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现行学校德育管理存在的弊端长期以来,“分数本位”的评价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应试本位”的教学观,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了“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深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升学心理压力和枯燥、乏味校园生活,剥夺的不仅仅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乐趣,更是精神的萎缩、激发的丧失和人格的扭曲。本应着眼“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情趣的学习过程与校园生活,被简化为“人”的特殊认识活动、机械运动而变得毫无生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丧失,生活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和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作了调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鲜明地昭示着新课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功能转变,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学校德育如何促进学生生命体的健康成长,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议题。
我校的德育现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校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现有学生5600多人。二是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差别较大。三是我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差异很大。我校是一所实验学校,实行全新的管理体制,已取得很好的声誉。德育方法的起步很早,亟待解决德育方法和本校实际的结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不断增多,新问题较多,给学校带来不少的压力;由于教育事业改革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二、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
1、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本课题研究,将德育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的健康幸福地成长,主要是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两大方面。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就是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就是以学生所关心的人、事、物作为切入点,灵活引导,步步深入,变空洞的说教为潜移默化和自我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生活、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以达到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的目的。2、生活:学生的生活以区域划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所有生活一一关注,通通包揽研究是不现实的。而学校生活是占据了学生生命成长重要比重的生活,也是为孩子生命成长奠定重要基石的生活,所以“生活德育”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生的学校生活,但关注学校生活并不意味着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绝和割裂,也不意味着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我们将学校生活作为关注和研究的轴心,是想努力发挥学校生活在学生的道德引领及精神性成长方面的独特作用,以便向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幅射和延伸。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生活选择德育内容,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提出道德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实践、感受、体验、促进道德内化,促进行为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成果
(一)研究目标
1、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以“活动化、生活化”的学校德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联系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评判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他们道德认识的水平和道德修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生活化德育的目标体系的研究。
“知道感恩、能够负责”,旨在使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因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我们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2、实际生活中的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
根据我们预设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活德育的模式,我们将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将对家长进行培训,定期给家长做有关家庭教育讲座,在实验班级中培养制定“家规”、“家训”的典型;(2)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将分段、分层设计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行为,开展道德专题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将及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如:契约式评价、鼓励式评价、反思日(下转第263页)
(上接第262页)
记评价、情景测试评价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将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岗位,让孩子们在岗位活动、岗位中服务,学生在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在一次次岗位实践中懂得了奉献、关爱、负责、
感恩。
(三)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为主;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调查法、比较法、行动法、实验法为主;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再次用调查研究、统计研究、经验总结、活动课等方法。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
围绕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活德育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中,进一步学习有关的理论论述,提高理性认识。通过了解别人已经开展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借鉴已有的经验,发现尚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开拓思路,致力于课题研究的创新,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案。2、调查法、观察法:在研究初期,将分年级对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知道感恩、能够负责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家长、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作以调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中,教师将更多地采用观察法对学生的行为转变进行观察、记录。
现行学校德育管理存在的弊端长期以来,“分数本位”的评价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应试本位”的教学观,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了“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深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升学心理压力和枯燥、乏味校园生活,剥夺的不仅仅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乐趣,更是精神的萎缩、激发的丧失和人格的扭曲。本应着眼“人”的发展的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情趣的学习过程与校园生活,被简化为“人”的特殊认识活动、机械运动而变得毫无生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丧失,生活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和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作了调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鲜明地昭示着新课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功能转变,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学校德育如何促进学生生命体的健康成长,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议题。
我校的德育现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校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现有学生5600多人。二是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差别较大。三是我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环境差异很大。我校是一所实验学校,实行全新的管理体制,已取得很好的声誉。德育方法的起步很早,亟待解决德育方法和本校实际的结合,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不断增多,新问题较多,给学校带来不少的压力;由于教育事业改革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改革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二、课题主要概念的界定
1、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本课题研究,将德育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的健康幸福地成长,主要是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成长和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两大方面。德育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就是德育教育的生活化,就是以学生所关心的人、事、物作为切入点,灵活引导,步步深入,变空洞的说教为潜移默化和自我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生活、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以达到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的目的。2、生活:学生的生活以区域划分,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所有生活一一关注,通通包揽研究是不现实的。而学校生活是占据了学生生命成长重要比重的生活,也是为孩子生命成长奠定重要基石的生活,所以“生活德育”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生的学校生活,但关注学校生活并不意味着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绝和割裂,也不意味着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不重要。我们将学校生活作为关注和研究的轴心,是想努力发挥学校生活在学生的道德引领及精神性成长方面的独特作用,以便向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幅射和延伸。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生活选择德育内容,设计生活实践活动,提出道德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实践、感受、体验、促进道德内化,促进行为的养成。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成果
(一)研究目标
1、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以“活动化、生活化”的学校德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联系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评判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他们道德认识的水平和道德修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生活化德育的目标体系的研究。
“知道感恩、能够负责”,旨在使儿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因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所以我们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制定相应的更为具体的目标指向。形成一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德育目标体系。2、实际生活中的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
根据我们预设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活德育的模式,我们将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将对家长进行培训,定期给家长做有关家庭教育讲座,在实验班级中培养制定“家规”、“家训”的典型;(2)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将分段、分层设计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行为,开展道德专题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将及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如:契约式评价、鼓励式评价、反思日(下转第263页)
(上接第262页)
记评价、情景测试评价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将为学生设置不同的岗位,让孩子们在岗位活动、岗位中服务,学生在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深刻体会,在一次次岗位实践中懂得了奉献、关爱、负责、
感恩。
(三)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为主;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调查法、比较法、行动法、实验法为主;
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再次用调查研究、统计研究、经验总结、活动课等方法。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
围绕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活德育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文献研究中,进一步学习有关的理论论述,提高理性认识。通过了解别人已经开展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借鉴已有的经验,发现尚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开拓思路,致力于课题研究的创新,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案。2、调查法、观察法:在研究初期,将分年级对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知道感恩、能够负责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家长、教师对此问题的看法作以调查,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中,教师将更多地采用观察法对学生的行为转变进行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