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银联“交恶”幕后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lq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是全球的银行卡老大——Visa,一个是全球最大市场的银行卡老大——中国银联,双方的公开反目,自然引发各界不同猜测和关注。
  6月初,国际卡组织Visa向其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4”开头BIN号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第一次将罚款5万美元。如果再犯,每月将罚款2.5万美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Visa要封杀银联!”
  Visa的回答措辞严谨、立场鲜明,颇有国际大佬风范。其中国区新闻发言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Visa从来没有、也不会“阻止”(或像有些报道所说的在海外“封杀”)银联。“6”打头的银联标准卡仍可以在全球自由地走银联的通道。Visa所做的是属于正常业务范围的合规考量。目的是为了确保Visa持卡人能够享受到由Visa支付系统提供的安全便捷和可靠的支付体验及服务的保障。
  银联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则措辞严厉、态度直接:银联和Visa共同推出的双标识双币种信用卡(下称“双标识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作出限制。
  从2002年到2010年,短短数年间,Visa和银联快速完成了从亲密师生到合作伙伴再到竞争对手的角色转变,角色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曾经的“师生”
  
  2004年之前,在中国银行业面前,Visa更像是一位降尊纡贵、循循善诱的老师。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信用卡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国内银行还处在依照各自的标准发行银行卡的“诸侯割据”时代。而 1970年成立于美国的Visa,已是全球信用卡产业的“教父”:1995年参与制定全行业的技术标准,1997年全球Visa卡年交易金额达1万亿美元;2000年Visa卡发行量达到10亿张。
  当然,Visa并不是发卡机构,而是一家全球支付技术公司,是连接持卡人、商户和金融机构的交易处理网络,其收入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客户支付的费用,以及基于交易额、交易笔数和所提供的其他服务收费。主要业务为信用卡业务。通常所谓的Visa卡,是指金融机构发行、与Visa有合作关系的银行卡,卡面上有Visa的标识。
  1993年,Visa在北京设立办事处。面对国内处于“原始”状态的信用卡市场,Visa积极地帮着“拓荒”,包括帮助相关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卡研究培训中心、培训银行卡系统员工等;并游说国内银行发行了一些Visa卡,尽管这些卡当时不仅无法跨国使用,甚至连在国内跨行、跨地区使用都不行,但Visa不着急:将来大陆的银行卡市场一旦开放,就可以帮助这些银行发国际卡。
  然而,Visa还没有等来开放,先等来了银联。
  2002年3月,经央行批准,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从此,国内银行的“诸侯割据”时代结束,银联成为各银行发卡必走的清算通道。Visa此时已在中国大陆耕耘了近10年,在清算标准、品牌推广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特点。而银联则是“一穷二白”,“作为一个卡组织,其规则、概念、过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懂行的人来教授。”业内人士表示,又是Visa当仁不让,做起了老师,并且尽心尽力,不厌其烦:先后为银联系统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的培训;一名高层业务骨干曾在银联现场指导长达两年;多名美国专家来中国指导网络建设;邀请银联的技术人员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参观、培训等等。
  师生双方亲密无间。2002年6月,银联宣布加入Visa成为其会员,这意味着银联的商户有资格接受持卡人使用Visa卡进行消费。银联相关人士表示,“加入Visa是银联加强和国际清算组织合作的第一步,银联入会后的第一个计划就是要打通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和Visa之间的国际通道。”“要做中国的Visa”是银联在成立大会上的誓师宣言。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银联入会Visa,看重的是Visa的背景:发卡量超过10亿张、特约商户和银行超过2200万、ATM机高达70万台以及在亚太地区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对银联而言,在人民币尚且无法自由兑换的前提下,选择和Visa合作不失为其通向海外市场发展的一条捷径。同时,Visa对于银联的投怀送抱也很高兴,因为Visa认为,银联的入会将使他们进入中国的步伐变得更快。”
  怀揣着“中国梦”的Visa和怀揣着“Visa梦”的银联,都觉得找到了通往梦想的捷径,于是,师生成为了合作伙伴,印有双方标识的双币信用卡就是明证。
  
  银联毕业了
  
  “我没看到任何一张Visa卡有两个品牌,这是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产品,也是Visa数十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Visa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楷淳说。
  银联和Visa确定合作关系后,限制依然存在。Visa想进入大陆市场,但大陆没有开放境内清算体系;银联想走向海外,但没有全球商户资源可以供持卡人出境消费时使用。于是,印有银联和Visa双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成为一种默契:Visa借助双币卡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渗透,银联借助Visa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标准体系来为自己走出去铺路。当然,在国内市场上与银联合作推出双标识双币种信用卡的不止Visa一家,还有另一国际卡组织万事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联也迅速发展并成长起来。2007年上半年,银联发卡量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交易量持续激增。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为700万张,境内发卡量则超过20亿张。与此同时,银联的海外扩张也迅猛加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受理商户、POS和ATM累计分别达到55.7万户、69.8万台和71.9万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29%和23%。全年银联卡国际业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为3436万笔和108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62%。
  与后起之秀银联的突飞猛进相比,Visa对大陆市场的渗透显得进展较慢。
  Visa至今既不能发人民币卡,不能从发卡银行处收取人民币卡的品牌使用费,也无法搭建人民币清算网络以收取交易费。“目前的收入就是境外的Visa卡在中国消费,和境内的双币卡在海外消费时所产生的费用。”Visa大中华区总经理张楷淳表示。
  随着昔日“学生”银联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崛起,Visa这个昔日的“老师”的滋味可能不会好受。双方慢慢地出现了矛盾。
  2003年下半年,银联提出希望借助Visa或万事达的全球网络,让8亿张人民币借记卡走出国门,遭到了二者的反对,Visa和万事达均以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当初协议为由拒绝。此后,银联意识到,如果不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标准,就注定只能成为区域化支付清算组织。2004年,“新兵”银联开始了国际化的艰难跋涉。银联网站上一篇文章介绍当时的国际银行卡市场,“以信用卡及签名借记卡市场的交易金额为考量标准,Visa、万事达、运通三个品牌占全球信用卡和签名借记卡市场份额的87%以上,品牌集中度相当高,其中Visa在信用卡及签名借记卡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信用卡市场的品牌竞争属于典型的垄断寡头竞争。”文中的无奈,似乎也表达了银联当时对国际信用卡市场垄断局面的无奈。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由于Visa是奥运会唯一支付服务赞助商,银联卡被拒于奥运现场门外,而Visa单标识奥运卡同样在银联渠道遭遇“说不”,由于不能经银联渠道而只能经Visa渠道支付结算,商户被迫提高扣率(指特约商户在受理信用卡消费结算后,根据不同行业分别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向发卡行支付的手续费),需多交15%~20%的手续费。
  此后,包括Visa在内的国际卡组织开始表示出了对中国信用卡市场“不开放”的不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0年3月,Visa公司、美国运通公司和万事达卡公司要求美国贸易官员采取行动,迫使中国开放信用卡市场,并声称会就信用卡准入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此事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有分析人士称,“此时的银联已经羽翼丰满,而Visa则是怨气冲天。你不让我铺国内,我就不让你铺境外。”很多人认为,Visa“封堵”银联海外渠道,是其逼迫中国开放国内银行卡渠道的战术之一。
  
  “封堵”只是试探?
  
  国内第三方金融服务提供商——易宝网CEO唐彬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面对赢利空间巨大的大陆信用卡市场,全球的卡组织越来越苦于业务空间有限,而银联则几乎掌控着大陆的银行卡清算渠道。Visa采取这个措施的目的并不是限制消费者和持卡人,而是想通过这个举动来得到一种谈判的资本。”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表面上,Visa和银联的海外清算通道之争是各自的商业利益在做怪,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双方的一种谈判策略,Visa希望通过这个事情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进入中国市场的谈判筹码。双方好像在使用烟雾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人们需要关注的是境内关于银行卡市场的政策方向。”
  据了解,目前实施的《银行卡管理办法》是1999年颁布的,而新的《银行卡管理办法》虽然有关各方已就该条例达成广泛共识,但至今尚未出台,而外界最为关注的一项修改,就是取消了外资银行不能在境内发行银行卡的规定。
  
  Visa不必“大动干戈”
  
  有专家认为,WTO协议及中美当年就中国入世的协议并没有涉及支付卡组织开放的议题,所以国内放开银行卡“没必要”。
  还有专家认为,银行卡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在产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不能提高产业效率,反而会造成重复建设恶果。
  但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曹红辉看来,银联作为国内银行卡支付清算中唯一提供全国跨行信息交换的服务组织,在银行卡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加快,若仍以行政垄断阻止竞争者进入,甚至将一个支付清算组织的企业标准转变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从根本上排斥必要的竞争,势必损害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全体消费者的选择权,对增强支付体系的稳定性也是不利的。
  深发展信用卡中心总裁彭小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如果Visa确如传闻所言采取这种限制措施,是不明智的决定。”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既要服务于客户也要服务于商户,如果Visa采取传闻中的措施,这将不仅伤害客户的权益,也同时伤害商户的利益。商户在有权选择不同交易网络权利的基础上,客户交易体验也是他们接受银行卡支付的重要因素。同时,银行发行双币卡是对客户有承诺的,如果现在禁止客户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权,或者说人为地减少了一种交易通道,这对银行的信用也是一种伤害,将造成客户对银行的某种程度上的质疑。“作为卡组织,无论是Visa还是银联都应该积极为成员行及客户用卡提供多渠道和多维度的支持与服务,而不应该单方面限制交易通道,从而损害到成员行的利益。”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封杀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最终结果是客户利益受损,银联海外渠道收入下降,而客户利益受损会带来Visa的持卡人流失,最终使得其利益也受到损失。造成Visa、银联、消费者三输的结局。Visa应该与银联特别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磋商来达到目的,而不是轻率不负责任地利用其国际信用卡渠道的强势地位。
  一方是全球最大的卡组织,一方是全球最大信用卡市场的领头羊。“僵局何时能打破?我认为必须根据中国的金融政策和消费者的选择来推动。”唐彬表示,但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双向开放,这是国际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双方最后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才能均衡。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金融业开放之后,相关行业已经按部就班地对外资开放,“我相信,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加强,银行卡以及相关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不断加强。”该人士称,就这件事情来看,事实上,Visa等国际卡组织完全用不着因为短期利益而“大动干戈”,应该通过相关渠道不断反映、争取。“作为银联,在提高其国际化业务水准的同时,应有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心理准备。”
其他文献
名人故里之“争”背后是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竞争”,在此逻辑背景之下,近十多年来,尤以“炎帝故里之争”为最——文化博弈规格最高,传播范围最广,相关区域发力最猛,汇聚项目投资最多。  炎帝故里之争关涉四省五地(湖北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各地围绕炎帝故里的经济营销,从生态文化、生态宜居到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投资总额更是突破百亿大关,既是县域经济体的激烈竞争,更是鄂湘等文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以及预防妊高症产后出血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通过上网检索,查阅国内中文医药期刊,对106例引产者与102例分娩的妊高症患者进行观察
在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教学的知识点面面俱到,每个训练点也重点强调,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舍得丢弃,这样导致课堂臃肿,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学会取舍。在教学中,要学会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报告。2009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增长了近12%,达到9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7.5%。预计未来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
目的 对烫伤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药品中所含的当归进行鉴别。结果 制定的鉴别方法排除了药品中其它成分对被检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本法
目的 1.制定清解肾康灵颗粒制备工艺;2.检查其中的两个成分;黄芪甲苷与盐酸小檗碱.方法采用TLC法.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相互间分离良好.空白试验表明阴性样品对药材的鉴别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