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组合作的分组和分工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类(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对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换,尽可能的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
分组后就要进行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二、小组合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预习新课。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听录音自学单词听清读音、预习对话或课文的重点的句子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在课堂上听教师或者同学的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4 Tree Planting Day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①准备—些植物的种子然后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并用英语描述它的生长过程;②预习课文、听学单词、理解课文的意思,并将疑难点做一份笔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在新课开始之前我提供时间给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最后,学生按照我的要求,都得出了结论。这样,不仅教师课上得轻松,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学习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学习新课。英语每一个单元都分为新授课和巩固课,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新单词,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在这里我以六年级下册的unit7为例,由于是篇有关名人的课文,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任务。在warming up中给学生的任务是:查找有关中国和外国名人的资料,可以在课前提早完成任务;在practice speaking中,给予的任务是“talkingabout your favorite famous people”。明确任务之后,各小组就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动,按规定完成任务。这一过程,需要学习程度好的帮助差的,以此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进步了,才能体现小组的进步,才能有力促进组际竞争。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任务,促使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更充分地渗透和跨越,使学生能充分地操练对话,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
复习课。复习课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布置学生按某一语法内容进行准备。在复习课上由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就这一部分学习内容中所含的语法进行归纳和小结,组内其余学生补充,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整个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这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Past Tense构成规则的时候,我直接把它交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对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研究,开展比比看哪个小组速度快的竞赛活动。这样,各小组出现了紧张而又有序的画面:小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对讨论过程及结论进行记录。几分钟后,学习小组都举起了手,准备汇报。各学习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团结的力量。合作学习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当着评价者的角色。在每个任务完成之后,我及时评价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的答案,则由同伴来评价是否正确。
责任编辑邱丽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首先,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类(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对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换,尽可能的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
分组后就要进行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二、小组合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预习新课。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听录音自学单词听清读音、预习对话或课文的重点的句子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在课堂上听教师或者同学的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4 Tree Planting Day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①准备—些植物的种子然后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并用英语描述它的生长过程;②预习课文、听学单词、理解课文的意思,并将疑难点做一份笔记。每个小组都准备好,在新课开始之前我提供时间给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最后,学生按照我的要求,都得出了结论。这样,不仅教师课上得轻松,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学习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学习新课。英语每一个单元都分为新授课和巩固课,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新单词,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在这里我以六年级下册的unit7为例,由于是篇有关名人的课文,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任务。在warming up中给学生的任务是:查找有关中国和外国名人的资料,可以在课前提早完成任务;在practice speaking中,给予的任务是“talkingabout your favorite famous people”。明确任务之后,各小组就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动,按规定完成任务。这一过程,需要学习程度好的帮助差的,以此促进后进生的学习。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进步了,才能体现小组的进步,才能有力促进组际竞争。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小组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任务,促使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更充分地渗透和跨越,使学生能充分地操练对话,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
复习课。复习课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布置学生按某一语法内容进行准备。在复习课上由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就这一部分学习内容中所含的语法进行归纳和小结,组内其余学生补充,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内容。整个过程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适当指导,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这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做法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讲Past Tense构成规则的时候,我直接把它交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对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研究,开展比比看哪个小组速度快的竞赛活动。这样,各小组出现了紧张而又有序的画面:小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对讨论过程及结论进行记录。几分钟后,学习小组都举起了手,准备汇报。各学习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团结的力量。合作学习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当着评价者的角色。在每个任务完成之后,我及时评价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能解决问题。学生回答的答案,则由同伴来评价是否正确。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