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叶蔓绿绒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来源 :植物生理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植物名称 羽叶蔓绿绒(Philodendron pittieri Engl.)。2材料名称 顶芽和新生侧芽。3培养条件(1)启动培养基:1/2MS+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02;(2)增殖培养基:1/2MS+6-BA1.0+KT0.2+NAA0.05;(3)壮苗和生根培养基:1/2MS+6.BA0.4+KT0.2+NAA0.1。
其他文献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经0.1%NaCl处理的滨梅茎段的不定芽增殖数、茎高、鲜重、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提高,0.1%-0.3%NaCl处理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变化,在盐梯
建立了稳定的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在一个培养周期内,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21d的干重、鲜重和黄酮产量都达到最高值。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100μmol·L
在一个继代周期中,培养基中添加10-50g·L^-1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后,白桦愈伤组织的鲜重均上升,浓度为20-30g·L^-1的三种糖,其鲜重积累量均较高。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
研究食用稗成熟胚培养因素的结果表明,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N6+3.0mg·L^-12,4-D。N6基本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分化率较高;B5+3.0mg·L^-12,4-D+1.0mg·L^-16-BA的愈伤组织
采用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普通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176株F2群体分析24个穗部和穗颈维管束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7个QTL,它们分布在水稻的第1、2、3、4
采用差异显示逆转录PCR(DD—RT—PCR)技术分析小麦基部茎节伸长过程中基因表达差异的结果表明,小麦拔节前和拔节后基部茎节中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包括质和量的差异)。从具有质
从丹参EST库中筛选到一个胁迫诱导蛋白基因,命名为SmS1P1,其序列全长296bp,编码8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SmS1P1是一个亲水的,不具有跨膜结构域,包含一个N-端信号肽和多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