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扩大财政审计覆盖面
一是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关注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预算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公正性进行审查。执行情况方面加强对财政收入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行业纳税情况的检查、抽查力度;关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看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有无自定项目、扩大标准等违规收费问题。在支出预算方面,要從预算内外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三大类的支出结构看财政分配的效率如何;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比例看财政资金是否协调。
二是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检查转移支付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资金的分配是否规范和透明、转移支付的投向是否优化,揭露和纠正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等问题。
三是对财政四项改革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要从财政部门内控机制的建立、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四项改革内控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二、拓展财政审计内容
一是“财政资金运行”跟踪绩效审计。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实时跟踪和全程监控力度,关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各项改革的效果;同时,关注财政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以及预算编制是否注重了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以此分析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合理性、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匹配程度、地方财力与国家转移支付量的对称状况、财政供给能力大小等绩效指标,就如何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是“政府投资项目”跟踪绩效审计。一要检查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并足额拨付到位、使用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二要随时掌握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及实施情况,将审计关口拉伸到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三要关注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效益、工程质量,高度关注资金浪费、虚报冒领、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审计内容要涵盖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实施、竣工各个环节,摸清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行情况,对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行政公权力与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及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进行测试,将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结合起来,对权力人在政策执行、资金使用、压缩行政成本、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价和衡量其科学履职、依法履责、权力运行效果,以推进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审计机关要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关注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支农、扶贫、救灾救济、水利、耕地补偿等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要关注民生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揭露和纠正惠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截留坐支、损失浪费等问题,以加强和完善百姓生命保障线资金的管理为目的,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三、准确定位财政审计内容的“着力点”
一是着力于财政管理内控制度体系的审计。财政审计要站在发挥审计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角度着力于财政管理内控制度体系的审计。对财政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安全性、有效性、公开性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财政运行质量和风险进行评估,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二是着力于行政成本绩效审计。财政审计要从促进预算单位公用经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出发,建立降低行政成本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行政成本进行跟踪问效和绩效考核。促使财政部门预算指标细化、预算核定硬化、年度决算刚性。
三是着力于财政安全和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尚有大量财政资金在体制外循环,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长期游离在财政监督之外,国有资产的营运及融资缺少监管,要通过财政审计将其纳入预算管理。
四是着力于政府采购资金的审计。要审查财政部门采购预算编制和采购计划编制的完整性、合法性,看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是否不履职不作为、集中采购执行机构是否按法定程序组织采购,审查政府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节约的原则执行采购,以及采购质量和效率如何,对财政部门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一是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关注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预算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对部门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公正性进行审查。执行情况方面加强对财政收入的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行业纳税情况的检查、抽查力度;关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看是否纳入预算管理,以及有无自定项目、扩大标准等违规收费问题。在支出预算方面,要從预算内外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三大类的支出结构看财政分配的效率如何;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比例看财政资金是否协调。
二是对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检查转移支付政策是否执行到位、资金的分配是否规范和透明、转移支付的投向是否优化,揭露和纠正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中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等问题。
三是对财政四项改革的运行情况进行审计,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要从财政部门内控机制的建立、运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四项改革内控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二、拓展财政审计内容
一是“财政资金运行”跟踪绩效审计。要加大对财政资金的实时跟踪和全程监控力度,关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各项改革的效果;同时,关注财政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公开性以及预算编制是否注重了财政公共支出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以此分析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合理性、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匹配程度、地方财力与国家转移支付量的对称状况、财政供给能力大小等绩效指标,就如何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是“政府投资项目”跟踪绩效审计。一要检查专项资金是否及时并足额拨付到位、使用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二要随时掌握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及实施情况,将审计关口拉伸到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三要关注项目的建设进度、投资效益、工程质量,高度关注资金浪费、虚报冒领、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审计内容要涵盖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实施、竣工各个环节,摸清项目决策、实施和运行情况,对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行政公权力与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及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进行测试,将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结合起来,对权力人在政策执行、资金使用、压缩行政成本、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评价和衡量其科学履职、依法履责、权力运行效果,以推进廉洁从政和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加强民生资金审计。审计机关要树立民本审计理念,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关注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支农、扶贫、救灾救济、水利、耕地补偿等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要关注民生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揭露和纠正惠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截留坐支、损失浪费等问题,以加强和完善百姓生命保障线资金的管理为目的,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三、准确定位财政审计内容的“着力点”
一是着力于财政管理内控制度体系的审计。财政审计要站在发挥审计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角度着力于财政管理内控制度体系的审计。对财政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安全性、有效性、公开性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财政运行质量和风险进行评估,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二是着力于行政成本绩效审计。财政审计要从促进预算单位公用经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出发,建立降低行政成本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行政成本进行跟踪问效和绩效考核。促使财政部门预算指标细化、预算核定硬化、年度决算刚性。
三是着力于财政安全和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尚有大量财政资金在体制外循环,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长期游离在财政监督之外,国有资产的营运及融资缺少监管,要通过财政审计将其纳入预算管理。
四是着力于政府采购资金的审计。要审查财政部门采购预算编制和采购计划编制的完整性、合法性,看财政部门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中是否不履职不作为、集中采购执行机构是否按法定程序组织采购,审查政府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节约的原则执行采购,以及采购质量和效率如何,对财政部门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管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