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换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就教学而言,就是把书面上成段、成篇的文章作品念出来,成为有声的语言,使许多人听见后,了解并接受,不仅产生等同于书面作品的表达效果,还可以由于声音的运动,增强效果,得到更深刻的感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低、中、高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朗读的总要求。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 训练 思想感情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投入朗读。激发学生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精彩的范读,因为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在听老师范读时往往会自觉地以自己的情况与老师作比,会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节奏等,会不由自主的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有了个感性的体会。这也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朗读水平,除最基本的准确、流畅外,关键要声情并茂,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聚内容、情感于自己的声音中,再根据文章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适当加上点动作、手势或其他体态语言,来感染学生,让他们与自己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学生兴趣高昂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知文章内容、体味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情境朗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教师范读有直感,最有感染力。
二、加强朗读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出来了,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只凭学生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在停顿、重音、速度、音调等朗读技能技巧上加强指导和训练,才能慢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当然,在朗读前应该通过预习、教师讲解等方式,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熟悉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等,为朗读扫清障碍。
1、训练好朗读的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读,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只有掌握好停顿,才可以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也才能充分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教会学生停顿的方法,反复训练,形成自己的技能。一是语法停顿,要点就是凡是有标点后的地方都要停顿,但不同的标点,停顿的长短不同,一般来说,顿号后的停顿相对短,逗号次之,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后的停顿长,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最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二是断句停顿。一个句子,特别是长句子,如果一口气念下去,就会混沌一片,模糊不清,为了更准确的表达语意,就需要把一个句子通过停顿断开来,要点就是要根据语言结构和自己换气的需要,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进行停顿。如: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 “│”处都应停顿,才能让听者、读者清晰的知道钢琴声从哪儿传出了;三是强调停顿。为了更好的表达语意,或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就需要强调停顿。要点就是在需要强调的字、词后进行相对长的停顿,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为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在其后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其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句中划“║”表示强调停顿,划“│”的表示一般停顿)。
2、训练好朗读中的重音。重音就是语言中重读的音,其作用就是引起注意,强调重点,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要点就是需强调的子、词朗读时音量要强一些、时值长一些。如:“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加点的字、词朗读时声音要强,时值要长,才能突出太阳的多,让人感受到“晒得厉害,干得厉害”。
3、训练好朗读中的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朗诵的速度要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要点是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当然朗读时应还要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
4、训练好朗读中的节奏。朗诵的节奏是指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语音形式上呈现出的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长短快慢等要素的综合体现,让听众感到朗读有节奏感,和谐悦耳、悠扬动听。文章的节奏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轻快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声清不着力,其要点是:多连少停、多轻少重、多杨少抑;二是凝重型。其要点是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顿挫较多,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三是舒缓型。其要点是声音多轻松明朗,节奏语速相对缓慢,声音略高但不着力,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四是高亢型。其要点是声音多明亮高昂,语势如潮起潮落,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一句紧接着一句,犹如大海中的波涛峰峰相连,又如大海的扬波,一浪高过一浪,来势之猛,不可阻挡。
以上说的四种节奏,并不是孤立的运用,一个作品、一首诗词不可能只有一种节奏,因此,朗读时要随着内容及感情的变化,恰如其分的运用不同的节奏。才能把作品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形象鲜明的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听众。
5、训练好朗读中的发声。朗读也需要科学的发声技巧,达到声音表达字正腔圆的艺术化效果,一要训练好呼吸。吸气要深,自然将气吸到腹部、丹田部位,这时感觉腹部膨胀。呼气时,要用腹肌、横膈肌收缩将气压出,声音的大小就取决于腹肌、横膈肌用力的大小,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用横膈肌将吸入到腹部、丹田部位的气息压出,冲击声带而发出声音,切记不能扯嗓子;二要训练好共鸣,就是要充分运用胸腔、口腔、头腔的共鸣,让声音浑圆有穿透力,哼鸣主要是找准共鸣的状态,正确的共鸣应该感觉声音从眉心或头部传出,而不是从嘴里传出来。
当然,朗读还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总之,朗读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声音语言艺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在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掌握停顿、重音、节奏、音调、共鸣等朗读技能,并能够在朗读中综合运用,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质得到提升,才能让琅琅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优美音符!
关键词:朗读 训练 思想感情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投入朗读。激发学生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精彩的范读,因为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在听老师范读时往往会自觉地以自己的情况与老师作比,会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节奏等,会不由自主的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有了个感性的体会。这也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朗读水平,除最基本的准确、流畅外,关键要声情并茂,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聚内容、情感于自己的声音中,再根据文章内容和情感的需要适当加上点动作、手势或其他体态语言,来感染学生,让他们与自己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学生兴趣高昂时,再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知文章内容、体味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当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情境朗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教师范读有直感,最有感染力。
二、加强朗读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学生朗读兴趣激发出来了,是一个好的开端,但只凭学生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在停顿、重音、速度、音调等朗读技能技巧上加强指导和训练,才能慢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当然,在朗读前应该通过预习、教师讲解等方式,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熟悉课文中的人物、事件等,为朗读扫清障碍。
1、训练好朗读的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读,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只有掌握好停顿,才可以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也才能充分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教会学生停顿的方法,反复训练,形成自己的技能。一是语法停顿,要点就是凡是有标点后的地方都要停顿,但不同的标点,停顿的长短不同,一般来说,顿号后的停顿相对短,逗号次之,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后的停顿长,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最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二是断句停顿。一个句子,特别是长句子,如果一口气念下去,就会混沌一片,模糊不清,为了更准确的表达语意,就需要把一个句子通过停顿断开来,要点就是要根据语言结构和自己换气的需要,在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进行停顿。如: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 “│”处都应停顿,才能让听者、读者清晰的知道钢琴声从哪儿传出了;三是强调停顿。为了更好的表达语意,或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就需要强调停顿。要点就是在需要强调的字、词后进行相对长的停顿,以起到强调的作用。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为强调“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伟大意义,在其后就应有一个停顿,而且比其它停顿时间要长一些。(句中划“║”表示强调停顿,划“│”的表示一般停顿)。
2、训练好朗读中的重音。重音就是语言中重读的音,其作用就是引起注意,强调重点,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要点就是需强调的子、词朗读时音量要强一些、时值长一些。如:“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加点的字、词朗读时声音要强,时值要长,才能突出太阳的多,让人感受到“晒得厉害,干得厉害”。
3、训练好朗读中的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朗诵的速度要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要点是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当然朗读时应还要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
4、训练好朗读中的节奏。朗诵的节奏是指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语音形式上呈现出的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长短快慢等要素的综合体现,让听众感到朗读有节奏感,和谐悦耳、悠扬动听。文章的节奏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轻快型。这种节奏语速较快、声清不着力,其要点是:多连少停、多轻少重、多杨少抑;二是凝重型。其要点是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顿挫较多,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三是舒缓型。其要点是声音多轻松明朗,节奏语速相对缓慢,声音略高但不着力,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四是高亢型。其要点是声音多明亮高昂,语势如潮起潮落,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一句紧接着一句,犹如大海中的波涛峰峰相连,又如大海的扬波,一浪高过一浪,来势之猛,不可阻挡。
以上说的四种节奏,并不是孤立的运用,一个作品、一首诗词不可能只有一种节奏,因此,朗读时要随着内容及感情的变化,恰如其分的运用不同的节奏。才能把作品的情景和作者的情感形象鲜明的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听众。
5、训练好朗读中的发声。朗读也需要科学的发声技巧,达到声音表达字正腔圆的艺术化效果,一要训练好呼吸。吸气要深,自然将气吸到腹部、丹田部位,这时感觉腹部膨胀。呼气时,要用腹肌、横膈肌收缩将气压出,声音的大小就取决于腹肌、横膈肌用力的大小,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用横膈肌将吸入到腹部、丹田部位的气息压出,冲击声带而发出声音,切记不能扯嗓子;二要训练好共鸣,就是要充分运用胸腔、口腔、头腔的共鸣,让声音浑圆有穿透力,哼鸣主要是找准共鸣的状态,正确的共鸣应该感觉声音从眉心或头部传出,而不是从嘴里传出来。
当然,朗读还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总之,朗读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声音语言艺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在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让学生掌握停顿、重音、节奏、音调、共鸣等朗读技能,并能够在朗读中综合运用,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质得到提升,才能让琅琅书声成为精神律动的优美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