及时追溯管理,确保茶叶生产用药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保障乌龙茶生产卫生质量安全。这对安溪县的茶业发展是一场革命性的创新。
向品牌要效益,着力品牌打造
除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外,安溪茶业发展的瓶颈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水平低,二是知名品牌少,影响力小。
品牌是企业强大的武器。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但这些品牌大部分缺乏知名度,而有些品牌在省内小有名气,却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或零售方式,认为培育品牌得投入成本高,因此对打造知名品牌兴趣不大,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2012年底,安溪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农民创业园后,确定了以茶多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安溪八龙国际茶城、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和安溪铁观音集团为重点的安溪农民创业园建设规划。为了大力扶持创业园建设,现已投资70286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补助7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
八马茶业承接了安溪农民创业园“标准化生态茶园与智能化乌龙茶精制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已完成生态茶园建设,八马茶园里的每棵茶树都有“身份证”,上面详细记录着栽培、用药历史,切实实现了“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据介绍,八马企业的第五代生产线实现了全程不落地生产,有了扎实的质量保证,八马积极倡导“头等舱”的服务理念,打造“人文八马”的文化理念。在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下,截至目前,八马在深圳的专卖店已超过100家,在深圳、广东以及上海、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已经开设800余家连锁店和加盟店的销售网络。
将持续优势品牌打造作为省级农民创业园工作重点的,还有尤溪农民创业园的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据了解,尤溪县目前已注册商标11个,“三品”认证农产品38个。通过品牌打造,农民收入也随之稳步增长。食用菌产业通过建立“互助合作”方式带动农民增收,新增产值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410元;蔬菜产业依托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达2300多户,辐射带动面积扩张1万亩以上,新增产值3000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230元;畜牧产业依托国家和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光华百斯特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广源主页、庶黎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带动养殖户316户,新增产值1200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95元。
后记:经过三天的基层采访,记者切实感受到,福建省首批农民创业园不再是单一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发展模式,不再是靠天吃饭,也不是任由市场经济“摆布”,而是主动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跳出单一的农业模式,突破地域限制、突破产业管理,以科技为载体,积极主动进行市场发展可行性研究,发挥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全省农业的升级换代,将第二、三产业的科技、创意、品牌理念融入现代农业,使农业真正做到“接二连三”。
2013年第一批9个创业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63个,总投资达28.98亿元。目前,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90%以上投资,大部分重点项目已建成试投产。
近日,记者前往莆田、安溪、尤溪等地参观采访,众多创业园各具特色,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福建省现代农业的缩影。
高科技带来现代农业“新能量”
科技含量高是现代农业最大的特色。纵观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尤溪、安溪等几个农民创业园,可以看到,都是高科技打头阵。在高科技的引领下,各创业园集创意、生态、环保于一身。
据城厢区副区长刘金杉介绍,2013年列入城厢区农民创业园重点项目有5个,总投资19066.2万元,资金补助投资高达8218.2万元。围绕省级农民创业园创建区域,以天喔茶庄、飞燕生物科技、蛤老大为代表分别突出果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三大产业,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区领导班子期望以项目为抓手,示范农业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转型提升。
说起科技对之于现代农业的作用,刘副区长颇有感慨,“十多年前,一斤枇杷10块钱,一粒枇杷能换9块砖,现在物价涨上去了,农产品价格却降下来了,一斤枇杷只能卖四五块。在有限的土地上,莆田农业增收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额问题,并不能带动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想突破这一个瓶颈,通过农业创业园项目,效仿台湾农民创业园经验,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企业提供技术,通过技术示范,带动农民增收,并衍生出产业链,让农民切实看到高科技带来的高效益。”
有听过枇杷罐头、枇杷饮料,恐怕没有人听过枇杷花饮料吧?确实,福建天喔食品有限公司借力高科技延长枇杷生加工产业链,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研发出了“枇杷花液萃取”技术,并计划用于生产一款全新的复合功能性饮料。目前已成功申请专利,这一技术也使得天喔茶庄成为全国唯一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
天喔茶庄创业园办公室主任游振林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承办了“年产20万吨果蔬汁饮料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果蔬饮料生产线2条,年产5万吨枇杷汁饮料和15万吨功能型复合果蔬汁饮料。项目建成后,公司充分利用莆田地方特色生态农业资源,将枇杷、龙眼、荔枝作为生产加工原料,采用UHT杀菌及无菌罐装工艺,研发功能型复合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将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了做好“惠民工程”, 公司还牵头通过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运行体制,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公司收购果农手中的鲜果等附属物就使果农亩增收超过150元,提高了果农的综合效益,同时也为企业深加工饮料提供了优质的原料来源。这一创新体制,不仅解决了果农卖果难问题,实现了专业化生产,而且壮大了龙头,形成了大基地、大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母猪住包厢,公猪坐电梯。”这话乍一听有点匪夷所思,不过这就是飞燕生物公司立体生态的养殖模式。2013年,莆田市飞燕生物有限公司以承接城厢区农民创业园“立体生态养殖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契机,将“养猪上楼”变为现实。据介绍,飞燕生物公司3万吨有机肥场扩建及其配套设施已经设计完毕,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养殖猪舍每幢设计层数为5层,不但可节约土地65%左右,而且每幢为独立的养殖小区,方便管理。立体式生态猪舍配合飞燕公司自主研发的厦门“燕尔”粪污水处理系统,可真正实现零排放养殖;通过生态循环有机肥厂可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产出有机肥可用于发展大棚蔬菜,将养殖业与种植业优势互补,形成生态绿色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味精、鸡精是调味品两位“垄断大哥”,然而近期,由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研制的蛤精却打破了被味精和鸡精垄断的调味品市场。当然蛤精的出现,也使花蛤从海鲜界跨行到了调味品界。
蛤类调味品加工生产线项目是由蛤老大(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承办,现已建成蛤类生产线3条,年加工蛤产品4200吨。该项目的高科技就在于通过酶的筛选、可控酶解技术对以花蛤为代表的贝类进行适度酶解后,开发出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微量矿物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含有明确生理活性的活性肽的天然蛤类调味品,使其不仅具有传统海鲜调味品味道鲜美,口感醇厚等特点,而且具有明确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特性。
为了拓展发展方向,蛤老大确定走“育苗+养殖+贸易+深加工”一条龙发展的路子,即在不断拓展育苗、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把产业链延生到花蛤等水产品深加工项目。产品原料的提供、生产加工、销售将直接和间接带动养殖农户致富创收,母公司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据统计,每年约带动农户1000户,提供就业岗位5000人。
除此之外,靠科技发展企业的还有尤溪天益菌业有限公司。据该公司总经理林智介绍,公司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与国内高校合作,现已在食用菌产业做到多项突破,革命性图谱银耳全自动工厂化栽培技术、突破工厂化栽培珍稀食用菌品种——绣球菌,这个菌种鲜货一斤卖到80多块,干货则高达1000多元。凭“美容养颜”的功能,深加工成女性化妆品、保养品等畅销日韩。
农资监管新模式提升茶产业
了解茶的人都知道“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四季喝乌龙”。安溪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并连续四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百强产茶县第一位。安溪从一个贫困县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其中,茶业的发展在其中发挥着最大的作用,但是安溪茶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些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茶是安溪的主导产业,安溪农民创业园自然就以提升茶产业为主导。“茶产业是安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茶叶质量安全是安溪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必须从源头抓起。”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蔡建明告诉记者。通过与蔡局长的交谈,记者还了解到,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资等茶叶投入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在摸透县情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出了“归口、报备、准入、招标、同价、监管、举报”是农资监管新模式。为了完善农资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安溪县政府在此管理制度下,还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并由县供销社组织在全县实施推广。该平台的创新特色在全国基本上都属首创。一是首创农资商品条码准入。有了这一项规定,凡是进入安溪市场的农药产品必须在产品标签加注商品条形码,如此就实现了对农药产品从厂家到经营户到最终使用农户的全程、双向、及时追溯,二是首创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通过购买卡购买农药不仅在价格上更优惠,并真实记录了农户茶园农药购买使用情况,方便茶叶质量。
记者在龙涓举源合作社就切身体会了一下这项追溯平台的神奇,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有扫描二维码、条形码的功能,拿起手机对准举源茶叶的包装袋,手机上就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已扫描到以下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原料来源、产品等级等。
谈到这个追溯平台建设,蔡局长非常欣慰地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安溪的茶叶就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对每个农药产品质量从厂家到经销商到农户的全程、双向、及时追溯管理,确保茶叶生产用药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保障乌龙茶生产卫生质量安全。这对安溪县的茶业发展是一场革命性的创新。
向品牌要效益,着力品牌打造
除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外,安溪茶业发展的瓶颈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化水平低,二是知名品牌少,影响力小。
品牌是企业强大的武器。安溪有众多的茶叶品牌,但这些品牌大部分缺乏知名度,而有些品牌在省内小有名气,却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多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批发或零售方式,认为培育品牌得投入成本高,因此对打造知名品牌兴趣不大,甚至很多茶叶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2012年底,安溪被列为第一批省级农民创业园后,确定了以茶多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安溪八龙国际茶城、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和安溪铁观音集团为重点的安溪农民创业园建设规划。为了大力扶持创业园建设,现已投资70286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补助7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
八马茶业承接了安溪农民创业园“标准化生态茶园与智能化乌龙茶精制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已完成生态茶园建设,八马茶园里的每棵茶树都有“身份证”,上面详细记录着栽培、用药历史,切实实现了“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据介绍,八马企业的第五代生产线实现了全程不落地生产,有了扎实的质量保证,八马积极倡导“头等舱”的服务理念,打造“人文八马”的文化理念。在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下,截至目前,八马在深圳的专卖店已超过100家,在深圳、广东以及上海、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已经开设800余家连锁店和加盟店的销售网络。
将持续优势品牌打造作为省级农民创业园工作重点的,还有尤溪农民创业园的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据了解,尤溪县目前已注册商标11个,“三品”认证农产品38个。通过品牌打造,农民收入也随之稳步增长。食用菌产业通过建立“互助合作”方式带动农民增收,新增产值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410元;蔬菜产业依托福建沈佳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带动农户达2300多户,辐射带动面积扩张1万亩以上,新增产值3000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230元;畜牧产业依托国家和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光华百斯特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广源主页、庶黎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带动养殖户316户,新增产值1200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增收95元。
后记:经过三天的基层采访,记者切实感受到,福建省首批农民创业园不再是单一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发展模式,不再是靠天吃饭,也不是任由市场经济“摆布”,而是主动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跳出单一的农业模式,突破地域限制、突破产业管理,以科技为载体,积极主动进行市场发展可行性研究,发挥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而推动全省农业的升级换代,将第二、三产业的科技、创意、品牌理念融入现代农业,使农业真正做到“接二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