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教学法“倒逼”我再次成长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年前,偶识“微课程教学法”创始人金陵先生,他倡导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吸引了我这个有着28年教龄的资深教师,于是我开启了翻转课堂模式,踏上了“翻转”之路。
  这一路,虽然弯弯曲曲,跌宕起伏,步履蹒跚,但有风景,有惊喜,有欢笑,还有收获。我似枯木逢春,又青春焕发;我似老树发芽,又活力四射。翻转课堂“倒逼”我再次成长了!
  ● “倒逼”更新教学理念,发展教学素养
  “微课程教学法”主张教学的中心轴是学生,课前以“任务单”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以“活动单”为平台,通过“微项目学习”引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协作探究。
  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中,我针对“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掌握选择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设置了如下达成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告诉你一个好地方》MTV和完成任务一,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学会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
  与之相对应的是五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链:①观看MTV,你知道这个好地方是哪里吗?请在中国政区图上标出。②这个地方太美了,老师很想去游玩,你能告诉我怎么去吗?③借助学习资源中的文件,你能给出几种建议呢?请写出出行方式,并用图例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中画出线路。④老师想利用五一假期去游玩,你能告诉我从苏州到那里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是哪种吗?为什么呢?⑤通过你的建议,老师知道了五种运输方式在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灵活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也知道了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方法,你能帮忙写出来吗?
  一个MTV的旅游宣传片,使学生心情舒畅、大脑兴奋、思维活跃,自然唤醒记忆里初中学过的关于“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知识,自觉阅读教材中关于“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的比较表,主动参阅我提供的关于“百色交通条件”的资源包,他们很快发现铁路是苏州到百色最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清楚了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差异,知道了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既要掌握一般方法,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两年的修炼,我已领会并贯彻人性化学习理论、课程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成功转型为后台主导型教师,从课堂中心位置“退居”为“幕后的策划者”,成为学生前台主体学习的促进者,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地理课堂由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地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正如听课老师所言:“课堂上,学生‘忙’得热火朝天,你却‘没干’什么,好轻松哦!”
  ● “倒逼”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技能
  “微课程教学法”主张学习的责任人是学生,课前通过制定具体精准的达成目标,制作需求导向的“微课”,设计问题化的导学任务,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热力环流”属于自然地理,其运动规律的抽象性超出了学生感知的范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有必要开发微视频给予支持。怎样的微视频才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点化学生的智慧呢?实验可以让无法观察的宏观的热力环流现象具体化和可视化,使学生在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唤醒主动参与的意识。于是,我把教材上的现场操作演示实验改为实验视频,录制了一个时长为1分32秒的视频。这样做,一是可以避免操作时可能出现的不成功,二是便于学生清楚观看、重复观看。
  具体方法和过程是:先是点燃一束香插入一个空的长方形玻璃缸内,观察烟雾飘动方向;然后又点燃一束香,插入一个底部两侧分别放有冰块与热水的长方形玻璃缸内,观察烟雾飘动方向。这样使“热力环流”成为可视的现象,能帮助学生感受“热力环流”的抽象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任务(一),悟出“热力环流”概念的意义。相关任务如图1所示。
  学生在这个“实验视频”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任务后,都能说出并理解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课上进阶探究环节,我又设置了一个“切洋葱”生活小窍门验证实验(如图2),让学生在亲手切洋葱、观察和体验不同条件下切洋葱感受的过程中,再次感受“热力环流”现象,领悟“热力环流”原理。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后,都能说出并理解热力环流的一般规律、热力环流对等压线的影响,都能画出热力环流的模式图(如图3),图中曲线为近地面的等压线,图中箭头线为气流运动状况。
  通过两年的实践,我已掌握并能娴熟运用教学目标分类法、支架式教学法、结构化思考法、意象化感悟法等,把课程标准转变为可量化的达成目标,把重点难点转化为可视化的微型视频,把原理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深度学习。我已成功转型为静观倾听型教师,成为学生智慧的点化者!
  正如学生所言:“‘任务单’就像一根魔杖,吸引着我去阅读教材;‘微视频’就像点金石,想不会都不可能;当‘课前检测’全部正确时,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 “倒逼”开发活动素材,拓展专业学识
  “微课程教学法”主张“微项目学习”探究的主题要来自真实情境。课堂上,通过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真实主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化学生的思维触角,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内化地理原理和规律,拓展迁移同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技能。
  在两年的实践中,我博览群书,积累专业知识;我海纳百川,博采他山之石;我钻研乡土,汲取地理活水;我精心打造每一个微项目主题,策划每一个微项目活动,生成了一节又一节高潮迭起的精彩课堂。
  例如,在教学“城市化”一课时,我从乡土地理入手,以“苏州的城市化”为探究主题,先通过“绘制苏州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使“城市化”具体化和可视化,让学生感受“城市化”现象,内化“城市化”进程。然后以“苏州城市化,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为辩题,展开一场10分钟的辩论,使“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象化和立体化,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城市化”,展望“城市化”,投身“城市化”(如图4)。
  正如专家所言: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
  ● “倒逼”调整评价方式,增长教学智慧
  “微课程教学法”还主张发展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必备的核心素养,如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掌握、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等。
  在两年的实践中,我已谙熟多元智能理论,实行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注重差异性,强调和谐性,突出创新性,对每位学生抱以积极而热切的期望,寻找并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
  1.自我评价
  我在“任务单”和“活动单”中增设“评价反思”一栏,让学生依据达成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这是自我评价,也是自我的形成性、终结性评价。
  2.他人评价
  在“课前检测”和“进阶探究”中开展“组内交流、全班展示—质疑—回应”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协作评价,这是他人评价,也是学生之间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都能自觉地自我反思,不仅能知道自己已经学会什么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养成了什么思维习惯,还能养成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题。例如,在“洋流”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提出了7个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①暖流是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那赤道逆流与西风漂流的流向是一致的,为什么一个是暖流一个是寒流呢?②亚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那太平洋的西岸为什么没有形成季风洋流呢?③西风漂流与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都是盛行西风影响,为什么西风漂流是寒流?④太平洋中的秘鲁寒流可以形成渔场,那大西洋中的本格拉寒流是否能形成渔场呢?⑤大西洋中的南赤道暖流怎么越过赤道向北流呢?⑥海上油田泄漏了,我们要不要清理呢?⑦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我们能不能用它来发电呢?
  总之,翻转课堂能促进教学相长,帮助我提高化解困窘的教学机智,增进驾驭课堂的教学才情,增长升华情感的教学智慧,让我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发展带给我的快乐!
其他文献
了解传媒动态把握写作要领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邮发代号2-673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每月5日出版月刊112页12.00元/期官方微信:bj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井深部软岩工程性质的认识和对软岩破坏机理以及巷道支护原理的研究,从而对深部开采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提出相应的支护方式。  关键词:深部开采 软岩 巷道支护 支护方案    Mine pit depth portion mined the soft crag tunnel supports and protections way to study  Shan Zhonggang Ya
<正>Oriente咖啡店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同时更希望为进店的客人提供一种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的独特设计,让客人与咖啡本身产生
文章主要从生态哲学和生态智慧两个方面对深层生态学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批判,提出了不平等的社会利益机制是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等观点,试图从事实、逻辑等方面对生态危机的
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德育评价和管理制度,文章主要从实施德育学分制的必要性,德育学分制的主要内容,考评与组织实施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如何构建德育学分制,如何科学量化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