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儒家交往行为美学新解——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的理论进路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秉承互文性语境阐释法,结合《学而》篇上下文语境,乃至结合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家仁学要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彰显的,即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的伦理性交往行为和与之相伴随的仁爱在心情感心性结构的仁乐体验,是伦理交往之乐与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其理论内涵由三个层面构成:以“以文会友”的审美交往行为为中介实践形式所彰显的伦理交往和审美交往的统一;以仁乐为审美情感体验所彰显的伦理交往之乐与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以仁和为审美境界所彰显的伦理交往之乐和审美交往之乐的统一。无论从哪个层面而言,仁爱在心的情感心性结构及其
其他文献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是对常规语言规律的超脱和违背,其变异性也通常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分析《越过云层的晴朗》中语言的变异性,以展现小说中变异语言的独特功能与魅力。
面对项目制实践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农村党组织的治理能力亟须得到提升。这种困境主要是乡村治理主体缺失造成的村组织治理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在村庄治权弱化、基层组织公共性职
以家庭所有制为基础的管理及雇佣策略,在专业市场内部组织协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经营者能够通过熟人网络建立起合作团体,扩大家庭之外的商业网络,以此获得商机。家庭文
明代是我国传统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以乡贤群体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崛起深刻影响了明代社会。乡贤的形成与祭祀政策的演变密切相关,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乡贤选择的属地化特征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目光聚焦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文化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愈发火热。习总书记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新媒体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相关影响因素对传播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选取13个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