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高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指该项教育活动在满足民族院校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民族院校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的问题,还有当前意识形态复杂化、感性化、大众化以及多元文化等方面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共青团组织成员、两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和调节者。他们本身综合能力素质高低会马上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在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能力和素质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是队伍主体本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赞同,如果他们本身就不认可和赞同,不具备正确的体会,最终可能使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误入歧途,导致实效性的消解;其次是队伍主体本身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他们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也会消解,甚至引起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抵触。目前不可否认,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认识和重视。只是在泛泛地强调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对于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却采取轻视的态度,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有些高校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教育,而不关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运用概念思维方式,概念思维也称逻辑思维。”[1]历史地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维方式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型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的生活世界的日益复杂化,概念思维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甚至有时会发生尴尬与冲突。一是抽象性。受概念思维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对物的理解和把握方式来理解人,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看到的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而看不到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这种把人理解为抽象的外在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根本就不能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隔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教育方式方法都来源于生活世界,是生活世界经过历史沉淀、凝聚后的产物,它理应是对现实的生活背景的反映。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状态与生活状态却产生了隔离。三是凝固性。由于抽象与隔离,有一些概念就要凝固。思维方式的凝固,其结果必将是把教育对象也看成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人。这种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对现实中的人是不能完全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生存实践论的思维方式,把对人的解释、理解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还原为关于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主体性。可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维方式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使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降低。同时,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又具有独特的特点:因为从学生来源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各民族习俗、信仰各有不同,这就涉及到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而价值观念的最终形成是经过长久的判断和选择的。要使民族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就应该着力破除种种概念思维方式的藩篱,方能增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应该说社会环境对于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可以分为正反或者说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的,出于篇幅的考虑本文仅就分析社会环境对于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因素:首先享乐主义、有用就是真理、利己主义、物本主义、金钱至上这样一些社会负面心理对民族院校学子不可避免的带来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并存的关键阶段,社会矛盾充分暴露和空前集中,高校作为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前沿,必然首当其冲面对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趋向呈现出以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的取向。”[2]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心中的偶像已经不再是焦裕禄、孔繁森那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取而代之的是卡洛斯·斯利姆、刘永行这样拥有巨额财富的商业富豪。高校不再是往日远离世俗的“世外桃源”,大学校园到处都可以看到赞助商的广告。一次有一家南方的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邀请一些成功人士、著名的经济学家给大学生介绍将来如何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结果学生们提的最多的问题是这些成功人士是如何发家致富的、他们是如何挖到第一桶金的,没有人问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这位经济学家当时就感到忧心忡忡,感叹当今学子的功利、世俗与急燥[3]。享乐主义、有用就是真理、利己主义、物本主义、金钱至上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冲击由此也可见一斑。其次网络文化的异质性易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倾斜。面对互联网上滚滚而来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消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由此而来造成的道德评价规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二、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民族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提高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如何,关系能否培养出大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民族地区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能否团结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目标能否实现。在新形势下加强民族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消防部队承担着保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承担着繁重的灭火抢险救援任务,担负着面广量大的社会面的防范工作,是一支性质特殊、任务特殊的队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消防部队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使消防安全管理朝着社会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按照消防社会化这个客体的系统性,推动消防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海西州公安消防支队德令哈大队通过思想政
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耐酸碱等特点。近几年来,随着许多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涌现及医药制剂工业的迅猛发展,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不同方法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效果,寻找半月板损伤修复较适用的方法。方法随访208例232个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的病人,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镜下半月板缝合优于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