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风铃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袭普通蓑衣,见证抗战的艰苦壮烈;一串鬼魅风铃,领略中国军人的铁骨铮铮。而当蓑衣与风铃被硝烟弹火熔铸成奇异组合后,那声声清脆而恒远的歌吟穿越时空,洇漫出一份海枯石烂的真情守望。
  她愣愣地倚门远眺。萧瑟秋风铺展出遍野枯黄与寂寥,那一刻,仿佛梦境一般,他宽厚的背影骤然消失在稠密如织的雨帘中。
  这是1943年深秋的晌午,淮北灵璧一个濒临汴水的山村,倚门眺望的女子名叫杨延凤。丈夫陈树胜早起喝了碗苞米粥就匆匆出门,回来时一身簇新的新四军军装,让农民汉子出落得英俊威武。他说:“我要参军打鬼子去,得胜就回家!”说着,摘下墙上挂着的蓑衣旋风般冲出门。杨延凤看见,村口那棵老槐树下,丈夫的堂弟也穿着一身新军装在等他。
  一切都突然得让杨延凤手足无措。直到疾风把斜雨打到脸上,她才骤然感到一阵冰冷彻骨的心痛,泪水和着雨滴簌簌滚落下来。曾经,丈夫披着祖传的蓑衣在春风秋雨中扶犁耕种,而今,他要披着这件蓑衣闯入枪林弹雨,去持枪耕耘这个苦难民族的尊严与安宁。只是杨延凤未曾想到,陈树胜此去将带走她全部的依靠和思念。
  她惶惶地倚门远眺。这是陈树胜参军第二年的隆冬,大雪下得铺天盖地,朔风仿佛要把茅屋掀翻碾平。尽管打小就饱受严寒之苦,但杨延凤总觉今年这风雪下刀子般扎人,心底不禁涌起一阵担忧:树胜,你在哪里,那身单褂能抗风御寒吗?
  恍惚间,风雪中蓦然闪出个矫健身影,正是与陈树胜一同参军的堂弟。“孩她叔……”杨延凤颤声喊了一句。但伫立雪中的小叔子良久不语,突然扑通跪地,双手递上陈树胜参军时带走的蓑衣,哽咽着说:“嫂子,俺把树胜哥的蓑衣给送回来。俺哥牺牲了……”
  多年以后,杨延凤仍不明白,那一刻她缘何竟没有瘫倒。其实,就在小叔子独身出现的瞬间,她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噩耗成真,尽管霎时天崩地裂,但小叔子的话字字蘸血泣泪,刀刻一般深嵌入她心底。
  小叔子说,树胜哥到了部队上打仗特勇敢,很快就当上了机枪手。10月里,新四军在怀远陈家集打了场大胜仗。可树胜哥身中六弹牺牲了,战友们把他掩埋在北湖岸边,是第三座墓。
  杨延凤如坠冰窖。对小叔子何时离开甚至毫无觉察,只依稀记得他说要追赶队伍北进打大仗。直到摇篮传来啼哭声,她才蓦然惊醒,转身抱起不满周岁的闺女紧贴在心窝上,任凭泪水如断线珠子般汩汩滚落,口中只是呢喃自语:“怀远,北湖,第三座墓……”
  她痴痴地倚门远眺。初夏的阳光饱满而和煦,无边原野正惬意地翻滚着金色麦浪,知了在树梢不倦地叫着:“知道了,知道了……”似乎是陈树胜从遥远战场发回的告慰。
  杨延凤黯然垂泪,这情景总唤起她无以自抑的牵挂。解放后,政府给她送来抗日战争革命烈士证,扒了茅屋盖起两间瓦房。杨延凤把结婚时打制的楝木条桌挨东山墙放着,陈树胜的烈士证端放在案头,墙上挂着曾经陪伴陈树胜共浴生死的蓑衣。只是当她费力地摊开血迹沾连的蓑衣卷筒时,惊奇地发现蓑衣上竟挂着三个花瓣样的铜疙瘩,就像村头祠堂屋檐上满载乡愁的风铃。
  她决计等小叔子打胜仗回来,领她娘俩去找陈树胜。可小叔子雪中一别再无音讯,村里乡亲都猜测他做了烈士。这年春上,杨延凤卖羊卖鸡筹足盘缠,牵着女儿辗转颠簸到了怀远陈家集。
  当地政府派人领她们去了北湖,可那片无名烈士墓全是六座一排,究竟由东向西还是由西向东数,谁也说不清。娘儿俩只得面对整个坟地行礼祭拜,带着无尽的憾痛怅然而归。
  “娘……”一声稚嫩呼唤打断了杨延凤的凝思。女儿同英放学回来了,蹦跳中两条丫辫欢快地舞动着。霎时,10年前的一幕恍如昨日。就在陈树胜闪入雨幕的瞬间,杨延凤突然想起唤住他:“树胜,给娃儿起个名哩……”清风捎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跟俺一同当英雄,就叫同英!”
  此刻,杨延凤将闺女紧搂在怀里,孩子胸前的红领巾映着阳光,让她陡然想到蓑衣上的斑斑血迹。她赶紧牵着同英转到屋后,陈树胜参军前种下的杏树,如今已是虬干挺拔,硕果垂枝。小同英对每年的特殊祭祀很熟稔,待娘扯起衣摆就拣大个的熟杏采摘。回到屋里,杨延凤点燃一炷香,女儿边专注地码放杏果,边喃喃说着:“俺爹,头茬杏儿先给你吃,娘说你最喜欢……”
  一阵风吹来,掀得蓑衣上的风铃串儿摇晃相碰,飞扬出清脆的叮咚声。那一刻,纵是坚忍的杨延凤也不能自持地跌坐在地,一声悲怆的呻吟壅塞屋间:“树胜啊,你究竟在哪,咋就不托个梦呢?”
  她静静地倚门远眺。又逢冬去春来,一对北迁的雨燕嘤嘤叽叽飞进杨延凤的瓦房,衔泥在椽梁上筑起半圆的巢。仰视着雨燕的忙碌欢乐,杨延凤的心思倏然飘向曾经并肩劳作的田野,那泥土的芬芳、禾苗的呢喃……
  “俺娘……”槐树下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杨延凤浑浊的眼光远远望去,连呼带跑的同英身后还跟着一个军人。女儿泣涕如雨地说父亲的坟茔找到了,人武部的同志要陪她们同去祭拜。
  2014年清明前,在时隔60年后,杨延凤再次来到陈树胜昔日洒血牺牲的故战场。她默默坐在木椅上听着讲解员诉说:2012年7月,怀远县兴建刘胡烈士陵园。在迁移烈士遗骸过程中,西侧数第三座墓葬中,赫然出现一个擦拭机枪枪栓的附件。虽锈迹斑驳但构件完整,根据陈树胜曾任机枪手的身份,文史和军事部门考证后认定这座墓穴就是他长眠的位置。
  于是,翠柏簇掩的忠魂圣园出现了非同寻常的一幕。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后,一路靠拄着竹竿、亲人搀扶的杨延凤,突然独自颤巍巍地走到陈树胜墓前,垂头噙泪抚摸墓碑,柔若燕语的喃喃夹带着几分颤抖:“当家的,我们看你来了。找你70年了,你知道吗?!”
  ……
  这个细雨霏霏的春日,汴水之畔的英雄故里,我久久伫立在蘸血的蓑衣前,以几近屏息的膜拜瞻仰这件蕴藏沉谜的烈士遗物。悬挂白墙的蓑衣好似一只展翼欲飞的大雕,3颗棕丝缠绕的花瓣状弹头,宛如一簇蘸染鲜血的石榴花,又似一串随风摇曳的紫铜风铃,在无声地诉说着英雄生命最后的悲壮一跃。
  那个阴云低垂的黄昏,机枪手陈树胜卷成圆筒的蓑衣斜挎在背上,眼看战友们遭遇敌人疯狂反扑相继中弹扑倒,英雄在怒吼中一跃起身平端机枪猛烈扫射,罪恶的弹雨就在那个瞬间泻入他前胸。英雄仰身倒地,殷红鲜血汩汩浸漫在蓑衣卷筒中,原本深褐色的棕丝被沾染出斑驳乌亮的紫红。
  我在惊愕中追寻匪夷所思的谜底:六颗机枪子弹洞穿英雄身躯后钻入蓑衣,其中三颗遭遇英雄硬若钢铁的骨骼。剧烈撞击中的尖锐弹头,竟如罂粟般绽成冷艳的罪恶之花,最终悲哀而无奈地悬挂在蓑衣的棕丝上。
  陈树胜曾任新四军四师三十五团机枪连班长,1944年11月3日于木城战役中英勇牺牲。就在陈树胜悲壮倒下的瞬间,阵地上响起此起彼伏的冲锋号,敌韩金山三十二挺进纵队2000余人全部被歼。此役以我三十五团机枪连伤亡最为惨重,刘胡烈士陵园共安葬88位烈士,迄今确定身份的仅有21人。
  我谨虔诚地记录其中的一位,以及掩映于烈士荣光背后的伟岸与凄婉。催我感动的是蓑衣风铃的叮咚绝响,那恰似一个平凡女性漫漫70年无悔守望的心语倾诉,抑或是在诠释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蕴与筋骨!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泰山-12型拖拉机牵引板是挂车和悬挂农具与拖拉机机体之间的连接装置。机组在运输或农田作业时,牵引板都承受着较大的 Taishan-12 tractor traction plate is a trailer an
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发现,我看多数沼气池输气管路毛病,主要是漏、堵、水阻及压力损失严重等。各地使用的输气管主要是软质聚气乙烯管,易老化,易变形,安装不易平直,易产生水阻;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2013年8月8日,《铁军》杂志社有限公司创办的官方网站“铁军传媒网”(www.tiejunmedia.com)正式上线,这是《铁军》杂志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
一位菲律兵工程师已研究出一种多用途罗卡沼气系统,特别适用于炊事、生产有机肥和饲料。若每天投入8公斤猪粪或4公斤鸡粪,则可产1米~3的沼气和30升的液体有机肥。该系统产气
本文简要介绍了7CH12型农用挂车的主要结构特点、技术参数、试验和应用情况,最后对其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structural fe
前不久,《景在平爱心书画艺术全国巡展》,在上海田子坊艺术中心举办,这是景在平继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朵云轩、北京、江苏淮安、甘肃兰州的文博场馆展出之后,在全国的第
2005年,国务院批准宁夏银川河东机场为对外开放口岸,为这块承载着古老文明的热土打开了对外经贸文化往来的窗口,为中国向西开放战略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筹
一种可以直接安装在支斗渠上,象民用水表一样,能在表盘上显示过水总量的新型量水设备GWS—200型灌溉量水表,已由广西水电厅南宁工程队机修厂和广西水利工程管理局共同研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