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因此,积极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一年来,我校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标,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在此,我认为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目标,引领合作交流
“凡事预则立”,教学也如此。任何一个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有一个精心策划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共同制定本节课的目标。在共同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作学习,让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优化组合,迎接合作交流
科学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也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应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既能保持异质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优势,又便于教师把握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降低合作内容坡度,做有针对性辅导。
三、精选内容,利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不能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值得合作而且能够合作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内容。
1.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合作讨论的,如在“长方形的面积”一节课的教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归纳总结。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各种形式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归纳总结。渐渐把每个组员支离破碎的想法互相组织起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实践操作的内容
小学数学有些知识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动口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完成的。
3.解决问题的关键处
解决问题的关键处指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如“二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一节中,总结计算方法的关键是理解算理,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上面所说的问题关键处进行合作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尋找解决问题方法处
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会因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处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一步寻找出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有效实施,学会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各种任务活动,它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段或一个环节,也可以一节课都进行活动,乃至几节课或课外的都进行活动。简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一)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知识来进行,包括准备下节课需要的学具、复习与课有关的重点知识等。在布置预习内容时,教师应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如果把学习任务都安排在课堂内来教学,势必花去大量的时间。布置预习,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检查,对于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整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学要将集体面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深钻教材,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真实性和探究性。要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在围绕本课的重点开展活动,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间的互动,适时点拨。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举行组际间的比赛,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三)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习方面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往往是上完课、做完老师所布置的书面作业后就无所事事了。而学习单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指导小组课后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检查书面作业等等,这些由组长监督实施,并要求组长及时汇报课后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五、培养习惯,促进合作交流
良好的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互助合作等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应按层次、分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教给学认真倾听的习惯。三是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定能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一、定位目标,引领合作交流
“凡事预则立”,教学也如此。任何一个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有一个精心策划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练习,共同制定本节课的目标。在共同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合作学习,让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优化组合,迎接合作交流
科学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分组也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教师应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既能保持异质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优势,又便于教师把握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降低合作内容坡度,做有针对性辅导。
三、精选内容,利于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不能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值得合作而且能够合作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内容。
1.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合作讨论的,如在“长方形的面积”一节课的教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归纳总结。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各种形式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归纳总结。渐渐把每个组员支离破碎的想法互相组织起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实践操作的内容
小学数学有些知识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动口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完成的。
3.解决问题的关键处
解决问题的关键处指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能够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如“二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一节中,总结计算方法的关键是理解算理,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对上面所说的问题关键处进行合作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尋找解决问题方法处
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会因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处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一步寻找出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有效实施,学会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各种任务活动,它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段或一个环节,也可以一节课都进行活动,乃至几节课或课外的都进行活动。简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一)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知识来进行,包括准备下节课需要的学具、复习与课有关的重点知识等。在布置预习内容时,教师应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如果把学习任务都安排在课堂内来教学,势必花去大量的时间。布置预习,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检查,对于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小组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整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学要将集体面授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针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深钻教材,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真实性和探究性。要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都在围绕本课的重点开展活动,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进展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间的互动,适时点拨。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如举行组际间的比赛,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三)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由于年龄小,在学习方面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往往是上完课、做完老师所布置的书面作业后就无所事事了。而学习单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指导小组课后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布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检查书面作业等等,这些由组长监督实施,并要求组长及时汇报课后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各小组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五、培养习惯,促进合作交流
良好的习惯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互助合作等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应按层次、分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教给学认真倾听的习惯。三是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主流,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反思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定能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