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关乎生命和健康。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教育;职业精神
医学的对象是人,尽管人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感情等方面的差异。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现代的医学工作者为了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必需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有深厚的敬业精神。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的敬业精神如何, 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 医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教育要贯穿于医学生培养过程中, 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一、教材要不断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守着一本教材一成不变地教学是不行的,因为医学在发展,知识也在更新,新的科技不断地应用到临床,故我们从事临床的手段和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变化,否则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与临床工作接轨,一出校门就落后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看书,要随时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教学要与临床实际接轨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闷头教书,把枯燥的课本知识介绍给学生,这种纯粹的理论教学是无法让高职出来的医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的。所以,我们所教的理论要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一切都为临床服务,第二,要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定位,高职定位基层,而基层分科比较粗,所以基层医务工作者所要求是,基础技能都要会但并不专精,所以高职教学重在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这是高职高专教学主体。再加上临床教学实践,学生应该能够顺利融入现今临床。
三、要教会学生理论融入实践的方法
医学教学一般分为两部分,学校的教学和医院的临床实习部分。那么如何让高职只学三年的医学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进入临床医生角色呢,这就需要我们高职教师在教学方面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能够让学生最快速地将学校教学和医院临床实习部分知识融合。比如,在讲肝脏解剖的时候,将肝脏的触诊联合一起讲,讲阑尾的解剖定位时就将阑尾炎的诊断,腹剖触诊的方法融合一起讲,这样,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增加医学知识。这种具体的讲述就可以让学生将这种抽象的词转化为可以具体的指标,以便理解和操作。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每本教材都是专家,教授将自己毕生所有的知识精华和浓缩提炼而成,所以要引导学生反复看教材,背记教材,提升理论知识,在临床才进步的快。
四、注重培养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指的是精神信念, 敬业与责任, 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 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 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 在任何情況下, 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医学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
1 职业精神指的是理想信念, 敬业与责任的要求
这是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 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 专业精神是指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医学方法进行科学创新, 在操作规范内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 防止差错事故,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服务人类健康。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至上,提高业务能力,更好服务社会。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核心是指医师富于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 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 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体现与要求。
2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医生是利用专业化知识、临床技能和经验来保护及恢复人类健康的一种职业。医生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医生与患者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建立诚信可靠的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除了良好的职业技能之外,学生的身心、情感、责任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同样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题。培养学生走上岗位所需要的敬业精神、自我提高、创新精神、良好人际关系等能力,这就是职业精神培养关注的内容。
职业精神是每 位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而职业精神教育是每个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必修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及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医疗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高技术、高付出、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高要求、高期望的职业。教学医院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在当今医疗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以职业精神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精神的养成。
3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职业精神教育要以教师指导和引导为主。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做什么、怎样做是正确的,让学生能够辨别并自觉实践。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感召学生,被学生自觉效仿,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和成才起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职业精神培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上,要为医学生营造浓郁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用医学事业的崇高、用医学先辈和教师的伟大人格、用身边榜样的示范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深化其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医学实践,服务社会、服务患者。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既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必须结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行业实际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要探索实际效果显著的教育途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以人文课程为基础, 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加强医学实践锻炼; 加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氛围。
总之,新形势下对医生职业精神赋予了新的内容,具有良好的医生职业精神已不仅仅是好医生的标准,它已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条件。特别要注意加强医学生的医生职业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好医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教育;职业精神
医学的对象是人,尽管人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经济和社会地位,经历,感情等方面的差异。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现代的医学工作者为了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必需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有深厚的敬业精神。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的敬业精神如何, 关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 医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教育要贯穿于医学生培养过程中, 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一、教材要不断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守着一本教材一成不变地教学是不行的,因为医学在发展,知识也在更新,新的科技不断地应用到临床,故我们从事临床的手段和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变化,否则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难与临床工作接轨,一出校门就落后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看书,要随时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教学要与临床实际接轨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闷头教书,把枯燥的课本知识介绍给学生,这种纯粹的理论教学是无法让高职出来的医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的。所以,我们所教的理论要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一切都为临床服务,第二,要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定位,高职定位基层,而基层分科比较粗,所以基层医务工作者所要求是,基础技能都要会但并不专精,所以高职教学重在基础,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这是高职高专教学主体。再加上临床教学实践,学生应该能够顺利融入现今临床。
三、要教会学生理论融入实践的方法
医学教学一般分为两部分,学校的教学和医院的临床实习部分。那么如何让高职只学三年的医学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进入临床医生角色呢,这就需要我们高职教师在教学方面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能够让学生最快速地将学校教学和医院临床实习部分知识融合。比如,在讲肝脏解剖的时候,将肝脏的触诊联合一起讲,讲阑尾的解剖定位时就将阑尾炎的诊断,腹剖触诊的方法融合一起讲,这样,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增加医学知识。这种具体的讲述就可以让学生将这种抽象的词转化为可以具体的指标,以便理解和操作。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每本教材都是专家,教授将自己毕生所有的知识精华和浓缩提炼而成,所以要引导学生反复看教材,背记教材,提升理论知识,在临床才进步的快。
四、注重培养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指的是精神信念, 敬业与责任, 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 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 即在医疗实践整个过程中, 在任何情況下, 医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医学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的统一。
1 职业精神指的是理想信念, 敬业与责任的要求
这是是一种在职业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对职业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它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养成的, 表现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关爱病人的健康, 重视病人的权利, 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 专业精神是指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 依据医学方法进行科学创新, 在操作规范内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 防止差错事故, 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服务人类健康。患者利益至上,医学诚信至上,提高业务能力,更好服务社会。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临床能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其核心是指医师富于谦逊、正直、责任心和诚实等品质。
医生要有爱心、良心和责任心, 要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 想方设法是指对病人负责的态度, 看好病是指医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这正是新时代医学职业精神的体现与要求。
2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医生是利用专业化知识、临床技能和经验来保护及恢复人类健康的一种职业。医生职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医生与患者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建立诚信可靠的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除了良好的职业技能之外,学生的身心、情感、责任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同样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题。培养学生走上岗位所需要的敬业精神、自我提高、创新精神、良好人际关系等能力,这就是职业精神培养关注的内容。
职业精神是每 位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而职业精神教育是每个医学生临床阶段的必修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及政府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医疗工作逐渐成为一种高技术、高付出、高负荷、高风险、高压力、高要求、高期望的职业。教学医院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在当今医疗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倾向下,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我国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适合我国特点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以职业精神教育与临床医疗实践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精神的养成。
3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职业精神教育要以教师指导和引导为主。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告诉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做什么、怎样做是正确的,让学生能够辨别并自觉实践。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感召学生,被学生自觉效仿,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和成才起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职业精神培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医学生的自我教育上,要为医学生营造浓郁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用医学事业的崇高、用医学先辈和教师的伟大人格、用身边榜样的示范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深化其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投身医学实践,服务社会、服务患者。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既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又必须结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和医学行业实际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要探索实际效果显著的教育途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中首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以人文课程为基础, 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加强医学实践锻炼; 加强临床实习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营造浓厚的职业精神教育环境氛围。
总之,新形势下对医生职业精神赋予了新的内容,具有良好的医生职业精神已不仅仅是好医生的标准,它已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条件。特别要注意加强医学生的医生职业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