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篇文章叙述了甜菜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主要虫害为害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甜菜;病害;虫害
1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1.1甜菜立枯病
1.1.1症状
甜菜从种子发芽至幼苗出土后2对~3对真叶前均可发病,4对真叶后病害即停止扩展。其症状特征因病原不同而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幼苗出土前被侵染,造成烂种或烂芽;另一类是幼苗出土后发病,一般在子叶下轴产生水渍状病斑,并逐步变为深褐色至黑色凹陷,病斑不断向上下蔓延。条件适宜时,病斑可扩展至整个子叶下轴和幼根,发病部位缢缩、变黑、腐烂、幼苗发黄、萎蔫 、猝倒,重者枯死。有时也从幼苗根尖侵染,形成褐色干腐,发病较晚较轻时,病菌只侵染幼根初生皮层,一般可恢复正常,但后期常常在缢缩处长出许多须根或叉根。
1.1.2发病条件
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播种过早,播种后下雨、降温、土壤含水量大,土壤粘重、雨后板结,常常引起烂种、烂芽,出苗期延长也可增加病菌侵染机会。幼苗生长瘦弱,降低抗病能力,病害发生则重。
1.1.3农业措施
实行4y以上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佳。适时播种,实行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
1.1.4化学防治
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或同时选择两种药剂混合拌种,都能收到较好的防效。
1.2甜菜白粉病
1.2.1症状
白粉病菌可侵染甜菜地上部各器官。病部最初布有白色放射状菌丝,当条件适宜时,很快发展形成白色粉状层。白色粉层上产生大量黑色小点粒,严重时病叶发黄脱落。以菌丝体、闭囊壳在母根、种球、病残体上越冬。
1.2.2发病条件
气温高、干旱少雨,病害发生重;平均气温20℃~25℃,降雨少,湿度低,有利白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侵染后潜育期短、发病重;反之,气温低于20℃,降雨多,湿度大,病害发展缓慢。
1.2.3农业措施
选用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迎茬;适时浇水,防止受旱;不偏施过量氮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1.2.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多氧清600倍液、10%福星7500倍液、40%硫磺胶悬剂250倍液等,使用时农药应轮换交替使用,早晨或傍晚进行茎叶喷雾,喷施2次以上,间隔5d~7d。
1.3甜菜褐斑病
1.3.1症状
褐斑病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片、叶柄、花梗和种球上。病部最初呈褐色或紫褐色小圆斑,后直径可扩大至3mm~4mm,最后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周围为褐色至紫色。潮湿时,病斑中央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3.2发病条件
田间湿度低,叶龄小,潜育期长,田间再侵染源数量少,病害发展缓慢;气温高,田间相对湿度大,个体生长繁茂,病菌数量多时,病害则迅速发展。
1.3.3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4y以上轮作,避免重茬或迎茬;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实行平衡施肥。
1.3.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毒菌锡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发病初期7d~10d喷施一次,共喷2次~3次。后期发病喷药一次即可。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
2主要虫害为害状及防治措施
2.1甜菜象甲
2.1.1為害特点
成虫在甜菜幼苗出土后,咬食子叶和真叶成缺刻,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或咬断幼茎,造成缺苗断垄。幼虫在地下咬食甜菜块根,影响块根生长,重则整株枯死。
2.1.2农业措施
选择距前两年种甜菜地500m远的地块安排甜菜,可减少虫源。
2.1.3化学防治
用35%的甲基硫环磷乳油0.5kg~0.6kg,加水10kg~12kg,喷洒在50kg种子上,然后用麻袋或塑料膜覆盖,隔4h翻拌1次,共闷24h~36h后晾干播种;甜菜出苗时,当2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查虫,当每平方米有0.1头成虫时,喷洒或浇灌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或50%辛氰乳油2000倍液,以保证在产卵前杀灭大部分成虫。
2.2甜菜夜蛾
2.2.1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甜菜叶片,只剩下叶脉,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继续食害叶柄和根头,常致块根减产10%~20%,含糖量下降0.8度~l.0度。
2.2.2化学防治
当90%以上卵已孵化,幼虫多在2龄~3龄阶段进行防治,可选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也可选用2.5%莱喜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4000倍液喷雾防治,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施药。
2.3地老虎
2.3.1为害特点
幼虫将植株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2.3.2农业措施
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
2.3.3物理防治
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在田间,有诱杀成虫的效果。也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在成虫发生初期进行诱杀。
2.3.4化学防治
当田间枯心率达3%~5%或苗期5%~10%的幼苗受害时及时进行防治。地老虎1龄~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及时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虫龄大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杀有效。
关键词:甜菜;病害;虫害
1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1.1甜菜立枯病
1.1.1症状
甜菜从种子发芽至幼苗出土后2对~3对真叶前均可发病,4对真叶后病害即停止扩展。其症状特征因病原不同而异。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幼苗出土前被侵染,造成烂种或烂芽;另一类是幼苗出土后发病,一般在子叶下轴产生水渍状病斑,并逐步变为深褐色至黑色凹陷,病斑不断向上下蔓延。条件适宜时,病斑可扩展至整个子叶下轴和幼根,发病部位缢缩、变黑、腐烂、幼苗发黄、萎蔫 、猝倒,重者枯死。有时也从幼苗根尖侵染,形成褐色干腐,发病较晚较轻时,病菌只侵染幼根初生皮层,一般可恢复正常,但后期常常在缢缩处长出许多须根或叉根。
1.1.2发病条件
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播种过早,播种后下雨、降温、土壤含水量大,土壤粘重、雨后板结,常常引起烂种、烂芽,出苗期延长也可增加病菌侵染机会。幼苗生长瘦弱,降低抗病能力,病害发生则重。
1.1.3农业措施
实行4y以上轮作,避免重茬和迎茬,前作以禾本科作物为佳。适时播种,实行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
1.1.4化学防治
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拌种,或同时选择两种药剂混合拌种,都能收到较好的防效。
1.2甜菜白粉病
1.2.1症状
白粉病菌可侵染甜菜地上部各器官。病部最初布有白色放射状菌丝,当条件适宜时,很快发展形成白色粉状层。白色粉层上产生大量黑色小点粒,严重时病叶发黄脱落。以菌丝体、闭囊壳在母根、种球、病残体上越冬。
1.2.2发病条件
气温高、干旱少雨,病害发生重;平均气温20℃~25℃,降雨少,湿度低,有利白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侵染后潜育期短、发病重;反之,气温低于20℃,降雨多,湿度大,病害发展缓慢。
1.2.3农业措施
选用抗、耐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重茬、迎茬;适时浇水,防止受旱;不偏施过量氮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1.2.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多氧清600倍液、10%福星7500倍液、40%硫磺胶悬剂250倍液等,使用时农药应轮换交替使用,早晨或傍晚进行茎叶喷雾,喷施2次以上,间隔5d~7d。
1.3甜菜褐斑病
1.3.1症状
褐斑病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片、叶柄、花梗和种球上。病部最初呈褐色或紫褐色小圆斑,后直径可扩大至3mm~4mm,最后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周围为褐色至紫色。潮湿时,病斑中央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3.2发病条件
田间湿度低,叶龄小,潜育期长,田间再侵染源数量少,病害发展缓慢;气温高,田间相对湿度大,个体生长繁茂,病菌数量多时,病害则迅速发展。
1.3.3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4y以上轮作,避免重茬或迎茬;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实行平衡施肥。
1.3.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进行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毒菌锡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发病初期7d~10d喷施一次,共喷2次~3次。后期发病喷药一次即可。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
2主要虫害为害状及防治措施
2.1甜菜象甲
2.1.1為害特点
成虫在甜菜幼苗出土后,咬食子叶和真叶成缺刻,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或咬断幼茎,造成缺苗断垄。幼虫在地下咬食甜菜块根,影响块根生长,重则整株枯死。
2.1.2农业措施
选择距前两年种甜菜地500m远的地块安排甜菜,可减少虫源。
2.1.3化学防治
用35%的甲基硫环磷乳油0.5kg~0.6kg,加水10kg~12kg,喷洒在50kg种子上,然后用麻袋或塑料膜覆盖,隔4h翻拌1次,共闷24h~36h后晾干播种;甜菜出苗时,当2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查虫,当每平方米有0.1头成虫时,喷洒或浇灌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或50%辛氰乳油2000倍液,以保证在产卵前杀灭大部分成虫。
2.2甜菜夜蛾
2.2.1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甜菜叶片,只剩下叶脉,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吃光,继续食害叶柄和根头,常致块根减产10%~20%,含糖量下降0.8度~l.0度。
2.2.2化学防治
当90%以上卵已孵化,幼虫多在2龄~3龄阶段进行防治,可选用5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也可选用2.5%莱喜悬浮剂1000倍液~15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4000倍液喷雾防治,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施药。
2.3地老虎
2.3.1为害特点
幼虫将植株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
2.3.2农业措施
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地老虎成虫产卵。
2.3.3物理防治
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在田间,有诱杀成虫的效果。也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在成虫发生初期进行诱杀。
2.3.4化学防治
当田间枯心率达3%~5%或苗期5%~10%的幼苗受害时及时进行防治。地老虎1龄~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及时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虫龄大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