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培养时间对水稻土中Fe(Ⅲ)异化还原能力的影响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GFD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模拟水稻土淹水过程,探讨不同淹水培养时间水稻土中铁还原微生物群落利用不同碳源的活性变化特征,以接种不同淹水时期的浙江水稻土浸提液作为微生物群落来源,以人工合成的Fe(OH)3为惟一的电子受体,不同碳源作为惟一电子供体,在30℃恒温条件下厌氧培养,定期测定Fe(Ⅱ)含量和pH值变化,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时,不同淹水时期的微生物群落总体上对Fe(OH)3还原反应有较快的响应;丙酮酸盐作为碳源时,铁还原反应启动的时间整体迟于葡萄糖,Fe(Ⅱ)累积量在反应3
其他文献
对太原市敦化灌区5个乡镇的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汞、镍、铅、铬、镉和砷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每个采样点分不同深度取样,共采集样品130个,其中表层土样95个,根据国标对土壤理化
针对路灯耗能严重、不能智能开闭以及维护不便等问题,设计基于LabVIEW的太阳能照明监控系统,代替了传统的照明系统。下位机采用STM32F105作为主控芯片、锂电池18650作为蓄电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手段,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Sm(Ⅲ)(HE),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苏木素(HE)与Sm(Ⅲ)形成了配离子,其结合比nSm(Ⅲ):nHE=1:3,Sm(Ⅲ)(HE)3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