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稻田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套种轮作是在稻油两熟基础上,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套种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实现作物的优化配置,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农村经济。
关键词 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免耕;套种;轮作
中图分类号:S511;S532;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0-045-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422.1546.05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4-22 15:46:08
永川区是重庆市水稻、秋马铃薯、油菜的主产区,而稻油轮作模式是永川区的重要栽培模式,永川区中山路在孙家口村经过3年以上的摸索,在稻油两熟基础上,不影响水稻、油菜产量的同时利用水稻收后、油菜移栽前空闲时期的温光和土地资源增种1季秋马铃薯,具有争时间、抢季节的优势。
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新模式,通过套种轮作模式实现秋冬作物的优化配置,满足秋马铃薯足量生长,薯、油共生期短,秋马铃薯植株矮,油菜前期生长量小,油菜产量不受影响,油菜每667 m2产量140~170 kg。秋马铃薯在8月底—9月初进行播种,生育期80~90 d就可收获,秋马铃薯每667 m2产量1500 kg左右,比传统耕作方式增产10%~30%以上。以市场价2元/kg计,每667 m2可获毛利3000元,新模式年纯收益比传统稻油两熟提高1倍以上,实现增产增收。新模式具有易操作、省工时、产量高、效益好、可循环等优点。既提高了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1 免耕模式,轮作机制
1.1 免耕套种,核心技术
免耕栽培技术是永川区一项集农田保护性耕作与轻便型栽培为一体的先进适用技术,具有“三保”、“三省”、“三增”的特点,是促进粮食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其核心技术是农田免耕、少耕和稻草覆盖栽培,增种秋马铃薯可以弥补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中山路在孙家口村推广了150 hm2“稻—薯—油”套种轮作模式,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1.1 降低成本、简便易行
免耕套种轮作模式新技术可在水稻收割后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立即提早播种;具有不翻耕覆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肥力结构,该种植方法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改为“免耕”、“摆种”、“盖草”、“拣薯”,操作简便易行,省工省时,该栽培法与传统的翻耕栽培法相比,一般省工8~10个。
1.1.2 套种轮作、增产增收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为秋马铃薯正常生长和结薯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结薯环境通风透气,保温保湿,十分有利于薯块的形成和膨大,应用此技术产量都比常规耕种的高,—般每667 m2产量比常耕栽培提高10%~30%。与常规栽培相比,薯块圆整、色泽鲜嫩、破损率较低,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
1.2 免耕栽培,绿色有机
1.2.1 增强肥力、生态环保
水稻追肥多施在表面,使免耕表土层残留了大量养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的土壤毛管和孔道体系,保护了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内水、肥、气的畅通,避免了过细耕作造成的土壤粘重、板结,土壤结构明显优于翻耕。水稻稻草的腐烂,使稻草自然还田,秋马铃薯、油菜的茎叶还是优质绿肥,有利于培肥地力,使表土养分增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投入20%~30%。而且不施用除草剂,减少了农药使用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绿色、有机、可持续方向发展。
1.2.2 节水抗旱、保证质量
套种轮作免耕模式能抓住秋马铃薯和油菜按季节适时播种,免耕解决了干旱无法整地等问题,覆盖稻草有利于保水、保肥、保温、防霜冻。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套作模式是实行的深沟高厢,水田生态条件好,排湿抗旱,保持了土壤自然疏松结构,免耕栽培能解决阴雨连绵带来不利整地的影响,更有利于秋马铃薯健壮生长,保证播种质量。只要冬季温、光、水条件适宜都能种植。土壤抗旱抗涝有利于秋马铃薯健壮生长,更有利于发展连片种植,形成规模效益。
2 套作关键,优化技术
秋马铃薯具有喜凉怕热的特性,完全适合利用冬闲田和油菜进行套种免耕种植,具有不用翻耕覆土、省工省力、操作简单的特点。
2.1 精选好田,适时早播
在孙家口村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较好,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无公害微酸性的易灌易排的平整连片田块150 hm2,忌用易涝低洼地种植,不能选用前作为茄科作物或块根作物的地块。8月底—9月初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厢,免耕露地播种秋马铃薯,并用稻草进行覆盖。10月中下旬免耕套栽油菜。
2.2 规范整地,深沟高厢
在水稻散籽后放干田水,收获时浅留稻茬,在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开沟排水,因田推行窄幅深沟高厢,一般厢宽250 cm,沟深30~40 cm、宽30 cm,使厢沟排尽地表水,主沟沥干耕层水,背沟切断外来水,边沟疏通全田水,达到明水自流,暗水自降,雨住田干的标准,减轻湿害。排灌沟和人行沟相间开挖,挖出的土不可堆在沟沿上,将起沟泥土铺放在厢面平整,使厢面微呈弓背形,避免积水。厢面保持高低一致,厢沟格局长期固定。
2.3 精选良种,早熟脱毒
选择适宜于本生态区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较短、耐高温干旱的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食用型选早熟的渝薯1号、米拉、川芋4号、鄂薯3号等。菜用型推广中薯2号、中薯5号、川芋5号等品种,加工品种选大西洋,推广结薯集中、中薯率高、表皮光滑、产量高的脱毒秋马铃薯作种薯。 2.4 药剂拌种,浸种催芽
在播种前7~10 d,剔除病薯、烂薯、杂薯和缺陷薯,进行催芽培育壮苗。切块前先整薯用0.10%~0.15%高锰酸钾液浸种10 min,然后将大种薯纵切数块,每块重30~40 g,带芽眼2个以上,小于50 g薯种不切块。或采用赤霉素(九二○)浸种可打破休眠期,促进发芽。用浓度为4 mg/L的“九二○”液浸种0.5~1.0 h,然后取出放在通风阴凉处,铺上5~6 cm厚的湿沙,再盖上稻草,经过6~8 d种薯就能发芽。当芽长至0.5~1.0 cm时,取出炼苗1~2 d,使嫩黄芽绿化变紫,即可播种。
2.5 合理密植,适时移栽
中山路孙家口村在8月底—9月初水稻收获后进行播种,年底前收获秋马铃薯。合理密植是提高薯油双高产的关键,采取宽窄行种植秋马铃薯,厢面上种4行秋马铃薯,窄行行距30 cm,宽行行距60 cm,边行与厢面边缘20 cm,穴距20 cm。秋马铃薯单产受密度影响较大,以每667 m2植10000窝左右时产量最高。按“品”字形摆种,芽眼接近土面,轻轻拍实,压而不实,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离底肥5~7 cm处放秋马铃薯种薯。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施肥水平较高,排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密度宜稀,反之则增大密度。在10月中下旬适时移栽,进行合理密植,每667 m2栽油菜7000~9000窝为宜。移栽时严格要求 “三带”、“三要”、“三边”和“四栽四不栽”。“三带”是指带泥、带肥、带药到本田。“三要”是指行要栽直、根要栽稳、苗要栽正。“三边”是指边取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四栽四不栽”是指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弱苗。保证移栽质量,以利成活返青快,加速新根和叶片生长。
2.6 套作合理,促进高产
中山路孙家口村于9月15日前完成油菜播种育壮苗,选用出油率、产量高的油菜品种,如油研9号、油研10号,绵油11号、绵油12号等;实行油菜马铃薯“双套双”,2行马铃薯占地0.4 m,预留空行0.7 m。宽窄行种植的在宽行中间错窝栽2行油菜,窄行30 cm,株距23 cm。靠沟的1窝栽2株,尽量降低共生期内薯油间的抑制。秋马铃薯早熟品种肥田宜密植,中晚熟品种瘦田宜稀植。这种方式种植的秋马铃薯产量较高,薯块较大,同时油菜也能获得高产。
2.7 配方施肥,重施基肥
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加之覆盖稻草后追肥困难,一般采用基肥“一道清”。根据稻田肥力,在播种时1次施足基肥,以中等肥力田块每667 m2生产鲜薯2000 kg计算,大田每667 m2施肥量折合纯氮11 kg、磷4.4 kg、钾22 kg,其中有机肥100%、氮肥的60%、磷肥的100%、钾肥的50%及微量元素肥料的100%作为基肥,在起垄后播种前或播种后集中沟施。秋马铃薯出苗后,可在覆盖的稻草上每667 m2泼施1500~2000 kg清粪水,促进稻草腐烂。
2.8 覆盖稻草,防寒保温
种薯摆放后立即用稻草覆盖,用浸湿稻草均匀覆盖整个厢面,用割后5 d以上稻草覆草8~10 cm,每667 m2用草量1250 kg左右。覆盖厚度以厢面不透光为度,整个厢面均匀铺平,以免产生绿薯。稻草头部朝里,脚部朝外,摆放整齐,可用清沟的泥土将稻草压点。同时,注意在移栽油菜后应将稻草盖严。
3 措施到位,保苗增收
3.1 查漏补缺,精心护苗
及时查苗,发现烂种,及时补种。播种后20 d左右,应有大部分马铃薯出苗,但少部分被稻草或大泥块“卡苗”时,应及时对被“卡”的苗用人工小心“引”出草面。播种后长出的小杂草和稻茬一般不影响秋马铃薯生长,若杂草过多可人工及时拔除,但不能使用除草剂。为提高成活率促进早生快发应在栽后每667 m2用清粪水2000~2500 kg灌定根水,返青后立即检查对死苗缺株的补栽壮苗,争取在入冬前达到平衡生长。若植株徒长,可用浓度为100~150 mg/kg烯效唑叶面喷雾,有效地抑制植株地上部的生长,促进植株地下部块茎的膨大。11月中旬对秋马铃薯可适当打尖,既能促进马铃薯的生长转化,又能减少其对油菜的荫蔽。
3.2 清沟排水,以防涝害
播种出苗前如遇干旱,可适量沟灌“跑马水”或用水泼撒稻草,保证田间湿润,促使正常出苗和齐苗。在生长期间遇到暴雨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渍害。到秋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稻草轻度腐烂保水性增强,尤其是接近土面的稻草湿度大,容易引起病害,因此遇到雨天,特别是遇到连绵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3 合理追肥,根外喷施
油菜在生长期内一般不需追施肥料,但对生长后期发现叶片早衰的植株,则须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液进行1~2次根外喷施。追肥宜早不宜晚。在出苗后40~50 d内,将剩余的40%氮肥和50%钾肥分3~5次追施,前期以氮为主钾为辅,中期氮钾并重,后期钾肥。齐苗后施第1次叶面淋肥,以后每7~10 d淋1次;追肥后若无雨要及时灌水。油菜用肥以氮、磷、钾按1.0∶0.5∶0.5比例施用,底、苗、薹肥按5∶3∶2或4∶4∶2比例分配,移栽时每667 m2用腐熟有机肥1200~1500 kg、过磷酸钙50~60 kg、钾肥6~8 kg、硼肥0.75~1.5 kg,混合均匀后集中穴施作底肥;11月上中旬,每667 m2用碳铵1.5~2.0 kg或尿素6~8 kg对粪水,看苗追施苗肥;12月下旬—1月上旬每667 m2用碳铵8~10 kg或尿素3~4 kg对粪水追施蕾薹肥。
4 强化管理,防治虫害
由于稻草全程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不用除草,冬春季病虫害较轻,不使用农药。但鼠害发生较重,秋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如遇到春雨连绵天气,病害容易发生,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封垄后人工除草。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和瓢虫等。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选用2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每667 m2用10%吡虫啉10~15 g对水4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每667 m2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0 g对水40 kg喷雾防治蚜虫。
5 适时采收,提高品质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秋马铃薯结薯较集中,70%以上的薯块在土面上,少数生长在裂缝或孔隙中的薯块入土也很浅,在收获时,拨开稻草即可拣收,省工省时。收获后避免烈日暴晒、雨淋,晾干表皮、使皮层老化。在通风阴凉黑暗处预贮,堆高不超过50 cm,避免薯块见光变绿,影响商品率和品质。与常规栽培相比,加上收获时不使用农机具,薯块大小均匀、整齐、光滑、色泽鲜嫩、破损率较低,商品率高,大大提高商品价值。
6 增窝增苗,提高单产
由于稻薯油套种轮作模式具有免耕栽培节省投人、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避免焚烧保护生态,很好地利用了秋冬光热资源,达到提高秋马铃薯和油菜高产的目的,秋马铃薯收后茎叶应均匀撒放在田面上,适当脚踏让其贴泥,由于稻草和秋马铃薯茎叶腐烂释放出大量有机质,后作的施氮总量应适当减少,但在稻草腐烂前期适当增加施用量。
油菜收后将秸秆踩埋于厢沟内灌水、整田、施肥、整平田面以水稻增窝增苗技术为核心,通过定量抛秧、宽行窄株栽植、拉纯定距和机插秧等规范的栽培方式,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把增窝增苗增穗作为一项重要增产技术来抓,中山路孙家口村按规范化普遍推行宽行窄株26.67 cm×20.00 cm、30.00 cm×16.67 cm或33.33 cm×16.67 cm栽秧,每窝栽2粒谷苗,每667 m2栽1.2万窝,基本苗2.5万株以上,争取每667 m2有效穗达到16万穗以上,促进水稻平衡增产。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关键词 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免耕;套种;轮作
中图分类号:S511;S532;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0-045-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422.1546.05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4-22 15:46:08
永川区是重庆市水稻、秋马铃薯、油菜的主产区,而稻油轮作模式是永川区的重要栽培模式,永川区中山路在孙家口村经过3年以上的摸索,在稻油两熟基础上,不影响水稻、油菜产量的同时利用水稻收后、油菜移栽前空闲时期的温光和土地资源增种1季秋马铃薯,具有争时间、抢季节的优势。
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新模式,通过套种轮作模式实现秋冬作物的优化配置,满足秋马铃薯足量生长,薯、油共生期短,秋马铃薯植株矮,油菜前期生长量小,油菜产量不受影响,油菜每667 m2产量140~170 kg。秋马铃薯在8月底—9月初进行播种,生育期80~90 d就可收获,秋马铃薯每667 m2产量1500 kg左右,比传统耕作方式增产10%~30%以上。以市场价2元/kg计,每667 m2可获毛利3000元,新模式年纯收益比传统稻油两熟提高1倍以上,实现增产增收。新模式具有易操作、省工时、产量高、效益好、可循环等优点。既提高了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1 免耕模式,轮作机制
1.1 免耕套种,核心技术
免耕栽培技术是永川区一项集农田保护性耕作与轻便型栽培为一体的先进适用技术,具有“三保”、“三省”、“三增”的特点,是促进粮食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其核心技术是农田免耕、少耕和稻草覆盖栽培,增种秋马铃薯可以弥补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中山路在孙家口村推广了150 hm2“稻—薯—油”套种轮作模式,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1.1 降低成本、简便易行
免耕套种轮作模式新技术可在水稻收割后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立即提早播种;具有不翻耕覆土、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肥力结构,该种植方法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改为“免耕”、“摆种”、“盖草”、“拣薯”,操作简便易行,省工省时,该栽培法与传统的翻耕栽培法相比,一般省工8~10个。
1.1.2 套种轮作、增产增收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为秋马铃薯正常生长和结薯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结薯环境通风透气,保温保湿,十分有利于薯块的形成和膨大,应用此技术产量都比常规耕种的高,—般每667 m2产量比常耕栽培提高10%~30%。与常规栽培相比,薯块圆整、色泽鲜嫩、破损率较低,商品性好,经济效益显著。
1.2 免耕栽培,绿色有机
1.2.1 增强肥力、生态环保
水稻追肥多施在表面,使免耕表土层残留了大量养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的土壤毛管和孔道体系,保护了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土壤内水、肥、气的畅通,避免了过细耕作造成的土壤粘重、板结,土壤结构明显优于翻耕。水稻稻草的腐烂,使稻草自然还田,秋马铃薯、油菜的茎叶还是优质绿肥,有利于培肥地力,使表土养分增加,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投入20%~30%。而且不施用除草剂,减少了农药使用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绿色、有机、可持续方向发展。
1.2.2 节水抗旱、保证质量
套种轮作免耕模式能抓住秋马铃薯和油菜按季节适时播种,免耕解决了干旱无法整地等问题,覆盖稻草有利于保水、保肥、保温、防霜冻。稻草覆盖秋马铃薯免耕套作模式是实行的深沟高厢,水田生态条件好,排湿抗旱,保持了土壤自然疏松结构,免耕栽培能解决阴雨连绵带来不利整地的影响,更有利于秋马铃薯健壮生长,保证播种质量。只要冬季温、光、水条件适宜都能种植。土壤抗旱抗涝有利于秋马铃薯健壮生长,更有利于发展连片种植,形成规模效益。
2 套作关键,优化技术
秋马铃薯具有喜凉怕热的特性,完全适合利用冬闲田和油菜进行套种免耕种植,具有不用翻耕覆土、省工省力、操作简单的特点。
2.1 精选好田,适时早播
在孙家口村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较好,耕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无公害微酸性的易灌易排的平整连片田块150 hm2,忌用易涝低洼地种植,不能选用前作为茄科作物或块根作物的地块。8月底—9月初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厢,免耕露地播种秋马铃薯,并用稻草进行覆盖。10月中下旬免耕套栽油菜。
2.2 规范整地,深沟高厢
在水稻散籽后放干田水,收获时浅留稻茬,在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开沟排水,因田推行窄幅深沟高厢,一般厢宽250 cm,沟深30~40 cm、宽30 cm,使厢沟排尽地表水,主沟沥干耕层水,背沟切断外来水,边沟疏通全田水,达到明水自流,暗水自降,雨住田干的标准,减轻湿害。排灌沟和人行沟相间开挖,挖出的土不可堆在沟沿上,将起沟泥土铺放在厢面平整,使厢面微呈弓背形,避免积水。厢面保持高低一致,厢沟格局长期固定。
2.3 精选良种,早熟脱毒
选择适宜于本生态区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较短、耐高温干旱的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食用型选早熟的渝薯1号、米拉、川芋4号、鄂薯3号等。菜用型推广中薯2号、中薯5号、川芋5号等品种,加工品种选大西洋,推广结薯集中、中薯率高、表皮光滑、产量高的脱毒秋马铃薯作种薯。 2.4 药剂拌种,浸种催芽
在播种前7~10 d,剔除病薯、烂薯、杂薯和缺陷薯,进行催芽培育壮苗。切块前先整薯用0.10%~0.15%高锰酸钾液浸种10 min,然后将大种薯纵切数块,每块重30~40 g,带芽眼2个以上,小于50 g薯种不切块。或采用赤霉素(九二○)浸种可打破休眠期,促进发芽。用浓度为4 mg/L的“九二○”液浸种0.5~1.0 h,然后取出放在通风阴凉处,铺上5~6 cm厚的湿沙,再盖上稻草,经过6~8 d种薯就能发芽。当芽长至0.5~1.0 cm时,取出炼苗1~2 d,使嫩黄芽绿化变紫,即可播种。
2.5 合理密植,适时移栽
中山路孙家口村在8月底—9月初水稻收获后进行播种,年底前收获秋马铃薯。合理密植是提高薯油双高产的关键,采取宽窄行种植秋马铃薯,厢面上种4行秋马铃薯,窄行行距30 cm,宽行行距60 cm,边行与厢面边缘20 cm,穴距20 cm。秋马铃薯单产受密度影响较大,以每667 m2植10000窝左右时产量最高。按“品”字形摆种,芽眼接近土面,轻轻拍实,压而不实,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离底肥5~7 cm处放秋马铃薯种薯。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施肥水平较高,排水条件好的地块,种植密度宜稀,反之则增大密度。在10月中下旬适时移栽,进行合理密植,每667 m2栽油菜7000~9000窝为宜。移栽时严格要求 “三带”、“三要”、“三边”和“四栽四不栽”。“三带”是指带泥、带肥、带药到本田。“三要”是指行要栽直、根要栽稳、苗要栽正。“三边”是指边取苗、边移栽、边浇定根水。“四栽四不栽”是指大小苗分栽不混栽、栽新鲜苗不栽隔夜苗、栽直根苗不栽弯根苗、栽壮苗不栽弱苗。保证移栽质量,以利成活返青快,加速新根和叶片生长。
2.6 套作合理,促进高产
中山路孙家口村于9月15日前完成油菜播种育壮苗,选用出油率、产量高的油菜品种,如油研9号、油研10号,绵油11号、绵油12号等;实行油菜马铃薯“双套双”,2行马铃薯占地0.4 m,预留空行0.7 m。宽窄行种植的在宽行中间错窝栽2行油菜,窄行30 cm,株距23 cm。靠沟的1窝栽2株,尽量降低共生期内薯油间的抑制。秋马铃薯早熟品种肥田宜密植,中晚熟品种瘦田宜稀植。这种方式种植的秋马铃薯产量较高,薯块较大,同时油菜也能获得高产。
2.7 配方施肥,重施基肥
秋马铃薯生育期短,加之覆盖稻草后追肥困难,一般采用基肥“一道清”。根据稻田肥力,在播种时1次施足基肥,以中等肥力田块每667 m2生产鲜薯2000 kg计算,大田每667 m2施肥量折合纯氮11 kg、磷4.4 kg、钾22 kg,其中有机肥100%、氮肥的60%、磷肥的100%、钾肥的50%及微量元素肥料的100%作为基肥,在起垄后播种前或播种后集中沟施。秋马铃薯出苗后,可在覆盖的稻草上每667 m2泼施1500~2000 kg清粪水,促进稻草腐烂。
2.8 覆盖稻草,防寒保温
种薯摆放后立即用稻草覆盖,用浸湿稻草均匀覆盖整个厢面,用割后5 d以上稻草覆草8~10 cm,每667 m2用草量1250 kg左右。覆盖厚度以厢面不透光为度,整个厢面均匀铺平,以免产生绿薯。稻草头部朝里,脚部朝外,摆放整齐,可用清沟的泥土将稻草压点。同时,注意在移栽油菜后应将稻草盖严。
3 措施到位,保苗增收
3.1 查漏补缺,精心护苗
及时查苗,发现烂种,及时补种。播种后20 d左右,应有大部分马铃薯出苗,但少部分被稻草或大泥块“卡苗”时,应及时对被“卡”的苗用人工小心“引”出草面。播种后长出的小杂草和稻茬一般不影响秋马铃薯生长,若杂草过多可人工及时拔除,但不能使用除草剂。为提高成活率促进早生快发应在栽后每667 m2用清粪水2000~2500 kg灌定根水,返青后立即检查对死苗缺株的补栽壮苗,争取在入冬前达到平衡生长。若植株徒长,可用浓度为100~150 mg/kg烯效唑叶面喷雾,有效地抑制植株地上部的生长,促进植株地下部块茎的膨大。11月中旬对秋马铃薯可适当打尖,既能促进马铃薯的生长转化,又能减少其对油菜的荫蔽。
3.2 清沟排水,以防涝害
播种出苗前如遇干旱,可适量沟灌“跑马水”或用水泼撒稻草,保证田间湿润,促使正常出苗和齐苗。在生长期间遇到暴雨要及时清沟排水,以防渍害。到秋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稻草轻度腐烂保水性增强,尤其是接近土面的稻草湿度大,容易引起病害,因此遇到雨天,特别是遇到连绵阴雨天气要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3 合理追肥,根外喷施
油菜在生长期内一般不需追施肥料,但对生长后期发现叶片早衰的植株,则须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液进行1~2次根外喷施。追肥宜早不宜晚。在出苗后40~50 d内,将剩余的40%氮肥和50%钾肥分3~5次追施,前期以氮为主钾为辅,中期氮钾并重,后期钾肥。齐苗后施第1次叶面淋肥,以后每7~10 d淋1次;追肥后若无雨要及时灌水。油菜用肥以氮、磷、钾按1.0∶0.5∶0.5比例施用,底、苗、薹肥按5∶3∶2或4∶4∶2比例分配,移栽时每667 m2用腐熟有机肥1200~1500 kg、过磷酸钙50~60 kg、钾肥6~8 kg、硼肥0.75~1.5 kg,混合均匀后集中穴施作底肥;11月上中旬,每667 m2用碳铵1.5~2.0 kg或尿素6~8 kg对粪水,看苗追施苗肥;12月下旬—1月上旬每667 m2用碳铵8~10 kg或尿素3~4 kg对粪水追施蕾薹肥。
4 强化管理,防治虫害
由于稻草全程覆盖能抑制杂草生长,不用除草,冬春季病虫害较轻,不使用农药。但鼠害发生较重,秋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如遇到春雨连绵天气,病害容易发生,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封垄后人工除草。苗期防治蚜虫、菜青虫和瓢虫等。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选用2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每667 m2用10%吡虫啉10~15 g对水40 kg喷雾防治菜青虫,每667 m2用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0 g对水40 kg喷雾防治蚜虫。
5 适时采收,提高品质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秋马铃薯结薯较集中,70%以上的薯块在土面上,少数生长在裂缝或孔隙中的薯块入土也很浅,在收获时,拨开稻草即可拣收,省工省时。收获后避免烈日暴晒、雨淋,晾干表皮、使皮层老化。在通风阴凉黑暗处预贮,堆高不超过50 cm,避免薯块见光变绿,影响商品率和品质。与常规栽培相比,加上收获时不使用农机具,薯块大小均匀、整齐、光滑、色泽鲜嫩、破损率较低,商品率高,大大提高商品价值。
6 增窝增苗,提高单产
由于稻薯油套种轮作模式具有免耕栽培节省投人、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覆盖栽培节省用水、避免焚烧保护生态,很好地利用了秋冬光热资源,达到提高秋马铃薯和油菜高产的目的,秋马铃薯收后茎叶应均匀撒放在田面上,适当脚踏让其贴泥,由于稻草和秋马铃薯茎叶腐烂释放出大量有机质,后作的施氮总量应适当减少,但在稻草腐烂前期适当增加施用量。
油菜收后将秸秆踩埋于厢沟内灌水、整田、施肥、整平田面以水稻增窝增苗技术为核心,通过定量抛秧、宽行窄株栽植、拉纯定距和机插秧等规范的栽培方式,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把增窝增苗增穗作为一项重要增产技术来抓,中山路孙家口村按规范化普遍推行宽行窄株26.67 cm×20.00 cm、30.00 cm×16.67 cm或33.33 cm×16.67 cm栽秧,每窝栽2粒谷苗,每667 m2栽1.2万窝,基本苗2.5万株以上,争取每667 m2有效穗达到16万穗以上,促进水稻平衡增产。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