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称谓的由来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265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结盟运动在筹创时期只是不定期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没有正式的名称.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称谓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国家会议”到“不结盟国家会议”再到“不结盟运动”的演变过程.它形成于我国的外事交往、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与之发展息息相关.1978年2月,我国领导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不结盟运动”这一名称,其后,“不结盟运动”名称才被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广泛使用.我国对不结盟运动称谓的演变,形式上是名称的改变,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对不结盟运动认识的变化.
其他文献
庄子《养生主》之关键在于缘督以为经而体道养心,使世间之人能够于紧张之中寻觅喘息之所.“养生”在庄子也即为“养心”,远离危险,使身体不受伤害、使心灵保持虚静的状态,如此,心灵得以安宁、精神得以自由,人于自性与自乐中亦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于养生处指明了撄宁、坐忘之策,亦点明了守中、养心之方,希冀身处人间世中的人能够找寻到自己的栖身之地,游刃其中而体会到人之为人的乐趣.庄子之“养生”对于当下社会也具有重要价值.
白洋淀地区对孙犁的前期创作及其抗战小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孙犁的抗战小说跨越了血雨腥风的场面渲染,转而以清新的笔触勾勒美丽的水乡白洋淀以及在此生活的人们的日常.他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白洋淀水乡图,其中,既有碧波荡漾的芦苇,又有古朴温馨的村庄与田园,更有那一望无际的壮丽山脉.不仅如此,其作品展示了北方尤其是冀中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织席、婚庆等风土人情,更彰显了具有时代精神特色的女性形象.同时,白洋淀特殊的地理环境更是与孙犁自身的个性气质相契合,使其小说在当时的抗战文学中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中采访了大量的中国共产党人,生动讲述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和革命历程.近一个世纪以来,书中采访的中共高层领导人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通过不同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已经家喻户晓.书中采访的其他人物也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作出了非凡贡献.人民教育家徐特立、红色文艺战士危拱之和电气工程师朱作其就是这个广大群体的代表.对这些人物的采访丰富了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体形象,从多角度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