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单纯的知识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深度调整势在必行。将浅层学习发展为深度学习,是对时代要求的一种回应,也是对课堂教学深度调整的一种有益探索。那么,何为深度学习?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理解、思考、应用知识,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过程的主体,促进他们高阶思维的培养和对知識本质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呢?首先是要进行阅读,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取、建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其次是要确立主题,确立了主题,才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使教学过程系统化,更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应用。
情境引入,开启探索
要完成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就必须确立两个定位:一是对知识的定位,要明确知识只是教学的载体;二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定位,要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相应的,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因此,对于语文的主题阅读教学而言,必须从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就引导学生进入对相关内容的探索中,而非等待接受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情境的创设显然是必要和有效的。
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很明确,那就是“新闻”,所以可以将主题确立为“实习小记者的成长”。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刚到报社实习的小记者,而教学的过程则是该记者成长的过程。于是,学生对这一单元学习的认识不再是听教师讲新闻的相关知识,将其作为一个学习任务进行记忆、理解和应用,而是将自己假想为另外一个人,去体验以前没有过的经历。这让学生很有代入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就开启对相关主题的探索,能确立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推进教学
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学过程就开始了,那么如何让教学过程自然、有序推进,并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除了情境的延续,教师还需设置不断递进的任务加以驱动。就“实习小记者的成长”这一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可以扮演报社派来指导实习小记者的老记者,然后给“实习小记者”们布置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新闻阅读。作为“实习小记者”,首先要了解新闻,而要了解新闻,必然需要先去阅读新闻。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和课外报刊上的新闻,并在阅读中了解新闻的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新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任务所需时间较多,所以不能局限于一节课。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带着任务,或个人,或组成小组,进行广泛的相关阅读。虽然这一任务中涉及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但是低阶思维不等于浅层学习,培养高阶思维也不等于放弃低阶思维,高阶思维的培养必须以低阶思维为基础,循序渐进。此外,这一任务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关注社会生活的好习惯。
在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实习小记者”们就可以接第二个任务了,那就是新闻采访。在任务布置之后,教师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这是为了在培养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同时,兼顾他们合作精神的养成。小组组建后的第一步是确定采访的内容,这一步需要学生运用相关的新闻知识,进行运用、选择和判断,这能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和评价这三种思维。然后,第二步是让各小组制订采访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一步是让各小组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使理论实践化,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进行运用,这有利于学生整合、运用碎片化、文本化的知识,得出原理和规律,把握知识的本质。
采访完成后,就进行第三个任务:新闻写作。这一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维能力等,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应用知识,强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体现,使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中了解到的学情,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认识升华,立德树人
情境的创设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但是如果就此判断主题阅读教学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显然还言之过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只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学最终还要指向立德树人。在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升华学生的认识,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在“实习小记者”这一主题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们阅读的新闻、搜集的新闻素材、撰写的新闻等进行分析评价,使他们能对新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就是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以知识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高阶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以期实现深度学习,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系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情境引入,开启探索
要完成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就必须确立两个定位:一是对知识的定位,要明确知识只是教学的载体;二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定位,要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相应的,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因此,对于语文的主题阅读教学而言,必须从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就引导学生进入对相关内容的探索中,而非等待接受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情境的创设显然是必要和有效的。
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很明确,那就是“新闻”,所以可以将主题确立为“实习小记者的成长”。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刚到报社实习的小记者,而教学的过程则是该记者成长的过程。于是,学生对这一单元学习的认识不再是听教师讲新闻的相关知识,将其作为一个学习任务进行记忆、理解和应用,而是将自己假想为另外一个人,去体验以前没有过的经历。这让学生很有代入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就开启对相关主题的探索,能确立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推进教学
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学过程就开始了,那么如何让教学过程自然、有序推进,并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除了情境的延续,教师还需设置不断递进的任务加以驱动。就“实习小记者的成长”这一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可以扮演报社派来指导实习小记者的老记者,然后给“实习小记者”们布置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新闻阅读。作为“实习小记者”,首先要了解新闻,而要了解新闻,必然需要先去阅读新闻。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和课外报刊上的新闻,并在阅读中了解新闻的不同体裁、新闻的特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新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一任务所需时间较多,所以不能局限于一节课。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带着任务,或个人,或组成小组,进行广泛的相关阅读。虽然这一任务中涉及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是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但是低阶思维不等于浅层学习,培养高阶思维也不等于放弃低阶思维,高阶思维的培养必须以低阶思维为基础,循序渐进。此外,这一任务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关注社会生活的好习惯。
在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后,“实习小记者”们就可以接第二个任务了,那就是新闻采访。在任务布置之后,教师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这是为了在培养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同时,兼顾他们合作精神的养成。小组组建后的第一步是确定采访的内容,这一步需要学生运用相关的新闻知识,进行运用、选择和判断,这能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和评价这三种思维。然后,第二步是让各小组制订采访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一步是让各小组去采访、搜集新闻素材,使理论实践化,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进行运用,这有利于学生整合、运用碎片化、文本化的知识,得出原理和规律,把握知识的本质。
采访完成后,就进行第三个任务:新闻写作。这一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维能力等,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应用知识,强化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体现,使教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中了解到的学情,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认识升华,立德树人
情境的创设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但是如果就此判断主题阅读教学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显然还言之过早。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而不只是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教学最终还要指向立德树人。在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升华学生的认识,将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在“实习小记者”这一主题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他们阅读的新闻、搜集的新闻素材、撰写的新闻等进行分析评价,使他们能对新闻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就是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以知识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高阶思维和正确的价值观,以期实现深度学习,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系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