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课程设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acedf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城乡和区域差距,西部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城市里的大学生有下基层实践锻炼的需求,因此,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应运而生。为了使短期支教真正为乡村教育和农村青少年带来实处,合理的支教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农村青少年未来在城市的社会文化融合问题为切入点,提出短期支教的课程应该选择农村孩子急需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学校教育也很少涉及,并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知识。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06-02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定义
  短期支教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时间与地点较为固定的支教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前往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二是大学生定期(如每周、每月)前往靠近城市的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另一种常见的大学生支教方式是临时支教,即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时间不定、次数不定的支持教育活动,随机寻找需要支教且接纳支教的学校来开展支教活动。本文主要是指第一种支教形式,即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定期前往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导致西部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非常需要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而城市里的大学生有下基层实践的需求,因此,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应运而生且有逐渐扩大之势。公众对这些短期支教活动有赞扬之声,也不泛批评意见。支持者认为大学生的短期支教可以带来偏远地区急缺的教育资源,支教者思想独特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热情、有爱心、亲和力强,为学生举办各种活动,经常和學生沟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批评者认为很多支教人员抱着“救世主”的心态去支教,他们简单地认为通过讲诉外面的时间或个人的精彩经历等就可以激发山区孩子的梦想,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年龄特质、山区文化环境等因素,这可能会对孩子产生错误引导或使孩子产生心理挫败感。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当地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支教大学生和当地师生及民众的关系问题和支教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效果问题上,即支教者没充分考虑被支教地区的现实状况,未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授课,加上每年的志愿者在更换,没有留下教学纪律,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容易使受教学校接受的知识没有系统性。安全问题和关系问题在近来的支教活动中已经逐渐解决,但支教的效果问题还亟待解决。如果要使短期支教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对短期支教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效果达到最优,从而有效地达到大学生支教的目的。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课程设置
  大学生短期支教课程设置的目标是设置农村孩子急需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学校教育也很少涉及,并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同时尽量避免支教课程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和负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学生希望短期支教涉及音体美等兴趣课,同时多涉及一些平时上课比较欠缺、不太重视的内容,如音体美、生活知识、人文知识等。受支教学校老师认为学生更需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品质、习惯和健康的心态。但是,大学生短期支教课程应尽量避免设置学校已有的课程,一是由于大学生支教团队缺乏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传授学校已有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系统性。此外,以学校教学内容为主的支教活动对受教学校教师在新学期开课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受教学生会认为支教人员课外知识面广,讲课方式灵活,内容多样,比原来的老师好,新学期开课后对原来的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农村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以及结合大学生支教团队的优劣势,本文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应设置如下课程:
  (一)农村青少年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青少年心理素质不仅是其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制约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中介变量,因此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基本途径。
  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城市青少年学生,其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程度,主要在学习压力、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强迫症等心理症状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原因是农村青少年与城市学生相比,物质、文化生活相对欠缺,教育资源匮乏,机会少,考上大学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因此,他们面临比城市同辈更大的心理压力。同此同时,农村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对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即使有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因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疏导。
  针对我国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状况和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殊情况,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最主要的课程,包括自我意识、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同伴关系)、批判性思维、心理游戏、有效的学习方式等。
  (二)大多数农村青少年未来融入城市生活急需的社会文化知识
  由于中国城镇化的日渐提速,融入城市是绝大部分农村青少年的必经之路,不管是通过考上大学进入城市,还是作为农民工进入城市。而个体融入城市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目前的农村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极少提及,导致了很多农村大学生和农民工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群”。相比而言,目前农村大学生的城市融入度远远高于农民工,但是由于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比例远低于城市,大部分的农村青少年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大部分都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
  農民工城市融入度很低,表现为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还仅仅限于经济上的交换关系,即农民工付出劳动然后获得相应的一份保持,这仅仅是是城市对农民工的经济吸纳,从社会和心理或者文化层面来看,农民工实际上还是被拒于门外的。   农民工融入城市对于社会来讲,需要通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其包容性;对于群体或个人来讲,需要放弃部分私利,多一些亲社会的态度和利他行为。因此,通过基本生活常识、城市规章制度、法律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引导和教育,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和现代人意识是提高农民工素质,是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增强对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的积极措施。
  因此,大学生短期支教提供一些有利于农村青少年融入城市的实用性知识,包括社会公德、城市社交礼仪、网络安全、职业规划指导、理财知识、法律案例等有利于农村青少年的长远发展。
  (三)陶冶青少年情操的人文艺术类课程
  人文精神是蕴含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对人的存在、尊严、价值和意义的关怀, 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是在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 包含着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艺术类课程是对人文精神的梳理和传承。通过对人文艺术类课程的学习,青少年可以逐渐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谛,同时也能得到美的感受。对美的感受也能预防以后性成熟后太物质化的本能,因为艺术创造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精神的作用,并把精神的作用通過自己身体的行为转到物质的世界中来。目前农村的学校教育集中于应试,忽略了人文艺术类课程的学校,使很多孩子在学校接触不到人文艺术类知识,因此,在短期支教期间设置包括文学欣赏、美术、音乐等人文艺术类课程,使农村青少年能有相应的启蒙教育将对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四、小结
  当前学界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研究已经大量开展,取得了不少研究研究成果。然而,在整理、归纳学者们观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核心问题,即大学生短期支教应该教什么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农村学校教育和农村青少年的现状和将来发展趋势入手,认为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城市融入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有助于他们需求人生的意义的人文艺术知识是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缺失的,但是对农村青少年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因此,建议将这些知识设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时的主要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小路,廖喜扬.大学生临时支教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1):92-93.
  [2]高福霞,万小煌,陈丽娟等.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时空,2014:142-144.
  [3]張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8(5):22-28.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本研究主要针对职业教育的主体人群—高职生,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发现他们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 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247
期刊
【摘要】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实际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大学生体质、改善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体育 通识课程 育人功能  【基金项目】2
期刊
【摘要】主要探索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分析了“个性化”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提出了在现有实验内容基础上,引入创新型实验项目,设计“个性化”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通信原理 个性化 实验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250-02  一、引言  近年来,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产业成为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
期刊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学习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具有物理概念多、理论抽象等特点。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基于电磁场基本理论,通过计算机辅助程序计算和描述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行为与动力学特征,将枯燥的公式和物理现象转化成数字化或图像视觉描述,帮助学生理解电磁现象与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电磁场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值计算 电磁场与电磁波 理论教学  【中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全国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领土面积大,少数民族众多,各地域的文化差异较大,所以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需要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此需要对地方课程管理进行优化,对地方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地方教育发展的地方教材。  【关键词】地方课程 优化 开发 地方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255-01  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等为基础,同时与临床各个科室学科相承接,在整个医学生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病理学名词解释较多、概念复杂、抽象难懂,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临床病理学的教学理念需要适应当代学生需求不断变化,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大学工科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和缺点,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技术的特点,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结合《铁道工程概论》课程提出了大学工科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關键词】多媒体教学 教学质量 铁道工程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5-0251-02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期刊
【摘要】政协制度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其理论从无到有,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局部走向全国蕴含丰富的政治智慧。从历史发展角度对第一届政协召开前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及政协会议召开后所起的历史功用进行考察,对于发挥新时期政协政治协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统一战线 民主党派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基金项目】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一般项目“建国初期政治协商制度的演变”(wzy2015043)阶段性成果。
期刊
【摘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升华。本文介紹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现代学徒制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20140109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40200036);广东省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应用型室内设计人才转型发展要以实现学生与社会的快速对接为目的,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多元化建设,重视学生岗位应用能力培养,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与层次,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室内设计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室内设计 应用型  【基金项目】课题来源:1.2016年度上海杉达学院重大内涵科研项目《基于全程实践理念的设计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31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